6.04.2012

Faire la lumière




Nous voulons faire la lumière
We want to bring light
Malgré le masque de la nuit
Despite the mask of the night
Pour illuminer notre terre
To illuminate our land
Et changer la vie.
And to change life


~Les Misérables (Alain Boublil et Claude-Michel Schönberg)

5.30.2012

回港偶書2011 (9) - 跑馬地的日 ‧ 廟街的夜


十月三日 星期一 27℃ 陰 三號風球(尼格)

馬地原名快活谷﹐說白了﹐就是賽馬場附近一帶的地方﹐光聽名字已浮蕩著江湖博彩的氛圍。一圈跑道﹐默默見證了多少人夢生夢滅、聲嘶力竭的季節。對我而言香港沒有一處比跑馬地更親切更單純的地方﹐只因從哇哇墮地後的一天直到十二歲﹐我一直在跑馬地成長。透過榕樹梢尖灑下來的絢爛晨光﹐曾陪伴我踏上小學的路途﹐悠然地和童真憧憬同行。儘管溫室似的環境也免不了產生變化(如體育路早改了道)﹐感覺依然溫暖濃烈﹐不至失去了方向。和跑馬地的晨光相比﹐真的沒有比廟街的夜色更遙遠更神秘的了。小時候聽過很多繪形繪聲關於廟街的傳說﹐電影裡也有不少江湖男女的韻事。

這一天﹐重溫了跑馬地的日和初嚐了廟街的夜﹐像人生的新和舊遠和近光和暗。

回去跑馬地我堅持乘坐電車(其實T一點意見也沒有)﹐只因童年時我接觸最多的交通工具便是電車﹐感覺上乘電車重臨舊居是最正確和最尊敬回憶的做法。當電車轉入波斯富街的時候﹐心情已開始雀躍。也許店鋪早已面目全非﹐然而波斯富街仍然是波斯富街﹐來到利舞台那一段路﹐還是可以回想起當年粵劇的花牌和對面酒樓的盛況。當電車轉入黃泥涌道時﹐感覺有點突然﹐一列的鞋店沒有了﹐馬會的用地也改變了很多。最佳的新舊參照方法﹐莫過於看看《執到寶》﹐留意開電車的「阿哥」(馮粹帆飾)身後景物的滄海桑田。
來到「逸廬」我們在安全島下車。以前的電車站在「逸廬」大門前﹐這時電車站來到斜路中間﹐有點莫可名之的怪怪感覺。以前總覺得樂活道像四十五度角那末傾斜﹐這時才發現小孩子身材矮小又腿短﹐成人也許不一會便走過的路﹐小孩子可能覺得有如蜀道之難。我早知道以前的大廈早便拆卸﹐然而許久許久過後﹐新大廈還沒有蓋成﹐地盤仍在施工。看見地盤外的廣告概念圖則,新大廈將會是boutique condo﹐ 很難想像童年的舊居竟也會有走在時代尖端的一天。
隔著馬路拍下了舊居的現貌﹐於是帶著T來到了跑馬地的地標之一「聖瑪嘉利大堂」。這座教堂見證了我們家庭很多的里程碑﹐父母的婚禮、我們姊弟的洗禮﹑初領聖體﹑堅振禮儀、親戚的喜事白事﹐我們都在這道長長的石階留下過足跡。
沿著馬場走﹐我看見熟悉的榕樹。小時候和父親在體育路榕樹的氣根下踢過足球﹐也在他半哄半騙的情況下學會了踩兩輪的自行車(父親說他會扶著我﹐後來才知道我一直倚靠自己在平衡)。體育路雖然改道了﹐馬會重金禮聘專人來讓年事久遠的榕樹玩玩音樂椅﹐然而透過樹根照來的日光﹐和當年沒有兩樣﹐仍是那末親切。也是時候重溫一遍劉美君的《清晨》了。
馬場附近的環境好像沒有什麼改變﹐彷彿街道比以前乾淨多了。電車總站分了東行線和西行線﹐也比以前系統化得多。跑馬地在太陽下,永遠編織出新故事。
乘電車在鵝頸橋下車﹐領著T看看拜神婆(不知道正確名稱是卦姑還是師婆﹐總之是三姑六婆之一)如何在橋下經營打小人的個體戶服務行業。現在鵝頸橋已被政府粉飾得像旅遊景點一般﹐天橋底下的柱子貼上了精緻的海報﹐或芒種或驚蟄﹐細說黃曆節氣的典故﹐極具科普歷史教育意味。在鵝頸橋旁邊的一所體育用品專門店﹐T花了近一個小時挑選羽毛球衣球拍等用品,幸而服務員還是很耐心的照顧我們﹐顯然我們還算不上最煩的顧客。
我們在時代廣場吃了午飯打發一些時間﹐等待和堂妹B會合。T一個人跑去拍照﹐看見一間店子新開張﹐聚滿了記者﹐他也拍了是日剪綵的嘉賓。其後T問我是誰﹐我又比較孤陋寡聞﹐從B口中才知悉此女正是周秀娜﹐真是有眼不識名模。昨天我們從姑母收到的一封紅包﹐無功不受祿﹐於是提議用這筆錢買一具iPad2給叔叔嬸嬸。B連忙說不﹐除了不好意思外﹐她又害怕叔叔會發怪脾氣(原來我的堂兄姊妹給他買東西都會挨一頓罵﹐作風十分舊派)。我先把iPad2買了下來﹐至於是不是像B說那樣編個故事﹐說是抽獎贏回來借花敬佛的禮物﹐我還是慢慢斟酌。
B問我們有什麼地方還沒有去過﹐我說還沒有到過廟街。於是兩傻跟著本地人乘地鐵過海然後在都市穿梭﹐不一會來到廟街。現在的廟街已遊客得不可再遊客了﹐半點兒江湖和危險都感受不到。賣唱的有賣唱的地頭﹐算命占卜的也有他們的攤檔﹐自成一角﹐十分有規律。最逗的是兩所街邊檔相隔不夠六尺都是賣假陽具震動器性感內衣等床笫玩意。只是這兩個街邊檔的距離也實在太接近﹐貨品又差不多﹐競爭好像太劇烈了吧。這些地攤隱藏在黝黑的一角﹐為顧客帶來一些保護﹐也許讓他們購物也安心一點﹐不至一下子便被老闆同事朋友認出來。
廟街附近設有不少食肆﹐大街上的位子最受老外歡迎。B帶了我們去「新成興」喝泥鯭粥﹐吃梅菜肉餅煲仔飯。街坊店子雖然地方淺窄,熱烘烘的沒有空調﹐地面是一貫黏糊糊的曖昧﹐坐的摺凳也是可以用來「開片」那一種﹐然而我們享受的也是這種入世的風味。畢竟這種地道的食肆已買少見少﹐隨著時代的巨輪輾壓過而消失。泥粥雖然多刺﹐然而粥綿魚滑﹐值回票價。
除了瀏覽市面的景色﹐不少巨型的廣告燈牌也赫然入目。五彩繽紛的竹館廣告固然「可愛」﹐這個空姐裝扮的「金佳麗」及其$390「全包」的「獨特招呼」更耐人尋味,觸發遐想。「無所不能」又是不是有點false advertisement之嫌呢﹖廟街的夜太有趣了。

港偶書2011

  1. 維港燈火 
  2. 那夜﹐我們在聽依然
  3. 遨遊南天佛國
  4. 太平山下 
  5. 灣仔晚照  
  6. 傾城之戀
  7. 今夜煙花燦爛  
  8. 有求必應
  9. 跑馬地的日 ‧  廟街的夜

5.26.2012

重遊波士頓

葉花旗兩國毗鄰而居﹐就像香港置身日韓台星馬泰之間﹐屬於「短程」旅行﹐是以從構思至實行﹐其中過程一蹴而成﹐不必大費周章。首次到波士頓和家人同行﹐除了城市還去了Cape Cod。在波士頓的酒店裡打開電視便看見戴妃在花都隧道意外身亡的新聞﹐可說有點歷史定格的意味。上一次去波士頓﹐則有T作伴﹐時為2001年8月初。那年我被派往波士頓參加花旗國運輸署的一個科研會議。在與會前我們先到Provincetown度周末。我們下午從家出發﹐開了近九個小時的長途車到達P-town﹐那時候車裡沒裝設GPS導航系統(再者這種科技也尚未普及)﹐在夜裡看地圖指路和在夜裡開車同樣辛苦。料不到那次波士頓之旅後不足一月便發生了9/11慘劇﹐自此美加的交通運作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次波士頓之行全因為T的外甥女在哈佛醫學研究院作短期實習﹐我們兩位老人家找個藉口跑過去看看她﹐八卦一下﹐也乘機在那邊度過一個懶洋洋的周末。這次我們星期四一早出發﹐也是開車﹐但倚賴GPS導航系統便方便多了。其實T對於美加東岸交界的高速公路網絡甚為熟悉﹐只是進城後有著導航系統指引﹐尋找下榻的酒店事半功倍而已。


也許在香港出生長大﹐是以對於沿海的城市都情有獨鍾。大清早沿著海岸線在港口散步﹐滿目是無雲的藍天和平靜的海洋﹐信步之間吹著海風曬著暖暖的太陽﹐真是恰到好處的天氣。

往北而走漸漸到了遊客區﹐港灣泊滿私人遊艇﹐廣場上不少人在看著大海偷得浮生半日閒。


舊大會堂區是遊人必到的勝地﹐雖然不少店鋪改朝換代已久﹐盛況依然動人。昆西市集的內外觀貌如昨﹐沒有如何改變﹐市集內美食如雲﹐令人食指大動。

來到波士頓怎能錯過本地的海鮮﹖我們和T的外甥女會合後﹐嚐了生蠔﹐蟹餅﹐劍魚串燒等等﹐聊具意思。

我們喜歡逛公園﹐紐約中央公園也好﹐倫敦海德公園也好﹐東京上野公園也好﹐絕不放過。上次遊波士頓公園(Boston Commons)是傍晚時份﹐是次在中午重逢﹐岸邊垂柳飄飄﹐池水如鏡﹐別有一番寧謐漂亮。

適逢星期日是一年一度的小鴨子巡遊的大日子﹐不少家長把小孩子從首至足裝扮成黃毛小鴨﹐說不出的可愛。然而可愛歸可愛﹐烈日下氣溫漸升﹐小孩子和大人也挺夠受的。

波士頓的公立圖書館歷史悠久﹐早在1848年成立﹐McKim大樓則在1895年而建﹐予人博物館莊嚴壯偉的氣派。圖書館內設有wifi 也有餐廳﹐坐在廣場的噴泉旁可以看一整天的書也不會感覺沉悶﹐在波士頓唸書是有福的。

Copley 這個區域的確有新英格蘭的特色﹐讓我聯想到倫敦肯盛頓(Kensington) 洛定山(Notting Hill)一帶﹐很快便讓人戀上。T的外甥女帶我們嚐一嚐區中的法式薄餅店﹐雖然那天的服務很慢等了差不多快二十分鐘﹐然而食物的素質還是不錯﹐頗見心思。

看網上旅遊指南的介紹﹐我們盲頭蒼蠅似地來到邦克山紀念碑(Bunker Hill Monument)。紀念碑是波士頓國家歷史公園的一部分﹐也是自由之徑(Freedom Trail)的終站﹐紀念著獨立戰爭美國民兵力拒英軍成仁的事蹟。遊客可以踏著樓階直上紀念碑頂﹐只是碑上的窗縫甚窄﹐風光雖好卻難以盡興。

波士頓的唐人街仍保留了早期華人移民的歷史風情﹐牌樓一壁高書天下為公﹐另一壁則寫禮義廉恥﹐街巷感覺和蒙特利爾的華埠大同小異。

據聞整個波士頓唐人街居然只有一間館子賣餃子(有待求證),怪不得客如潮湧﹐等位子都等到街上去。T和外甥女都是吃餃子大的﹐自己會做﹐是以比較考較。給他們品評一下﹐發現除了物價較貴外﹐餃子水準只屬一般﹐楓葉國好些館子的餃子便把它們比了下去﹐而且平宜一截﹐更別和國內正宗的館子相提並論了。總括而言波士頓的銷費物價水平要比楓葉國大城市高出最少百份之二十﹐市面可見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的景況﹐較上一次遊城時明顯。

波士頓都市的傍晚﹐溫醇如酒﹐也像一篇樂章。

從Prudential Center的觀景閣遠眺﹐華燈初上的波士頓自有她瑰麗璀璨的一面。芬威球場(Fenway Park)正舉行著棒球球賽﹐就像一塊鑲嵌在正中央的鑽石﹐兀自散發著狂亂眩目的光芒。

5.14.2012

鬱金香 2012

年春天天氣反覆無常﹐遇上我們的即興短期旅遊﹐花期都錯過了。是以這年拍下的鬱金香照片不多﹐聊具意思。




















 

5.05.2012

春在梢縫深處

天陽光燦爛氣溫攀上17℃﹐很多人都急不及待地穿上T恤短褲﹐一看便知是慣見霜雪﹑嗜暖如命的楓葉國民。我們趁機在「山上」溜了一圈﹐貪婪地呼吸著仲春新鮮襲人的氣息﹐像沒有見過大自然的宅男。眼前百樹紛紛致力萌芽﹐不禁讓我們詫異過敏症竟還沒有應節地盛放。下午五時半的暮光正溫柔地梳過林梢摩挲著大地﹐我們拿著傻瓜照相機沐浴在春意裡﹐煩慮全消。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