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2009

我心向明月

年前秋天清晨上班時如行屍走肉般來到辦公室大廈前汽車絡繹不絕的十字路口。混凝土的街角站著一位失明男子﹐年紀約莫四五十之間﹐體形有點福泰﹐頭髮灰白﹐手裡一枝紅白相間的長竽斜斜左右左右地點動著原地﹐正等待著交通燈號轉換﹐彷彿有點猶豫。這個十字路口的確交通繁忙﹐於是當燈號轉綠時﹐我接近那位先生﹐輕輕把手放在他的胳膊上禮貌地道﹕「先生﹐可以過馬路了。」那位先生突然振臂一甩﹐把我的手鬆脫﹐驀見他紅白長竽如急雹般點地搶前﹐急步沖沖走過馬路﹐口中唸唸有詞發著嚕囌﹐只差沒有破口大罵。從對方反應異常強劇地不領情﹐顯然是自己冒昧魯莽多此一舉了。

以上只是小事一件﹐畢竟對方沒有出言求助﹐自己微不足道的熱心他人自有選擇接受或拒絕的權利。我的父母素來萬事親力親為﹐從小受了他們作風影響﹐十分理解那種不到必要關頭不開口求助的自立性子。當然﹐拒絕別人施予援手的方法也有很多﹐禮貌地微笑道謝﹐勝卻千言萬語。

沒有人喜歡被拒絕﹐
喜歡自尊肝腦塗地任人踐踏﹐喜歡恩將仇報一切付出被視作潮起潮落般理所當然。除非有極嚴重的自虐傾向又另當別論。是以「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要照溝渠」﹐難免令人自忖情何以堪。

喜歡上世紀八十年代某首流行曲的歌詞﹕
莫道你在選擇人﹐人亦同選擇你﹐公平全沒半點偏心誰也有滿腔熱忱一廂情願意亂情迷的時候以為對他/她/牠(再)好一點﹐(再)多一天﹐就會出現轉機。不是有這樣的諺語流傳嗎﹐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如此類推。然而舉一反三﹐接受和拒絕﹐機會是均等的。要是做到有情必領來者不拒﹐不僅浪費別人時間也好沒來由平添煩擾。硬幣總有兩面﹐一空明月要照向哪邊﹐不由人決定﹐正如幸福沒有必然。

有心栽花也好無心插柳也好﹐萬千蘭因絮果﹐只能盡心﹐強求卻是毫無用處。我們是真心真意地付出﹐還是一項策略性的投資﹐只有天知地知。人和人的接觸交往只能捫心自問﹐甘心情願就不要說抱歉。
若要付出和回報比例合理﹐還是購買90天政府債券比較實際。

同題作品﹐請參 兩周一聚

11.23.2009

都市心


去數星期工作量進入季末高潮﹐簡報一份接一份必須審閱批核﹐如片片雪花飄來。幸而踏入十二月第二個星期﹐一切公務將快塵埃落定﹐上上下下均可以喘一口氣。上周末沒有回多倫多陪伴家人﹐我們心血來潮開車到蒙特利爾度過一個平靜而愉快的周末。十一月底的天氣仍然如中秋般清朗﹐可說異數。

蒙特利爾舊城的馬車遊﹐和紐約中央公園相約﹐是遊客喜愛的活動之一。九年前一名舊同學生日﹐我們四人也乘坐過一次。二十分鐘的車程﹐還有馬夫講述舊城的風物典故。天涼的時候乘坐﹐比天熱的時候適宜﹐至少異味沒有那麼明顯。

舊城曲折的街道。

港口的鐵錨。

喜歡的石板街。

海鷗。

疏影昏黃。

玻璃之城。

是次下榻位於市中心的凱悅麗晶酒店。也許是旅遊淡季﹐除了訂房不太困難外﹐租金加上地下泊車費用仍甚相宜。

世界之翼百貨公司。四處店鋪正雷厲風行以聖誕大減價刺激銷費﹐我們卻毫無購物衝動﹐除了買了一些影碟外﹐堪稱空手而回。只是忙裡偷閒﹐毫無目的地信步而走﹐也是一種樂趣。

11.17.2009

小數點

了使用銀行的網上服務﹐不論燈油火臘樓宇按揭汽車保險定期投資﹐一一變成數字遊戲。

今天收到煤氣費用的帳單﹐盛惠加幣$52.00
因為天氣尚暖不必使用壁爐﹐主要是熱水爐的開支。老實說兩個人耗用煤氣實在有限﹐超過一半都是是煤氣公司所謂的運輸費用。假設一個月只用一次熱水﹐煤氣公司都會收取差不多的運輸費用﹐是為overhead cost﹐如收買過路錢﹐不付白不付。

晚飯後一邊看電視新聞﹐一邊在銀行的網頁輸入錢碼付款。不知道是飯氣攻心還是腦筋按章工作﹐本來應付加幣$52.00﹐打出來卻成為了$5200。醒覺的時候﹐滑鼠己按下confirm落實﹐當時心跳最少停了一下。幸而習慣了在網上付帳都設下預支的日期﹐這次轉帳最早要等到十二月二日才啟動。頓時打開預支項目將這筆款項刪除﹐改付$52.00。要不然往後九年都不必再付煤氣費。

這個小數點﹐不容小覤。最不顯眼的東西﹐最具殺傷力。

11.15.2009

寫給自己的信

世紀八十年代一些香港的作家寫過不少笑忘書﹐如倪匡的散文集《不寄的信》﹐《心中的信》《夢裡的信》﹐《酒後的信》﹐《雲端的信》《燈下的信》《失落的信》《無情的信》《風颺的信》.....及李英豪送予忘妻《給煜煜的信》系列等﹐洋洋灑灑﹐百感跌宕﹐都是抑壓五內﹐寂靜中流露的心聲。給自己的信是一種有趣的寫作體材﹐就算平凡中也可以看到樂趣。

上次給自己寫的信剛好在十個月前 (取名
赤子)﹐沒有什麼鼓舞自省的深言大義和自己分享﹐只是一次閒話家常。在博客和自己書信對話太多﹐難免形於刻意﹐輕嘗輒止無傷大雅﹐亦無可厚非。

今天沒有什麼特別不接受或不滿意自己的地方﹐因為優點也好缺點也好﹐都是自己的一部份﹐只能批發不能零售。默默上游固然重要﹐但當不惑之年一年一年接近﹐心態則隨著年月慢慢輕鬆釋然﹐沒有天塌下來﹐洗心革面的衝動。等待mid-life crisis 來到再說。

在辦公室遇上挫折或不如意事﹐發過嚕囌後﹐靜下來會細想有什麼行動可以付諸實行﹐能在自己影響範圍之內﹐都不能因為一時意氣袖手不理。幸而身邊不乏自己衷心敬重的哲者可以問道求教﹐比自己盲目摸索事半功倍。

生活上最大的隱憂莫過於親人的健康﹐然而除了珍惜目前﹐不能活在恐懼或未知之中。每天也許是最後一天﹐別讓生命等待。

第一次參加兩周一聚﹐主題是「五年之後」﹐很多對生活的想法都沒有怎樣改變。
就是﹕
沒有什麼宏願沒有什麼目標沒有什麼非X不可。只願人長久。
同題作品﹐請參 兩周一聚

11.13.2009

脊椎動物

近在面書上說自己「很榮幸地發現某些人類不是脊椎動物﹐只是未能確定是變異﹐進化還是退化」﹐聽來煞有介事﹐不難聽出是不折不扣的棄婦口吻。其實這個現象一點都不新鮮﹐如海棠無香﹐鰂魚多刺﹐司空見慣﹐不值得大驚小怪。遺憾﹐這些人一點都不為意﹐長大竟然變成這樣子。

小時候唸《正氣歌》﹐喜歡的一句是「時窮節乃見」。時勢越見敗壞﹐益見節氣的可貴。謀事多年明白做人需要有彈性﹐能屈能伸﹐不能太拘泥﹐也不能用蠻勁解決問題﹐長袖善舞才能移山倒海。然而四兩撥千斤不等如漠視大是大非﹐或指鹿為馬﹐守正不阿是最基本的節氣。洋人有 say truth to power 一句﹐也是我們所謂的 ethics and values 重要的一環。對於耳軟騎牆﹐為了佈施市恩而失之公正之輩﹐恭喜恭喜﹐那是人類脫離了脊椎動物的嶄新境界。

當然﹐我相信﹐個地球係﹐圓又圓。

11.08.2009

一飛沖天

得悉這部改編自手塚治虫經典名作的動畫電影將要上映﹐我們一直滿心雀躍地盼望。雖然我和T成長於京港兩地﹐然而《鉄腕アトム》都是我們童年的一部份﹐電影的經驗又是一次回憶之旅。

先說說名字吧﹐我慣常地稱呼這名頭長雙角﹐黑褲紅靴的小機械人為
Astro Boy﹐其次港譯的小飛俠。T則一如其他國內長大的朋友﹐稱之為阿童木。初時以為アトム (atom) 這個片假名的譯音以「阿瞳目」三字代書﹐其後才知道端倪。就如叮噹之於どらえもん﹐童年時的稱呼深印腦海﹐只要大家所指都是這名小機械人﹐家裡沒有書同文車同軌的規定各適其式。

雖然童年時觀看的是相同的一個人物﹐然而版本和過程﹐反映了京港兩地小孩子不同的生活。我接觸Astro Boy 是'80年代初某夏天﹐當時在電視上播映的是'80年代全新的彩色版本﹐每日放送﹐若無記錯主題曲以英語演唱﹐因而令我學會了Astro Boy 這個名字。那時候只要做完了暑期作業﹐打開電視便可以紋風不動地收看 Astro Boy 上天下地精彩絕倫的歷險
故事﹐可說不費吹灰之力﹐也沒有望穿秋水的冀盼。T的經驗則比較隆而重之。'80年代初他還是住在東單舊宅的四合院內﹐電視機尚未普及﹐左鄰右里就只有一具黑白的電視機﹐十分矜貴。當時引進國內的阿童木是'60年黑白的版本﹐是當時央視的配音員演出。生長在國外的人也許對於國內的配音演繹不太習慣﹐然而那種根正苗紅的詮釋﹐付予不少人莫名的親切感。每達周末下午﹐四合院裡的小孩子都會聚在一起﹐引頸佇候阿童木的奇遇﹐一星期只得一次﹐錯過了就不再﹐是當時小孩子的娛樂重點之一﹐也是一方窺透未來科技的天窗。接近三十年後﹐我們二人在大銀幕上重遇童年舊友﹐頓時把塵封了的赤子之心重新整理﹐隨著主角一飛沖天﹐返璞歸真實在別有一番樂趣。


很多人都知道Astro Boy 的靈感源自童話故事《木偶奇遇記》﹐關於一個小機械人的成長過程。看畢電影﹐發覺《Astro Boy》和另一部受《木偶奇遇記》所啟發的電影《A. I.》有著相同的故事架構﹕小機械人的誕生﹐完全因為成人失去了孩子﹐父愛/母愛無處寄托渲洩﹐情急之下找來了替身﹔然而故事裡成人的感情是自私及衝動的﹐當漸漸明白替身始終無法代替所失去的一切﹐便始亂終棄﹐忽冷忽熱﹔小機械人於是離開了無憂無慮的伊甸園找尋自生的意義﹐在路途上遇到了想像以外的朋友﹔及後在「馬戲團」中再次接觸到人性的醜惡……然而《Astro Boy》和《A. I.》最大的分別﹐是前者老少咸宜﹐著墨人性光明善良的一面﹐一切善有善報﹐真愛不死﹔後者則是專為成年人打造﹐以小機械人的性格剖析及拱托出凡人灰暗的劣根性﹐令人心情鬱悶。同樣的題材﹐有這麼南轅北轍的發揮﹐反差之大﹐可說供人細味無窮。


看這部電影有兩點地方值得一提。

我和T一早入座﹐旋即被四方八面的小孩子及家長包圍﹐心忖﹕慘了﹐不知道電影中途這些小孩子會有什麼不如意的舉動﹐藉故吵鬧一番。雖然直至開映前的預告片段﹐這些小孩子仍然不安於位絮絮不休﹐然而當電影一開始﹐這些小孩子便完完全全投入了故事及影像裡﹐全院老幼同一時間屏息靜氣同一時間開懷大笑﹐不管是小孩子舉止有禮還是家長家教有方﹐都令是次電影的經驗說不出的愉快。

第二件值得表揚的是電影中為諧角配音的英國演員﹕來自《Little Britain》的Matt Lucas及《Love Actually》的 Bill Nighy ﹐前者為機械人 Sparx 配音鬼馬抵死﹐令我想起《Little Britain》裡的 Bubbles﹔後者一人分飾兩角﹐分別為仁慈和善的(御)茶水博士及詼諧惹笑的 Robotsky。他們的插科打諢﹐多次使我忍俊不住。這部電影製作不俗﹐充滿娛樂性。對於沒有童年印象分又沒有小孩子的朋友﹐也許不看也罷。但喜歡動畫片而不介意放下身段重拾童真的﹐《Astro Boy》可以讓你時光倒流﹐即使魔法只有兩小時。

以上的情境﹐是不是和《天空之城》有點相似﹖

11.04.2009

秋天的流水帳

星期是T的生日。趁著冬雪還沒有飄至﹐於是拋下一切俗務請了兩天假期﹐星期三下班後披夜出發﹐開車到 Syracuse。挑選這個目的地﹐完全為了購物治療的需要。去年旅遊San Diego﹐到過當地的 Outlet Mall 購物﹐才發現原來在 Syracuse 附近也有分店。這次紐約州之行﹐可說有目標而來。

雨夜開車﹐沿路高速公路只有車燈擦身錯落﹐乏善可陳。車廂裡幸有我們喜愛的音樂在暗黑中陪伴左右。進入美國國境的手續尚算簡便﹐畢竟是周日晚上﹐過關的人
。差不多晚上十一點鐘﹐抵達 Syracuse在一間假日旅店歇宿一宵﹐翌日繼續行程到達購物大本營。插曲一節﹕早上在旅店大堂吃早飯時﹐一名女旅客髮挽高髻﹐穿著及膝的尖頭皮靴﹐身上就這麼裹著一張大浴巾﹐真空上陣來用早膳﹐以為是自己的客廳。不能說滿室春光澹蕩﹐只是讓在座眾人愣然瞠目﹐無言以對。

這次長途出擊購物﹐且容我膚淺地歸納戰績﹕T 買了一件 Eddie Bauer 的羽絨冬衣﹐一件 Columbia 的 thermal 體育上衣﹐及數件 J CrewCK 的長袖優閒服。我在 Banana Republic 及 J Crew 也找到了尋覓多時的 argyle (菱形花紋) 羊毛背心﹐以便入冬後在班上穿著。臨走的時候﹐還是回到J Crew 買了兩件仿木刻印刷的T恤﹐只嘆賤物鬥窮人。當然﹐此行最主要的任務也順利完成。在鞋店內﹐終於找到兩雙黑皮靴。
九年前我們兩人各買了一雙孿生的 Roots 黑皮靴(有點像軍靴)﹐在這邊冬天冰天雪地的環境下穿著﹐十分方便合用。五年後﹐靴子終於懂得牙牙學語﹐修補過後還是笑不攏嘴。本想回Roots 再買相同款式的一雙﹐詎料該品牌已經不再出產皮靴﹐櫃裡的靴子位置一直懸空至今。我們慣穿10號﹐這次9號半反而更合適。證明買衣服鞋物不能光看標簽的尺碼﹐必須親身試穿﹐方取得最佳效果。

購物療程結束﹐我們從尼雅加拉瀑布回到楓葉國境。是晚住進了南安省的一個小城﹐第二天早上開車回我就讀的大學去。自本科畢業以來﹐已有十三年沒有踏足校園。料不到校舍四處大興土木﹐蓋建新學系的研究大樓。領著T在昔日的課室﹐休息室﹐長廊
圖書館等地方流連﹐細說著當年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也從牆上各屆畢業生的照片中找到自己﹐有點「歸時休放燭花紅﹐待踏馬蹄清夜月」的涼意。中午時和T的大姨甥女在校舍飯堂會面。T的大姨甥女九月剛剛升讀大學﹐無巧不巧選了我的母校主修化學生物。這次重回故園和新生交談﹐發現校園很多地方改變了﹐也有一些傳統歷久彌芳。總括而言﹐大學的基建設施十分完善﹐很能跟上時代演進﹐譬如校舍每一角落也有wi-fi 供應﹐學生全以學校的八達通付款(現金信用卡已落伍)﹐一切最新的軟件都能從學校網頁免費下載。就是校舍附近的店鋪也比十三年前多了一倍﹐除了本地慣見的酒吧餐聽(如 East Side Mario)﹐還包括蒙古燒烤﹐壽司﹐珍珠茶館等。最令我感觸的是HMV 及 Harvey's 沒有絲毫改變﹐店裡彷彿永遠留下自己的背影。

星期六星期天我們回到多倫多﹐主要是探望T母親的病情。療養院裡很多病人都回家渡周末﹐只是T的母親還需要留院慢慢靜養。我們二人陪伴著她吃午飯晚膳及說話解悶﹐看著窗外黃葉紛紛飄落﹐原來已是萬聖節。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