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味道.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味道. Show all posts

3.11.2012

漂流廚房 之 火雞肉腸意粉

近一次在來回多倫多的車程上﹐中途在京士頓進入一間連鎖店裹腹﹐二人分享了一客Jambalaya Fettuccini。微辣的肉腸﹐彈牙的蝦仁﹐充滿重感的意大利寬條麵﹐酸辣恰宜﹐雖不是什麼名廚大菜﹐然而吃得暖胃窩心﹐已值回票價。回到家裡偶爾也會想著那種味道。

周末我們在超市買菜﹐於是找尋相同的食材﹐邯鄲學步一番。我們很少買香腸類的食物﹐因市面上一般的產品鹽份和脂肪含量都高得令人咋舌。幸而楓葉國的超市有個好處﹐就是一應俱全﹐什麼食材都找得到。在肉食部巧遇以火雞肉製成的pepperoni﹐除了價廉物美﹐每25克的腸肉﹐脂肪含量只有3%﹐鹽份也只5%﹐簡直不敢相信。意粉醬懶得自己做﹐買了一瓶意大利香腸味道的醬汁﹐乾手淨腳。

本來也買了寬條麵(fettuccini)﹐然而家裡的意大利粉(spaghetti)還沒吃光﹐於是麵食臨時瘦身代替。製備方法太簡單﹐把凍蝦和凍配菜解凍出水灼熱﹐然後拌著火雞肉腸片加入醬汁內。待意大利粉和醬汁分別煮熟後便可上碟﹐再在麵上灑一點香芹屑(parsley)即成。

比較講究的朋友可以在肉腸上放點胡椒加重辣味﹐醬汁也可以加入珍珠西紅柿或sun-dried tomato提高質感。
像我這麼懶﹐這種近乎即食的意粉餐最方便。 

12.26.2011

今年聖誕不太冷


年聖誕不太冷﹐空中沒有飄雪﹐然而節日氣氛卻沒有一點減退。

聖誕節當天我們像立體聲般兩邊走。白天在我父母家中過節﹐我應承了包辦是次午餐﹐供八大兩小享用。為免張羅﹐部份冰凍的食材遠從我們小村帶來﹐時新的蔬果則在大多市就地購買。聖誕前夕往超市購物﹐人山人海﹐單是在停車場找泊車位置和在收銀處排隊已需花上小半天。偶爾熱鬧一下﹐算是應節。

早在十一月已想好易製菜單﹐最重要是老幼咸宜。菜單是傳統的起承轉合四道菜﹕前菜是洋蔥湯和雜果歐式田園沙律﹐主菜是迷迭香羊架﹐配菜包括蘆筍﹐玉米及薯菜﹐甜品則是從超市餅店買來的巧克力慕斯蛋糕。買了太多食材﹐結果沙律沒有放蝦仁﹐巧克力味道的蛋諾類(egg nog)也仍在冰箱裡還沒有打開。


個人喜歡歐式的田園菜類﹐如嫩生菜及羅馬生菜﹐紅櫟和綠櫟生菜等等﹐種類繁多﹐豐富了視覺嗅覺和味覺﹐也容易和鮮果及清淡的沙律油配搭。喜歡在沙律裡放一些賞心悅目的鮮果﹐如草莓﹐紅藍的滿盤子﹐還有汁液清鮮的珍珠番茄﹐佐以橘子香檸芒果沙律醋油﹐簡單易製又健康。


羊排早已醃好﹐只需早一天晚上從冰格取出解凍便可烹製。先將羊排表面煎封﹐然後放進烤箱以450℃烤上16分鐘。為了省掉工序﹐我同時把薯菜放在烤箱內一起烤烘。家人喝畢洋蔥湯﹐羊排和薯菜便烤熟﹐時間剛剛好。


今年收到的禮物不少﹐最有趣的是搖控的鯊魚氦氣球。氦氣球有一副微型的螺旋槳引擎﹐飄浮在空中的大白鯊升降前進受人控制﹐饒有趣味。為了方便充氣﹐我還收到了一具小型的氦氣缸﹐送禮的家人真是心細如髮。


除了玩具﹐我還收到一部iPad2作禮物。一直都沒有買iPad給自己(卻買過兩部送贈親友)﹐因為習慣了使用note book﹐是以閒時借用T的iPhone和iTouch便算。當然iPad有它玲瓏優勝的地方﹐多了一部平板工具﹐無恁歡迎。

聖誕午餐和拆完禮物後﹐姐姐帶著仍是抱恙的小孩回去。我們把碗碟洗好後﹐便開車到T那邊去。時候尚早﹐T的姐夫和爸爸需要休息﹐我們「年青」一輩便乘機到電影院看一部賀節電影。為了配合放映時間和地點﹐選擇看史匹堡的最新力作《雷霆戰駒(War Horse)》﹐電影觀後感另開一篇容後再談。


晚上和T的家人去了一所自助餐館吃「聖誕大餐」﹐我們的桌子在一個鸚鵡園前﹐眼前彩翅飛舞﹐感覺和欣賞水族箱又不一樣。自助餐店的生意認真不錯﹐要不是T的姐姐一早預訂位子恐怕又要向隅。



餐店外的燈飾佈置鋪天蓋地﹐如火樹銀花﹐和暖的聖誕節也有它迷人之處。

10.16.2011

秋天周末隨影

來這個周末打算回多倫多匯報香江之行的見聞﹐然而上周三接到T家人的電話﹐他的一些親友這個周末卻準備來加東遊玩﹐繼蒙利爾後會在本村小聚。上一次和他們見面已是去年十月在北京﹐他們還親自開車送我們和T的父母到機場回加。周末的天氣不太理想﹐星期五晚上下了一場透骨的寒雨﹐星期六早上明媚的陽光又稍縱即逝﹐餘下的是淺灰色的陰霾和料峭的驟雨。


星期六的早上我們去了常去的Chez Cora吃早餐 (在魁省外館子一律簡稱為Cora﹐為迎合英語顧客的市場)。不想吃太多雞蛋肉類﹐便點了雜果窩夫。


這是T最喜歡吃的Buckwheat Blessing。館子的始創人Cora大媽一次南遊美國﹐看見當地餐館的一款早餐﹐是以斑戟熱餅裹著肉腸﹐然後佐以不同種類的果醬。Cora將這款早餐改良﹐以蕎麥薄煎餅捲以香腸和切達乾酪(cheddar cheese)﹐然後伴以悅目新鮮的水果。


在市中心的拜活市集閒逛﹐很多商店都準備好萬聖節的到來﹐途中遇上這個航母型的南瓜。灰姑娘可以馬上上車閃人。


在本村居住超過15年﹐也在國會山莊進進出出不少﹐原來一次都沒有登上和平鐘樓。和平鐘樓樓高稍逾302呎﹐採用維多利亞女王時代的復古歌德式建築風格﹐鐘樓的外表以本村的砂岩築成﹐包括370具形態各異的雨漏石彫﹐樓內懸藏著53口巨鐘﹐每天準點報時風雨無間。從這只窗戶望出去的圓塔﹐是國會圖書館。


這邊是本村東面的景色﹐包括古堡酒店﹐美國大使館﹐聖母院等等。


這是鐘樓來悼念陣亡戰士的內室﹐牆上的彩色玻璃也以中世紀士兵作主題。


國會山莊內其中一道長廊。


幸而雨後的楓彩仍然不退。


長街的一角﹐黃葉漸碎落。


還有。


楓葉遍地的草坡自有它的美麗。
 

跑完博物館﹐我們去了古堡酒店喫下午茶。欲免座滿向隅﹐提前訂位為尚。我們品嚐了四種不同的茶葉﹕Iced Wine屬紅茶(Black Tea)﹐並無酒精﹐但有葡萄的芬香和甘甜﹔ Peach and Apricot 屬白茶﹐顧名思義淡雅的清茶滲入了甜潤生津的桃杏﹔果茶方面﹐有Angel Falls Mist﹐殷紅的茶色如胭脂般嬌麗﹐還有花瓣﹑乾草莓﹑乾橘子和檸檬的果皮等等用來吊味﹐最適合女士飲用﹔另有Orange Spice﹐是傳統的橘子和紅茶的結合。


這是古堡酒店的傳統下午茶點心﹐包括﹕Seasonal Fresh Fruit Cup﹑Victorian and Cranberry Scones﹑Devonshire Cream and Strawberry Jam﹑Dainty Finger Sandwiches﹑English Cucumber and Watercress ﹑Smoked Turkey Salad﹑Egg Salad﹑Smoked Salmon and Cream Cheese﹑Afternoon Tea Cake﹑Fruit Tartlet。


也許今年劍橋公爵伉儷訪加﹐古堡酒店推出了皇室下午茶餐單﹐包括﹕Fresh Chocolate Covered Strawberries ﹑Victoria Sponge Cake and Traditional Opera Torte﹑Cranberry Scones with Devonshire Cream and Homemade Jam﹑Open Faced Sandwiches: Smoked Brome Lake Duck Breast on Toasted Baguette﹑Chokecherry and Thyme Jelly﹑Atlantic Smoked Salmon on Pumpernickel with Fresh Cream Cheese and Capers﹑English Cucumber with Truffled Goats Cheese﹑Micro Sprouts。

和T說起﹐他還是比較懷念澳門文華東方帶有中國色彩的特色下午茶。我的飲食儀態可用絕無僅有四字來形容﹐犯不犯忌諱自己都舉手不回。然而對喝下午茶有訴求的朋友﹐自然對沏茶喫茶吃點心等煞有介事的規舉習俗暸如指掌。

8.27.2011

是日晚餐

日天氣驟轉清涼﹐盛夏的餘威漸漸光榮引退﹐比較適宜吃火鍋。我們和T的父親終於伺機去了本村的小肥羊分店涮羊肉。

我對於吃火鍋的興趣一般﹐既不狂喜也不厭惡﹐偶一為之也就說不上具有什麼濃厚的感情。畢竟他們是北方人﹐涮羊肉是地道的飲食傳統﹐從小浸淫在這種文化氛圍裡﹐眼裡閃亮的一絲神采彷彿小孩子在迎接聖誕節那末高興﹐那是我暫時未能領略的玄妙。
  
食店的湯底只有三個選擇﹕滋補清湯﹐麻辣和鴛鴦。嚐過麻辣湯底﹐連我都可以應付的麻辣也就是辣極有限。基於個人喜好﹐老是花上半天功夫先把湯底的小紅椒花椒一勺一勺地撈出來﹐竣工後都興致消沉。是以這次乾脆點了清湯湯底﹐省了不少工序。清湯湯底有很多食材﹐數得出的有桂圓﹑淮山﹑杞子﹑大蒜﹑大蔥﹑紅棗等等。至於滋補與否則難以證實。
 
我和T各吃了兩盤「黃瓜條」﹐T的父親一個人吃了三盤﹐筷興未盡﹐還想再多叫一盤。T只好勸說咱們下次再來﹐不要吃得太飽。店子裡的羊肉素質還好﹐和北京「東來順」相比﹐不管肉質色澤切割卻明顯有點距離。物離鄉貴﹐徘徊在回憶長巷裡或事無大小認真比較﹐沒有多大益處。不是提倡活得苟且﹐而是人生難得糊塗。

說起涮羊肉不能不提佐料。大館子的佐料都是獨門秘方調製好﹐讓客人從菜單上選擇﹐佐料的味道配合湯底的特性也同時突出羊肉的鮮味。本村的街坊自助館子當然讓客人自己動手適隨尊便。過去我都是自己調製自己的佐料挑選自己喜歡的材料﹐如適量的醬油﹑大蔥﹑香菜和醋﹐口味較清淡﹐對於韭菜﹑蒜﹑芝麻醬﹑沙茶醬﹑蝦油等都不太感冒甚至有點敬而遠之。 這次T搶著為我調製佐料﹐全因他看不過我在自己的佐料裡放了醋。我說﹕自己吃自己的﹐妨礙不了別人。T笑說﹕你的佐料不正宗﹐大家也吃得不盡興(!)。哇﹐真是火鍋的獨裁專政。 幸而飯來張口是我的專長之一﹐以下便是T調製的佐料。

醬油裡看得見還有麻油和香菜。
 
用勺子調拌一下芝麻醬頓時浮升到表面。味道方面比我喜歡的口味濃烈﹐略鹹﹐下次我還是自食其力好了。

除了羊肉﹐客人可以在自助地方挑選火鍋食材﹐如時蔬﹑雞牛﹑菇類﹑海鮮﹑豆品﹑各式肉丸等等。有時我覺得吃這些食材比吃羊肉更滋味﹐當然給火鍋秘密公安知道又有麻煩了﹐哈哈。

■▲■ 字由式 ■▲■ 

8.19.2011

北京賞味 2010

久前完成了遲來的《京2010》。玩樂離不開吃喝﹐自然要提一提去年在北京嚐過的美食。也好讓上北京旅行或公幹的朋友有些參考。
  
東來順 ~ 總店

2007年T已特別帶我來過東來順王府井店﹐見識見識地道的涮羊肉。去年秋天故地重遊﹐自然不會錯過再嚐這種北京風味的機會。這次約了T的網友曲奇﹐他幫我們在總店佔了桌子﹐免得我們在晚飯時間﹐拿著號碼﹐呆呆地引頸輪候。

東來順的王府井店座落在大街上﹐比較顯眼然而不是總店。總店位於新東安市場內第五層﹐雖然沒有王府井店古色古香﹐然而同樣客似雲來。 為了爭取聚舊時間﹐我們不作他想﹐點了羊肉三人套餐($460)﹐乾手淨腳。素有「黃瓜條」雅號之稱的瘦羊肉﹐依然真材實料味道鮮美。甜品方面﹐咱們點了T童年時愛吃的「驢打滾兒」﹐聊具意思。

上次和曲奇吃飯是在功德林素食飯店。四年霎眼過去﹐除了髮型外﹐曲奇的外形沒有怎樣改變。然而轉了工作﹐也回復了單身。曲奇的室友﹐恰恰又是我認識的一位蓮迷朋友﹐兩個社交圈子重疊起來﹐真是世界真細小小小。

半年前T告訴我﹐曲奇發展了新戀情﹐還從電郵收到合照﹐讓我們八卦八卦一下。照片中兩人十分合襯﹐也讓人感染到他們燈火闌珊處的愉悅。數月前曲奇已從北京搬到南方﹐二人共同展開新生活﹐翻過人生的另一章。我們為他們兩口子遙遙祝福。下一次一起吃涮羊肉﹐可要點四人套餐了。


嘉和一品粥 ~ 公主墳

這間粥品連鎖店依舊是我們消暑果腹的勝地。我們這次點了一些以前沒有吃過的菜式﹐如松仁黑芝麻粥﹑烏雞核桃粥﹑香酥燜魚﹑荷香筍衣蒸牛仔骨﹑鮑汁豆腐﹐味道不過不失﹐合共$85。叫了一罐露露杏仁露﹐當發現罐後寫著露露股份四字﹐不禁莞爾。市場交易時是否簡稱「露股」﹖


一茶一坐~ 王府井

我們兩名遊客喜歡在茶座裡歇腳﹐也許歸途太遠﹐喝一口茶休養生息﹐再在人海裡漫游。常常喝以水果相佐的花茶﹐止渴生津﹐又吃又喝。誰叫我們嗜甜﹐沒辦法。


柳林烤鴨店~ 公主墳

下飛機後第二天﹐T的父母便帶我們到附近一間館子吃烤鴨。T的父母每月獲得烤鴨贈票若干張或若干面值﹐年月有功﹐儲起了好幾本。雖然我們呆等了差不多半個小時﹐終於等到一張四人桌子。我們讓兩位長輩點菜﹕精品烤鴨套餐 ($88)﹐蘭花木耳炒山藥($16)﹐劉羅鍋茄子($15)﹐乾鍋雜菇菌($36)及綠茶($18)﹐都以贈票結帳﹐分文不需。旁邊一桌坐滿了七八人﹐原來在擺「拜師宴」﹐學生是一名小學生﹐老師也許是英語補習老師。全家總動員來拜師的場面﹐也許只有在國內才會出現。

這次也是我們四人最後一次同桌吃烤鴨。


孔乙已飯店 ~ 東四

我們兩人本要和網友Silvano及他朋友K一起吃午飯見面的﹐然而T的舅父舅母表妹嚷著要在同一天見面﹐我們在北京逗留的日子又不多﹐只好兵分兩路﹐任由T被他的親友拐賣到香山去﹐我自己一人到東四赴約。Silvano在國慶前夕到南方工作﹐然而經過數度電郵來往﹐知悉他能在我們離開前回京見面﹐真是喜出望外。為了不致失約﹐我提早了四十五分鐘實地視察環境﹐還在一所餅店裡喝了一杯拿鐵打發餘暇。Silvano 是個不折不扣的文化人﹐具有真正的書卷氣。我們雖未謀面﹐但神交已久。Silvano 知道我的飲食口味並不嗜辣﹐於是挑了這所他們喜愛的紹興菜館﹐讓我一嚐北京不常見的吳越水鄉風味。

那天我一人落單﹐沒有T這名魁梧打手﹐心知爭不過兩人付帳﹐於是一開始已準備好不吃白不吃。Silvano 和K二人發板﹐都挑了一些鮮美細緻的菜餚。我們打開話匣子便一發不可收拾﹐是以沒有抄下菜名﹐沒法在這裡詳實報道。去年八月﹐Silvano翻譯多年的心血傑作《波斯少年》成功出版﹐承蒙送贈親筆簽名留言的大作﹐十分感激。

飯畢差不多下午二時半﹐他們二人十分熱情﹐陪著送我到東四地鐵站。我們握手道別﹐有點依依。正當走進地鐵站還沒有進閘﹐T剛剛從香山應酬完畢到來和我會合。我們沒有手機也沒有約好時間﹐不遲不早恰巧碰面﹐不無「鹽份」。只是T和Silvano兩口子卻真的是緣慳一面﹐說來甚玄。擦身而過﹐只是一前一後的事情。
 

陸仁餐廳
~ 宣武門

上回話說在大柵欄和北京首席蓮迷蘇打約好﹐一行三人晚飯聚舊去。兩天前蘇打已聯絡了四位親近的蓮迷和我們唱了一個下午K (當然都是蓮歌~)。然而唱K的環境說不了什麼知心話﹐是以還是待到這天晚上才有機會好好聊一聊。

蘇打雖不是北京出生然而居住在北京多年﹐對於這個幅員遼闊的都市早已暸如指掌。他挑選的店子名為陸仁餐廳﹐位於宣武門附近錯縱複雜的衚衕裡﹐外地人輕易找不到這麼深入刁轉的地方。陸仁餐廳以招牌羊蠍子馳名﹐店子常常座無虛設﹐也有羊蠍子統統賣個精光要提早打烊休息的先例。

沒有吃過羊蠍子的朋友不用擔心﹐羊蠍子不是真的蠍子﹐是羊的脊椎骨﹐骨裡帶著裡脊肉和脊髓。陸仁的羊蠍子是以老北京古法拿砂鍋炖製﹐原汁原味﹐沒有放太霸道的調味料來喧賓奪主。羊蠍子的肉質被老火炖得鬆嫩無比﹐稍動之下便和骨骼脫離﹐令人吃得差一點把舌頭也吞進肚裡去。

館子的地方不大﹐沒有什麼華麗的門面裝潢﹐桌椅樸素自然﹐十分街坊平民化。在這所街坊館子最重要不拘小節﹐最好用手拿著羊脊骨來吃。我們吃得興起﹐一名赤著上膊的大漢帶著妻兒來吃晚飯﹐大漢活脫像水滸傳中的人物﹐豪氣干雲。   

蘇打是一個我十分敬佩的人﹐他的才華抑溢﹐文采出眾﹐性格樂觀豁達﹐知性爽快﹐是一個冰雪聰明又和善可親的人。早在2006年開始亂寫《紛紛飄落的日子》的時候﹐已和他建立了真摯的友情。雖然只面晤數次﹐然而惺惺相惜﹐歷年不變。這次吃羊蠍子互道近況﹐一些事情令人開懷大笑拍案叫好﹐也有一些事情則令人無限惋惜。是次和蘇打暢談﹐雖仍被他的樂觀和練達感染﹐然而匆匆世幻無常﹐卻也是不爭的定理。

北京假期2007﹕
(1) 前戲
(2) 冀北
(3) 關口
(4) 酒國
(5) 回味
(6) 朵頤

8.14.2011

檸茶的道理

暑的方法很多。啖一口徹夜冰鎮﹑透心涼快的飲料是其中之一。凍檸茶可說是大熱之選。

在還沒有習慣喝凍檸茶前﹐汽水曾是解暑的良方。一二年級的時候﹐家長不太購買汽水﹐除非自己的中文或英文默書拿到滿分一百分。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記得有一次拿著一枝一公升玻璃瓶裝的「雪碧」﹐在父親身旁攀上大廈的水泥樓梯﹐興高采烈地拿著戰利品凱旋回家 (當時一公升汽水時值港幣一元)。途中不小心把墨綠的瓶身和堅硬的樓階鏗鏘地碰撞了一下﹐就這麼青蜓點水的接觸﹐瓶身像翡翠琉璃般破碎墮地﹐透明的汽水冒著浪花似的泡沫從我兩腳間潺潺地流往低處。我的左右手兀自拿著斷開了的瓶頸和瓶底。大人當然要收拾善後﹐當時我只有無奈地在旁默默地哀悼浪費了的汽水。

又一次同樣年紀小﹐打開冰箱看看有沒有什麼消暑的飲品可以稍解香港仲夏下午的翳悶。上一段提到冰箱裡不常存有汽水﹐夏天放暑假更沒有默書拿滿分的機會。有時候﹐冰箱裡會有一瓶從濃縮液體開成的橘子水或一小杯一小杯的自製果凍鎮宅。然而那天下午﹐冰箱裡彷彿奉行了堅壁清野的軍令﹐我這名小哨兵沒有任何斬穫。正當要把冰箱的大門關上時﹐看見有一只玻璃杯盛著一些啞金色的液體﹐心想可能是家人喝剩的薑啤(ginger ale)。雖然薑啤不是我的首選汽水口味﹐然而臨渴掘井的人沒有挑三揀四的餘地﹐二話不說﹐且先大啖一口。當冰凍的薑啤入口﹐才發覺這根本不是薑啤﹕苦澀的味道令舌頭上的味蕾馬上退避三舍﹐而且液體的無形氣泡彷彿直上腦袋﹐令年少的我像在月球上漫步。因為味道不太對勁﹐連忙把杯子放回冰箱﹐然後裝作若無其事。後來發現那一杯是爸爸昨夜沒喝光的啤酒。那次也是我破題兒喝酒的經驗。自此我很少擅自打開冰箱亂找東西吃喝﹐忍耐力戰勝了好奇心。

隨著年紀增長﹐口味也改變。我的酒量認真稀疏平庸﹐出外吃飯不點酒類飲品但也不好光喝清水﹐後來便開始喝凍檸檬茶(iced tea)。其實小時候也喝了不少檸檬茶﹐在波斯富街或軒尼斯道的茶餐廳﹐媽媽總命令我們喝熱的檸檬茶。後來年紀大了一點﹐我們可以有選擇的權利﹐可以喝冷飲﹐我們總捨凍檸茶取凍檸水。凍檸水(lemonade)在香港茶餐廳的製法﹐是糖水加冰加檸檬片。饒是如此我們總愛在餐後喝這飲料﹐樂此不疲。對於喝檸檬茶的習慣﹐也許到中學才養成。那時候喝檸茶不只為了喝檸茶。商品廣告銷售的是金錢買不到的青春少艾。彷彿像呼籲觀眾買一張幸福的彩票﹕一茶在手﹐戀愛之神也會眷顧著你。


在外喝凍檸茶也可以分辨餐廳迎合些什麼客路。一般老幼咸宜的餐廳﹐凍檸茶都是甜的﹐從汽水機器裡放出來﹐像汽水多於像茶。在一些比較講究的餐館﹐凍檸茶永遠是不甜的﹐像喝紅茶一般﹐客人喜歡喝多甜﹐自己下糖(或糖漿)酌定﹐適隨尊便。

在西方﹐凍檸茶傳統都是以紅茶來泡製。紅茶的茶味比較豐富濃厚﹐裹得住檸檬清鮮放任的酸性。然而自從綠茶儕身於健康食品的殿堂等級後﹐冰鎮檸檬綠茶再也不是離經叛道的事情﹐一樣可以登大雅之堂。

最近地下室在進行裝修工程﹐T的父親又在我們蝸居閒住﹐比較忙碌。昨天下午冰箱裡的牛奶豆漿橘子水都被我們三人喝光了﹐只剩下買給裝修師傅享用的可樂。於是我把一個高身玻璃壺拿出來﹐以即溶粉末開出了久違的自製檸茶。T倒了一杯解暑﹐有感而發﹕「自製檸檬茶就是這樣﹐粉末放得不夠味道太酸﹐放多了又太甜。」嗯﹐是的地球是圓的。不過想深一層﹐孔夫子和南宮夫人都會贊同這點檸茶的道理。

7.14.2011

登打士 + 央

去的周末我們又回到多倫多。這次不是為著家事張羅﹐純粹是T再次技癢參加了某羽毛球公開比賽。星期六大清早我們乘VIA火車到大多市﹐免去開長途車的苦杯﹐下榻的希爾頓在登打士街央街以東不遠處﹐從繁囂到寧靜不過徒步七八分鐘。下午T在球場上盡情廝鬥﹐有球友為伴﹐不亦悅乎。我則在酒店寫博和輕身穿梭鬧市﹐像一次迷你假期讓人伺機充電。
 
球賽戰況苦長﹐我的ipod nano最後也燈枯油盡﹐只好循規蹈矩地專心觀戰下去。晚上十點終於煞科﹐不幸地T在所屬組別的決賽被淘汰。紀念品又是一件主辦單位印製的T恤﹐我覺得贈送普通的運動襪子或毛巾比較實際。
 
星期天一早和三名朋友在Chez Cora用過從魁省引進的陽光早餐﹐天南地北閒聊一個早上。分道揚鑣後遊逛地膽伊頓中心﹐商場內的店子都在施展仲夏割價的手段﹐滿街誘惑。幸而一無斬穫﹐焉知非福。在街上隨便拍下一些照片﹐包括街頭的魔法表演。有時候覺得登打士和央街交界﹐活像紐約時代廣場的縮影﹐大都市的脈搏強烈﹐撼動人心。

下午走進登打士西街距廣場不遠的Joey﹐店子是本年七月四日新開張﹐色調比較低沉﹐深粽色的木桌革椅﹐精心設計的燈光﹐環境流麗親密。因早餐十分豐盛﹐是以下午只是隨便吃一點東西。我們點了一客rainbow roll、巧克力梳芙厘和草莓酥餅﹐二人分用。

壽司的食材包括鮭魚、鮪魚、蟹、牛油果和士拉差蒜味蛋黃醬﹐口感豐滿﹐暗藏辛勁。 梳芙厘的流心巧克力香濃軟滑﹐佐以雲呢拿香草冰淇淋﹐嘴裡充滿罪惡感。草莓酥餅比常見巨形﹐以新鮮草莓忌廉奶油襯托酥軟的鬆餅﹐酸甜度恰到好處。菜色全出自 executive chef Chris Mills 的創作。

店內的服務員則一律清一色妙齡女士﹐身材高佻﹐像模特兒﹐制服是黑色的平線低領吊帶馬丁尼裙子﹐優雅大方。端上食物飲料後數分鐘必來跟進一次﹐食物和服務素質都很不錯。像喝那一杯decaf 為例﹐店裡本來沒有煮下﹐然而服務員沒有推搪之詞﹐廚房以expresso 機器新鮮備製一杯。我喝第一杯的時候﹐在代糖和白砂糖之間選擇了前者﹐下了脫脂奶。第二次她送上的咖啡﹐杯子勺子已換過﹐白砂糖已拿走﹐只送上新的代糖和脫脂奶﹐顯然對顧客的口味留意入微。這間店子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是洗手間距離地面餐廳接近四十六公呎﹐深入地下三層﹐彷要走過地下迷城才可以進入方便之門。

7.05.2011

東遊賞味2010 (4) - 甜品篇

不嗜甜枉少年。超齡少年亦然。東遊的每天﹐我們一點節制都沒有﹐可說無甜不歡﹐隨腹所欲﹐置體重於不顧﹐思之猶有餘愧。

當時天氣炎熱﹐凍飲冰淇淋自然無日或缺。日本的甜食自有它令人無法抗拒的魅力。在這裡特別挑選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甜品好去處﹐在此共諸同好。

Manneken Belgian Waffles / Sunday Brunch ~ 銀座
★★★★/5 

我們早在第一站姬路買過Manneken的比利時鬆餅﹐來到銀座時走過店子﹐怎麼可抗拒店裡飄來的香氣﹖二話不說﹐買了數枚地道口味的鬆餅如綠茶、楓糖、巧克力和紅豆﹐合共¥630﹐邊走邊吃馬上頂癮。我們吃到的﹐可能在店裡的櫃架上接觸空氣久矣﹐已不鬆脆﹐但夾心餡料不同﹐味道還是不俗。

走得倦了﹐於是在Marronnier Gate的Sunday Brunch享用了一些茶點﹐包括栗子蛋糕和café au lait﹐盛惠¥2,810。決定在這裡喝茶前﹐我們在這銀座之門視察了好幾層﹐具吸引力的餐館食店實在太多﹐選擇令人難以取捨。Sunday Brunch 雖沒有無敵落地大玻璃窗俯瞰銀座熱鬧的街道﹐然而白色優雅的環境﹐精緻的食物﹐的確予人周日早上都市閒情的舒服感覺。和友人聚會或開卷偷閒﹐最理想不過。

  
Café la mille
~ 新宿
★★★/5

離開二丁目﹐在新宿モア4番街的Café la mille 喫一頓下午茶。這間店子的裝飾古色古香﹐別具心思﹐然而地方捉襟見肘﹐座位距離接近。我們的桌子夾在兩張鄰桌中間相距不夠一公呎﹐身旁茶客的交談直鑽入耳裡﹐無法迴避。

鄰桌的一雙茶客﹐聽口音那男的是美國中部人﹐一張臉帶有愛爾蘭裔的特徵﹐年齡屆乎不惑之齡左右﹐也許來日本教授英語。那日本女子年齡三十開外﹐長髮賢淑﹐看來是白領儷人。

二人是情侶﹐雖然已到談婚論嫁的階段﹐然而對彼此家庭的認識有限﹐可見相識時日尚淺。譬如女方父親是否抽煙﹐都要在這段下午茶提及﹐那男的才知道﹐顯然還沒到會見家長的程度。他們說話時客客氣氣的﹐不像那些耳鬢廝磨日久的情侶﹐說話不必說完一整句﹐彼此早已心照不喧。

那男的把說話的速度減去三分之二﹐像教授英語般﹐饒具耐性溫柔地道﹕「當你嫁到我們美國家去﹐和我母親一起共住﹐必定能給予我母親新的生活意義﹐她所面對的問題都會一一迎刃而解。 我的家庭真的是很正常﹐請相信我﹐我遇見過很多不正常的家庭﹐你一定會適應……」那男的極力游說﹐唯恐女的臨崖勒馬。事隔多時﹐不知道二人幸福否﹖

點了下午茶套餐﹐連herbal tea都飄著花瓣﹐嬌滴滴得像小甜甜和安東尼在約會﹐讓我們也覺得不好意思。蛋糕茶點方面﹐我們點了half & half﹐包括Deux Chocolat﹐ Caramel Chiffon﹐ Mille Feulle 和 New York Cheese Cake﹐不比我們想像中精緻﹐也許期望過高﹐自招失望。店子的維多利亞懷舊氣氛﹐卻是不錯。這頓茶每位¥1,400。

 
Lipton
~ 京都
★★★★★/5
  
位於京都駅地下食城的Lipton是一所環境舒適﹐糕點精美的紅茶館。在火車站徘徊到晚上九點鐘﹐來到茶館﹐點了一杯奶茶(¥524)和一杯蘋果茶(¥565)﹐蛋糕是秋季特點﹐Five-Berry Tart (¥486) 和 Autumn Fruits Tart (¥515)。也許我們走得倦了﹐或被茶館的燈光薰得如痴如醉﹐這頓茶點吃得讓人極度開懷。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京都駅大階段eX cafe (京都本格珈琲純喫茶)﹐我們各點了一客くろまるドリンクセット(抹茶忌廉蛋糕) + 珈琲﹐每客
¥500而已﹐物超所值。

  
Créme de la Créme
~ 京都
★★★★★/5

我是一個嚴重缺乏方向感的人﹐為什麼老是搶著帶路﹐實在是一個千古疑題。從京都御府地鐵站出來後﹐雖已照著酒店指示走﹐然而南北西東還是弄錯﹐累得我們走了一段冤枉路。T拖著行李箱無怨無悔﹐直至我們回到正途﹐走過這所Créme de la Créme﹐突然眼睛閃著笑意﹐說要買點心吃。我樂得找到這個難得機會作出補償﹐站在店外看守著行李﹐讓T一個人在店內隨心選購。 

店內的糕點以新鮮出爐、酥鬆香脆的cream puffs 為主﹐à la carte 的選擇繁多﹐玻璃櫃裡一顆又一顆酥餅魚貫有序﹐看得人食指大動。T一口氣買了半打多一點。加上五個入裝的秀蕨餅﹐盛惠¥2,300﹐什麼冤枉路都忘得一乾二凈。回到酒店﹐盒子一打開﹐cream puffs和秀蕨餅馬上直奔五臟廟﹐口福無窮。 


North Plain Farm ~ 北海道
★★★★★/5

池袋駅上的東武百貨第八層﹐正舉行北海道食品展﹐熱鬧非凡。我們仔細地走遍每一個攤檔﹐飽覽北海道海鮮刺身壽司﹐如一場天人交戰的耐力大測試。因為一早起來不能吃太多﹐我們只在North Plain Farm 買下兩瓶牛奶布丁﹐算是對自己交足了差。

其實前一天早上﹐我們便買了一餅低脂牛奶。雖然我對於乳糖(lactose)並無敏感﹐然而T喝不得太多牛奶﹐當天又老是往外跑﹐於是只買了一小瓶﹐慎防三顧茅廬。NPF 的牛奶質感豐厚﹐很裹胃﹐凍喝已是如此﹐暖喝更加怡人。兩瓶布丁﹐一瓶是全奶味﹐另一瓶是瓶底加了焦糖 (caramel)的﹐瘦長的勺子像一根耳挖﹐吃來極具風味。

  
もみじ饅頭
~ 宮島
★★★★/5

紅葉饅頭是廣島縣宮島的名產。宮島是一個小鎮﹐路上梅花鹿來去自如﹐既不懼怕遊人﹐也懂得看交通過馬路﹐端的通靈。島上的店鋪﹐簷瓦首尾銜接﹐除了售賣木製的迷你大鳥居和木勺子外﹐還有不少店子製售紅葉饅頭。根據網上資料﹐紅葉饅頭的餡皮如小蛋糕的質地,用麵粉,蛋,糖製成﹐注入餡料後﹐以模子壓成楓葉形狀。饅頭的餡料種類頗多﹐如﹕豆沙﹐抹茶﹐栗子,牛奶蛋糊奶油,巧克力奶油和乳酪﹐任君選擇。

紅葉堂是宮島老字號﹐在明治45年創業﹐距今已逾百年歷史。饒是如此﹐紅葉堂的製餅過程已全部現代化﹐客人可以透過店裡的玻璃窗觀賞整個製餅過程。我們不敢多買﹐怕吃不了浪費﹐只買了八枚的禮盒裝(¥640)﹐包括原味﹐巧克力﹐忌廉和杏仁四種口味。我們在山一別館喝著蘋果汁﹐嚐著紅葉饅頭﹐午後的陽光透進房間﹐彷彿世外桃源。

島上的Hello Kitty 專門店還發售蓋上貓咪嘜頭的饅頭﹐就算忍得住不買﹐也忍不住非拍照留念不可。

 
バウムクーヘン ~ 池袋
★★★/5

若不親眼看見﹐也不知道年輪蛋糕(Baumkuchen)竟然在日本流行如斯。Baumkuchen 者﹐源自德語﹐意為樹木蛋糕。蛋糕呈圓形﹐一層裹著一層﹐仿如樹輪﹐是以一般稱之為年輪蛋糕。我們只在超市買了迷你的年輪蛋糕來嚐一嚐味道。總括而言﹐稍嫌蛋糕過甜﹐每啖一口﹐彷彿腰圍便要往外擴張一小截。


Boulangerie Jean François ~ 渋谷
★★★★/5

雨淅浙瀝瀝地下﹐氣溫驟降﹐彷彿減慢了鬧市的速度。乘山手線到達渋谷(涉谷)﹐在Mark II 的Boulangerie Jean François 吃早飯。我們點了兩塊プリエ‧ベコン﹐キュブ﹐ショコラバナヌ﹐ンツソソ﹐兩杯M珈琲﹐合共2,013。

這些精美的法式糕點﹐味道不錯﹐在雨天享受﹐頗具微雨撲巴黎的氣氛。
 
 
Mos Burger
~ 六本木
★★★★★/5

自六本木Hills至Tokyo Midtown的途中﹐巧遇Mos Burger﹐ 馬上拉著T進去﹐一嚐名聞久矣的北海道漢堡包風味。 點了HS蕃茄生菜漢堡﹐招牌Mos漢堡﹐中號田園沙律﹐抹茶忌廉蛋糕﹐還有蜜瓜汽水﹐合共¥1,440。雖然樓上雅座不多﹐然而服務員招呼周到﹐為客人打掃和端送食物﹐誠懇殷勤不已﹐令等候的客人也不好意思造次。Mos漢堡的味道果然優勝於一般的快餐店﹐漢堡肉厚多汁﹐配菜新鮮﹐而且風味和風格只此一家。我痴心妄想地跟T說﹐要是Mos漢堡進軍北美會有多好呢。

抹茶忌廉蛋糕份量恰好﹐沒有想像中甜膩。飽餐一頓漢堡包﹐再啖一塊蛋糕﹐真是罪惡感滿盈。 

 
Yoshimi ~ 池袋
★★★★/5

本來從新宿回來﹐打算嚐一嚐回轉壽司店。豈料館子一到傍晚便顧客如雲﹐決定先去吃Yoshimi 札幌咖哩﹐改期再戰。T本想吃自助餐﹐然而我覺得池袋西武百貨第八層的自助餐館沒有什麼瞄頭﹐邊走邊看﹐才來到這間咖哩館子。T對於日式咖哩不太感冒﹐幸而昨晚他拿主意到餃子體育館吃晚飯﹐這天晚上便輪到我敲鎚了。

我們點了一客成吉思汗羊肉咖哩和北海道海鮮咖哩。總括而言﹐咖哩菜式美味﹐頗具地方色彩﹐稍嫌湯水太多﹐雖然白飯任添﹐吃畢仍有點意猶未盡。然而那兩杯北海道生牛乳莓のmilk和芒果奶昔﹐以札幌牛奶泡製﹐鮮味透心扉﹐可說是是晚飲食的高潮所在。這頓咖哩餐二人合共¥3,795。


最後送上甜品至尊﹐滑不溜手的男人豆腐﹐以饗各位。日本正宗男人豆腐﹐絕不「麻甩」﹐真空包裝上陣﹐京都各大超市有售。

一連四篇的《東遊賞味2010》到此為止﹐多謝捧場。
   
~完~
東遊賞味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