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2008

北京假期(5) 回味

遊的其中一大樂趣﹐便是品嚐當地美食。

北京是多朝古都﹐飲食文化豐厚悠長﹐加上近十數年經濟起飛﹐生活水平與日俱增﹐飲食業更是百花齊放﹑選擇應有盡有。單就王府井東方新天地的food court﹐食肆的款式及數量(如「過橋米線」﹑「韓式和式料理」﹑「小籠包」﹑「粵式小菜」) 已是一般加拿大大城市購物中心的三倍﹐食物的素質及水平﹐更不能跟漢堡快餐或炒雜碎式的粉麵飯相提並論。大城市如多倫多溫哥華雖有不少水準超卓的中餐館﹐然而始終地處北美國度﹐和親身體驗北京獨有的環境民風大不相同。


一品粥
第一天剛下飛機﹐好不容易回到T家將行李卸下﹐我們便到外邊逛了一圈。因為舟車勞頓﹐雖然飢腸轆轆﹐但胃口不大﹐於是我們挑了環境衛生﹑而且距家不遠的嘉和一品粥。九月初﹐夏日餘威猶在﹐進了清涼的店子﹐頓時鬆一口氣。隨便點了「松仁芝麻粥」﹑「生滾魚片粥」﹑「鮑魚蝦粥」﹑「酸梅湯」﹑「五香驢肉」及「麻醬糖餅」﹐合共$71(RMB)﹐中國既不收取銷售服務稅﹐也不收取小費﹐價廉物美的程度﹐令人難以置信。「五香驢肉」跟「五香牛肉」的味道差不多﹐只是驢肉色澤較紅﹑肉紋也較粗﹐質感稍異。於我而言﹐「麻醬糖餅」有點過甜﹐但T有一顆sweet tooth﹐正合其意。據聞這所店子是一名台灣商人開設﹐已在城裡開了六﹑七間分店﹐桌子上更有店訊﹐簡報每一間店子的發展及員工動態﹐甚有團隊精神。因為首次經驗不錯﹐於是差不多每隔一天便來光顧這間店子吃brunch﹐嚐過「花式果粒冰粥」﹑「麥冬百合粥」﹑「爽口萵筍絲」﹑「糯米素燒鵝」﹑「素王鮮鍋貼」﹑「江南糯米藕」﹑「香肘花」﹑「海米粉絲煲」﹑「蔥花餅」﹐每次人均不過$35(RMB)﹐ 誠意推廌。



地道清真小吃
說起sweet tooth﹐就不能不提北京小吃。以前T的老家在西單「紅樓戲院」附近的胡同﹐有時候到「護國寺小吃店」光顧。於是我也抱著朝聖的心理而來。坐公車到了西單﹐大部份的胡同都已清拆一空﹐街上婚紗店林立﹐形形色色﹐從傳統樸實到前衛奢華﹐超乎常人想像(如新郎不穿上衣只戴一對天使翅膀﹑和穿白裙的新娘在郊野合照)。我們找了半天﹐仍然找不到小吃店的下落。T隨口問路﹐發現街上店裡十個人中有九個半人都沒有北京口音﹐顯然不是在本城長大﹐更沒有聽過什麼小吃店。後來好不容易找到一位長者﹐才從他口中知道「護國寺小吃店」的位置。原來「護國寺小吃店」被華天集團收購﹐在店外只看見華天的招牌﹐要到店裡才看得見歷史悠久的綠字橫匾。

我們安頓下來﹐T便跑到櫃面買了一桌子的點心。以上照片依時鐘方向﹐從十二點鐘數起﹕淡黃色圓球似的是「碗兒糕」﹑然後是兩枚「炸糕」﹑清純美味的「豆腐湯」﹑接著一碟盛著四種點心﹕色彩斑駁的是「夾層年糕」﹑白色卷狀的是「椰絲豆沙年糕」﹑圓白的是「艾萵萵」﹑淺粽色卷狀的是「驢打滾兒」﹑六點鐘位置的是「糖耳朵」(看來有點像炸狗糞)﹑接著又是一碗「豆腐湯」﹐小碟的是「榨菜絲」﹑十一點鐘位置的是「糖火燒」。中間的一碗是「豆汁兒」﹐味道奇怪﹐還是wikipedia的描述比較傳神﹕「味酸,略苦,有輕微的臭雞蛋氣味」。

這碗「豆汁兒」我們各喝了一口便敬謝不敏﹐足證我們都不是什麼英雄料子。後來我們還點了一片「碗豆黃」﹐也是眾多小吃裡我的最愛。別以為一桌子的點心價值不菲﹐合共$21(RMB) 而已。



地道小菜
別說地道小吃﹐在北京要吃地道小菜也愈來愈難。北海公園裡的「仿膳」門面輝煌﹐但有點theme park的感覺﹐有點刻意﹐興趣不大。那天到後海遊玩﹐信步來到地安門的「京味麵大王」。門僮刮光了頭留了一條小辮子﹐身穿馬褂﹐招呼我們進內 (那時候我已經對食肆的未成年員工「見怪不怪」)。進入店子﹐椅桌古色古香﹐但不致於華而不實。我們晚上還要和朋友聚會﹐不能把吃剩的打包回去﹐於是彼此說好了不要點太多菜﹐以致浪費。只是一看菜單﹐哪能抗拒誘惑﹐ 於是點了「炸灌腸」﹑「手捍麵」﹑「麵皮」﹑「糟溜丸子」﹑「小茄子」數碟精味小菜。T點了兩客「八寶茶」﹐以傳統的茶碗盛載﹐杯裡浮著桂圓﹑菊花﹑杞子﹐入口甘甜消暑﹐清幽沁人。

以前的「炸灌腸」還真的是用豬小腸作材料﹐現代的「炸灌腸」是用綠豆淀粉加香料灌製成型的淀粉腸。炸灌腸的時候須先將成型的灌腸切片﹐在滾油中炸至兩面冒泡變脆﹐然後澆上鹽水蒜汁﹐趁熱享用。我覺得「炸灌腸」有點像沾上蒜水的nachos (當然吃完蒜汁﹐必定要嚼口香糖)。「手捍麵」﹑「麵皮」都是白手幹製的﹐前者配以牛腩﹑白蘿蔔﹑荳芽﹐後者配以火腿﹑筍絲﹐用來伴菜十分適宜。「小茄子」其實還有青椒和土豆(馬鈴薯)﹐這道菜又名「地三鮮」﹐我們在加拿大家附近也有一間京菜館﹐這道菜是我們的「熱門點擊」。「糟溜丸子」的肉質彈牙﹐配黃瓜﹐但稍嫌味道略鹹﹐也可能是我們的口味素來清淡。賣單的時候﹐總數竟然不超過$50(RMB)﹐可說物超所值。



傳統素食
雖然京期之內﹐不是每天大魚大肉﹐但有時候想吃點清淡的。於是其中兩次和朋友聚會﹐都選擇了素食餐館。第一次T選擇了「功德林」﹐後來我才知道這所飯莊是杭州城隍山「常寂寺」維均法師的弟子趙雲韶於上海創立﹐算來已有八十六年歷史﹐後來傳到了北京﹐頗負盛名。吃飯當天﹐飯莊剛從前門搬到崇文門﹐首天開業﹐結果我們和另外一名本地的朋友跑錯了地方﹐去了舊址。幸而另有些比較精明的朋友﹐事先打電話到飯莊弄清楚地點﹐下班後準時到達﹐不然我們的訂座準要泡湯。雖說「功德林」是素食飯莊﹐然而裝修金璧輝煌﹑有點五色令人盲。席上偶有僧人作客用膳﹐也是宴客的好地方。當天我們六人﹐合共點了五個菜﹐「干燒大蝦」﹑「東坡肉」﹑「獅子頭」﹑「素燒鵝」和「干燒(糖醋)脆皮魚」。除了「干燒(糖醋)脆皮魚」外﹐其他菜餚的賣相﹑味道和質感﹐都和原來的葷菜相差不遠。我比較喜歡「干燒大蝦」﹐雖然微辣﹐但入口極似蝦肉﹐十分爽口開胃。其實想深一層這些菜式也蠻油膩的﹐倒不如炒一碟清菜來得健康。我們六人用膳﹐加上啤酒﹑菊花茶﹑汽水﹐人均僅$53(RMB)﹐只是食客眾多﹐最好預先訂座。



現代素食
第二次在北京吃素是遊覽完「頤和園」後﹐我們坐公車到中關村南的第三極。第三極是一幢設計十分時尚的商業大樓。地下是food court﹐三樓至七樓是第三極書店﹐素食店「荷塘月色」在第二層﹐是T的朋友提議的。T在加拿大打羽球的時候認識了這位朋友﹐後來這位朋友回流到北京。現在這位朋友已很少打羽毛球﹐以習練瑜珈為主。「荷塘月色」的decor顏色鮮艷﹐鮮紅淡紫的配搭﹐卻出奇地和諧悅目﹐氣氛祥和。我們在玻璃窗旁坐下﹐窗外是下著雨的北京夜景。「荷塘月色」的收費﹐每人定價$68(RMB)﹐可以按菜單隨便點菜。每一道菜的名字都煞有介事地附庸風雅﹐耐人尋味﹐但要記起來不太容易﹐要猜菜名背後指的是什麼仿葷素食﹐就更加困難。例如「瑪瑙香菱」是指素咕嚕肉﹐「青梅竹馬」是酸甜的蘑菇、腐竹﹐還有「踏雪尋梅」﹑「翠影紅珊」﹑「枯樹逢春」﹑「有杏不需梅」等等。菜餚的賣相別具匠心﹐味道尚算不錯﹐雖然食物的份量不多﹐然而淺嚐輒止也不是壞事。餐館勝在氣氛幽靜﹐而且禁止抽煙﹐跟朋友聚舊聊天最為理想不過。

(to be continued)

2 comments:

Wordy said...

很擔心您的北京遊記不會寫下去呢

「仿膳」真的一般,而「孔乙己」是不錯的,但訂座不易。

連鎖店「東來順」具一定水準;「老北京」在天橋的店不錯,可於長城(八里嶺)的就有點爛。

原來,您和 T 也頗能吃,呵呵!

best actor said...

哦﹐京期的故事有點說不完﹐所以慢慢寫。下一篇會繼續吃下去﹐包括您提到的涮羊肉和烤鴨。我們愛吃﹐但眼闊肚窄﹐吃自助餐最不划算。:o)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