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7.2012

《蓋亞》 - 無言可去補青天 (下)


04. 《紅眼眶》 

首氛圍爵士(ambient jazz) 是一首在華語樂壇不太常見的作品﹐可說沒有什麼商業計算﹐「冷」得可以。想不到粵語版本《無淚眼》竟然成為了派台單曲﹐可說異數。歌曲的旋律沒有大起大落﹐如柔腸百轉﹐情感的潮汐一瀉千里。沙發音樂注射了灑脫的爵士風配樂﹐充滿了流動感空間感﹐恭碩良的爵士節奏和常石磊的鋼琴如高手對弈﹐難分軒輊﹐兩者再bookend了黃仲賢的電結他和包以正的爵士結他﹐整體效果教人浪死。林憶蓮繼續我行我素漠視主流﹐以羽量級的氣聲唱腔演繹﹐如迴蕩在夜空中的一縷夢囈﹐如幻似真﹐如醒似醉﹐若有還無。也許有人會對這種不是字正腔圓不是大玩K腔的演繹方法有點不以為然﹐然而歌手憑直覺的演繹﹐充份表現了歌手的幻想力﹐也流露了歌手毫不動搖的自信。國內作詞人王平久和常石磊淵源深厚﹐筆下的歌詞充滿畫面意境﹐「不願想的晚上 / 淚抹成傷 / 電影不停放 / 以為你在身旁」﹐在歌手氣聲繚繞下﹐浮現了寂寞的夜意。從《哈囉感覺》走到《紅眼眶》﹐不同的爵士曲風﹐不同的感觸。

05. 《也許》 

夜的感覺在專輯《蓋亞》的第五軌繼續蔓延下去。恭常作曲的《也許》可說是比較大路的一首作品﹐最少和一般流行曲抒情作品的起承轉合相符﹐絕對容易消化容易投入﹐自然流露了天人合一般的和諧寧謐。由歌手自己操刀﹑李焯雄輔助的歌詞儘管有點老生常談﹐卻又淡淡地道出了平凡人的愛情觀﹐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歌手的氣聲演繹﹐在常石磊的配樂和歌手的多部和音襯托下﹐令一切平淡如水的元素變得蕩氣迴腸﹐細膩感人。人生存在著很多也許﹐很多的未知﹐徘徊裹足於十字路口上﹐在理智和情感兩者之間取捨﹐凝聚著一點一滴的勇氣﹐方始昂然地踏出第一步……

個人偏愛粵語版改編的《兩心花》﹐也許是潘源良「如流水歸滄海﹐從雲端再下來」情境並茂的歌詞﹐也許是歌手以自己的方言來演譯﹐情緻彷彿特別細膩﹐自有難以言喧的美麗﹐難怪勇奪第三十一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的獎項。

06. 《》 

雖說第四軌和第五軌都是抒情之作﹐然而連續兩首以氣聲演繹的作品﹐感覺倒有點沉鬱凝重﹐聽得有點讓人透不過氣來。第六軌的《灰》可說是清新可喜的緩和調劑﹐像曾經滄海後的雲淡風清﹐懷裡沒有殘留著什麼負擔
什麼羈絆﹐忍著痛讓過去癒結成疤重新踏上旅途﹐何其瀟灑豁達。近乎Acoustic Rock的編曲純樸簡約﹐鋼琴結他和節奏如回歸最初。常石磊和李焯雄的歌詞是那麼的淡淡然﹐沒有什麼修飾堆砌卻承受了無奈的重量﹐最喜歡的是「沒有永遠,永遠沒有」和「生命大於愛」兩句﹐捨得捨棄的領悟﹐需要多少的勇氣。

《灰色》﹑《灰色化妝》﹑《灰色的逃脫》﹐還有最新的《灰》﹐展現不同深淺的魅力。

07. 《寂寞擁擠》 

2010年台灣簡單生活節上蘇打綠和歌手破天荒地合作﹐《寂寞擁擠》成為了樂迷的驚喜﹐也讓人臆測著歌手最新專輯的風格和主題。曾聽說這首由蘇打綠主音吳青峰創作的另類流行搖滾﹐不會在這張專輯出現。幸而不知為何中途又變了卦﹐被常石磊重新編曲後安然歸隊。《寂寞擁擠》因此成為專輯《蓋亞》最早曝光的單曲﹐卻又是最新鮮出爐的MV﹐真是始料不及。

十分喜歡《寂寞擁擠》的旋律和歌詞﹐如斯人獨憔悴的心聲﹐在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的鬧市中
繾綣迴蕩。青峰寥寥隨性的的文字﹐充滿電影畫面﹐以白描的筆觸勾勒出寂寞的感受﹐尤以「在熱鬧中孤單﹐在人群中覺得累」和「凍得顫抖的夏天﹐寂寞擁擠的氣味」兩句的反差最精扼﹐把單曲的主題發揮得淋漓盡致。

覺得常石磊的編曲很出色﹐但可以更acoustic和organic一點。現在的編曲雖不華麗﹐卻不經意地流露了「錄音室」的人工感。也許這首作品更適宜在音樂會上現場演奏。
歌手的演繹深刻獨到﹐起首近乎清唱的部份餘音迴蕩﹐中段饒富細膩的感情﹐末段的吶喊又讓人想起了周華健筆下「吶喊很久叫做沉默﹐承受不了叫做寂寞」的感受﹐起伏激動的心聲也許只是旁人不以為意的靜默﹐無法了解五內的煎熬和翻騰。

《寂寞難耐》﹑《寂寞派對》和《寂寞擁擠》彷彿三部曲﹐兀自在喧嘩中獨醒獨醉。

08. 《蓋亞》 

改編自恭碩良的《月球人》﹐《蓋亞》是專輯的點題單曲。首次接觸這首作品在香港MMXI演唱會上﹐單曲彷彿把火紅的現場氣氛投到冰冷的水裡﹐接著蒸氣漫天飛騰﹐進入另一個超然的境界。歌手先演唱國語版﹐第二段接以粵語版。個人比較喜歡粵語版部份多一點﹐也許歌手的感情較易投入較易接軌﹐末句「This is my home」如星雨後的一聲太息﹐扣人心弦﹐餘韻不斷。

常石磊的配樂應記首功﹐揭幕的鋼琴奠下了凝重的基調﹐電子元素逐步滲透﹐讓歌曲充滿了宇宙洪荒般的沛然氣勢﹐接著恭碩良刺透力驚人的敲擊節奏中途切入﹐讓搖滾的曲風披上了電子的冷峻﹐意態撩人。第二段的弦樂磅礡大氣﹐透露了懸疑和刻不容緩的危機感。中段的bridge更是弦樂的高潮﹐接而萬籟共鳴﹐奮力至最後才杳然散去﹐一串鋼琴的epilogue如蒼白月色下的頹垣廢墟﹐殘存著無奈和遺憾。

常石磊和喬星合寫的歌詞﹐以第一人身哭訴著被人離棄的苦痛﹐若以大地之母蓋亞的角度來解讀﹐是對世人「回來愛的身邊」的哀求﹐筆墨稍嫌重手有點硬銷。若以愛情的角度來闡釋﹐孤注一擲的「棄婦」心態則無出其右﹐自憐得有點失去自持﹐是以對歌詞的接受程度僅屬一般。還是喜歡原版的歌詞﹐
「看看望遠鏡想去找舊照片的繁華 不堪風吹雨打」﹐同樣的訊息同樣的情懷﹐喬星原作的行文落筆卻精準高明得多。

歌手以新的唱腔來演譯﹐咬字運聲透著壓抑﹐處處耗費功力﹐雖不致力竭聲嘶﹐卻錐心滴血。實驗性的嘗試帶來了新的刺激新的效果﹐讓歌手體會自己不曾觸碰的情感。《蓋亞》這首單曲絕對是精誠之作﹐著著流露一片教人動容的膽色。然而﹐個人還是比較鍾情專輯裡其他製作價值較低﹑但在感情上更易引起共鳴的作品。

09. 《柿子


這是整張專輯裡最富實驗性﹐也最接近古典曲風的單曲。本來是常石磊壓箱的結業論文之作﹐搖身一變成為了專輯裡如詩似畫的後現代之作。個人覺得這種作品一如《因你瘋了》﹑《為何相愛﹐為何結束》﹑《夢了》﹑《Wildflower》﹐都是一種epic式的反高潮作品﹐不依常理出牌﹐不顧及市場因素﹐不妥協不猶豫﹐理應放在專輯最後一軌﹐是寂靜前最冷不防的驚雷。當然﹐歌手另有後著﹐於是《柿子》在專輯裡彷彿自成章段﹐和《蓋亞》連貫的是訊息﹐然而曲風卻如海天孤嶼﹐和其他單曲渾不相連。

常石磊作曲填詞編曲一手包辦的《柿子》以很擬人假借的手法來表達環保訊息﹕失去紅妝的柿子、冷空的牧場、絕跡的粉鳳蝶﹑乾涸的潮泊再沒有漣漪﹑漫天黑雲似的烏鴉……流於新詩體裁的歌詞未免予人文化青年般的文藝腔﹐然而不失為另一種反主流的挑戰。

編曲方面﹐常以最擅長的鋼琴伴奏﹐襯托著歌手淡淡地唱出滿目瘡痍的意境﹐如一道末世的詩篇。僅以「烏雅」二字便來帶出了死亡、荒涼的畫面﹐意外地有效﹐卻也教人動容。第二段古典鋼琴被弦樂和電子音樂沖散﹐倒失去了獨特的色彩﹐有點和流行曲靠攏。然而歌手的演繹真的入神﹐以流行曲唱腔滲入bel canto 美聲的運氣方法﹐將歌曲的起伏變幻發揮得透徹無遺。一如蔡健雅提及﹕「那最後的高音加有種嘶吼重金屬tone太驚艷了」。雖說這首作品難度超高﹐然而歌手現場演譯較專輯效果更見精彩﹐一襲紅裳在天梯上仰視陽光一幕﹐深印樂迷腦海。

10. 《假釋》 


一如早前提及的《愛笑了》﹐《假釋》雖不是專輯的派台單曲之一﹐然而曲、詞、編、唱一絲不苟﹐精彩絕倫﹐絕不遜於專輯的主打歌曲。多年來歌手的sidetrack極品經已指不勝屈﹐這時錦上添花再加《假釋》一首﹐令她的冷門歌集更見豐盛。

恭碩良創作的旋律雖沒有專輯某些作品實驗性強烈﹐然而悅耳流暢脈絡分明﹐首次欣賞已能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常石磊的編曲疾走冷電子的路線﹐加上歌詞﹕「潛意識」、「數據」、「頻律」、「訊息」、「距離」等字眼﹐宛如編織出一場轟轟烈烈欲罷不能的二十一世紀網戀﹐教人神為之奪。

常石磊的編曲縱然變幻無方﹐歌手的演譯才是整首歌曲的精髓所在﹐絲毫不被出色的編曲奪去了焦點。歌手的嗓子清脆嘹亮﹐狀態頂巔﹐暗地裡充滿誘惑﹐卻又如天籟破空﹐造詣驚人。也許這首作品沒有《枯榮》等單曲奇兵突出﹐然而好音樂便是好音樂﹐同樣不可多得。

11.《STAY 


最後一軌的《STAY》本身也是另類的反高潮﹐在不同的版本中﹐歌手挑選了這個帶有acapella 曲風的版本﹐可見不是一種放縱。簡單的旋律率性隨意﹐沒有流行曲的公式﹐如意識流如夢囈如嬰孩的呼息﹐翻來覆去盡是意亂情迷的絮語﹕只想留下。個人覺得這首作品像是
《兩心花》和《無淚眼》兩首bonus tracks的前序多於專輯的終篇。

和六年前上一張國語專輯《呼吸》相比﹐《蓋亞》進入了嶄新的音樂境界﹐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創作自由。歌手率性地翱翔曼舞於自己的音樂天地﹐莊嚴處如芥子須彌﹐玄機深藏不露﹔燦爛處如花事盛放﹐不管最後是枯是榮。《蓋亞》如一塊斑斕百煉玄光流曳的靈石﹐正好拿去修補現今樂壇彷彿流水作業千人一面的開天裂縫。

1 comment:

MilmiL said...

《寂寞擁擠》 應該是 2008 年 12 月台灣簡單生活節首唱。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