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9.2007

自圓其說

Harry Potter 第七部終章《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哈利波特與死聖)》於七月二十一日星期六鋪天蓋地般面世﹐也結束了一件舉世流行文壇盛事。Deathly hallows 是指三件戰勝死亡的法器﹐其中一件是從第一部便出現一直為Harry所擁有的「隱身袍」The invisibility cloak。在這最後一部小說裡﹐作者在「隱身袍」上著墨不少﹐全因為一名小讀者曾向作者J K Rowling 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 Dumbledore 法力無邊﹐隱身遁影絕對難不到他﹐為什麼他要向Harry的爸爸借「隱身袍」? 作者為了解開讀者的疑竇﹐於是在書中作出了頗詳盡的解釋﹐這三件法器也是戰勝反派Voldermort 的關鍵所在……

數個月前便已從amazon.ca 預訂﹐半價加上免郵費﹐星期二便收到。因為上星期在啃另外一本書﹐快到尾聲﹐不想始亂終棄﹐所以忍得住手﹐直至昨天清早把手上的書看完才隆而重之打開了amazon 橘色的箱子﹐把新書拿出來狂啃。J K Rowling 用字簡明﹐行文流暢﹐沒有什麼深奧的文學手法﹐閱讀的時候可以不假思索﹐任意隨波逐流。用了一天時間﹐便把英文版看完。上星期三的時候和數位舊同事午聚﹐其中一名女同事一收到手便馬上看完﹐她說翻揭書頁的時候邊笑邊哭﹐絕對值回票價。我想我沒有她感情豐富﹐誠言自從第五集《The Order of the Phoenix (鳳凰社)》開始對書中任何人物的死活已開始有點置身事外﹐到了近年看HP也不過是習慣成自然﹐想看故事如何煞科﹐和作者將過去六集裡千絲萬縷的情節﹐如何自圓其說一番。在邏輯和娛樂角度看來﹐第七部終章絕對沒有讓人失望。它包含了以前HP成功的元素﹐案中有案﹐文場武戲用心編排﹐故事結構嚴緊﹐速度疾緩適中﹐每一頁都有它的功用﹐並沒有搪塞累贅等流行文學通病。然而系列卻又讓讀者感到像一個小孩逐漸長大成人一般﹐在成長的過程裡﹐一些赤子情懷﹐彷彿隨環境性格轉變依稀湮沒無聞。掩卷的時候並沒有特別不捨﹐覺得沒有給作者「欺騙」已十分難能可貴。



看完了終章﹐也不是沒有感慨,那是文字以外的似水流年。第一次接觸HP的時候是2001年的聖誕節。我先和一名舊同學去看電影﹐然後T在節日時帶著姨甥女去看。那時候HP系列已面世四年﹐小說已赫然出版到第三部。我初次聽到這本書是從前經理的口中﹐那時候她的女兒在閱讀﹐也誠意推薦其他人加入這個奇幻的巫術世界。看過了電影﹐於是買下了頭三部的小說。那年聖誕節患了感冒﹐啥事也不管一口氣在床上把三部小說看完。在整個HP系列裡﹐第三部是我的 all time favourite﹐因為有點像童年時熟悉不已的叮噹時光機情節﹐除了驚險萬分﹐分秒必爭外﹐也看得出作者寫作的創意和用心。最重要的是整篇故事裡沒有一個人(無辜) 送命﹐氣氛也沒有後來數部變得突兀和凝重﹐是最寫意不過逃離現實的隨意門。看第四部小說的時候剛剛過了30歲﹐看第五部的時候轉了工作﹐第一次有自己的下屬。兩年前看第六部的時候又轉了工作﹐那時候T的母親進了醫院﹐也推遲了我們回國旅行的計劃。到了昨天看終章時﹐環境又改變了﹐新房子搬進來也差不多一年,我自己也成為了一名初生女嬰的舅舅。從第五集開始﹐除了買一本給自己﹐也同時給T的兩名姨甥女購買。2001年兩名姨甥女還是小孩子﹐現在大的姨甥女已屆十六歲﹐ 長得婷婷玉立﹐也開始造著teenage女孩子常見的夢﹐HP失去了以前的魔力。



一部好的文學作品需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雖說日後重看HP系列﹐恐怕不會從小說身上得到什麼新的人生哲理﹑啟發或領悟﹐然而就像故地重遊一般,看星看海看夜濤,踏過我踏過的路。那也很足夠。

7.19.2007

祂的黑暗物質

Lord of the Rings》﹐《Harry Potter》﹐《The Chronicles of Narnia》等等英國玄幻冒險系列一一躍身成為全球票房神話﹐ 《His Dark Materials》順理成章成為下一個將被開發的大眾寶藏。去年剛好是《HDM》三部曲的第一部《The Golden Compass》面世十周年﹐New Line 電影公司隆而重之﹐在2007年聖誕檔期將這個故事搬上大銀幕﹐而且力邀大美人Nicole Kidman 飾演反派金絲猴夫人 Mrs. Coutler﹐新邦Daniel Craig及新邦女郎Eva Green等也擔綱演出﹐志在必得。

《HDM》的第一部1996年在英國推出的時候﹐本名為《Northern Lights》﹐後來因為書中引人入勝的法寶 alethiometer 出盡風頭 (alethia 在希臘文中為真理之意) ﹐美國出版商執意將書名改為《The Golden Compass》﹐一晃就十年多 (同樣情況見於Harry Potter的第一部小說﹐從英國登陸美國的時候《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變為了《Harry Potter and the Sorcerer's Stone》﹐也因為原名不夠魔幻)。《The Golden Compass》是《HDM》三部曲裡場面最熱鬧﹐但情節也交待得最隱晦的一部。因為dust及小女孩主角Lyra的命運﹐要到第二集才開始解釋﹐第一集的人物和情節雖然精彩紛陳﹐卻使人如置身五里雲霧。而且每一個人物都彷彿亦
正亦邪﹐絕對有別一般玄幻歷險故事。

《The Golden Compass》的故事主幹以小女孩 Lyra 決心遠赴北極拯救被擄的朋友Roger 為主﹐小女孩茫然不知自已處身一個神人交戰的大時代﹐而命運又安排了一個極其重要的角色讓她來飾演。《HDM》三部曲可以說是《The Chronicles of Narnia》七部曲的相反面﹐後者是宗教寓言;《HDM》則是一本「反教會」﹑以科學及玄幻入題的奇書。古往今來﹐不少野心家獨裁者以宗教為名﹐謀求私利﹐迫害無辜﹐動輒戰火燎原﹐唯恐天下不亂﹐與本身教義背道而馳。《HDM》以一個parallel world 作背景﹐加上 Lyra 的赤子之心﹐處處反映出書中成年人心靈上的弱點和詭魅﹐甚有警世作用。

《The Golden Compass》十二月七日公映,熱切期待。


7.13.2007

ONJ (Part I)

天前看到網上新聞﹐說80年代贏了口碑輸了票房的《Xanadu》終於成為了音樂劇在紐約Broadway上演﹐備受讚賞。當年的cult classic﹐現在重新包裝﹐崔護重來﹐難道中外演藝創作風行吃老本的勾當﹐是新不如舊﹐大勢所趨? 當中單曲如 《Magic》﹐《Suddenly》 和主題曲《Xanadu》 讓我勾起了很多童年回憶。女主角Olivia Newton-John是真正的仙樂都﹐長青不老﹐當之無愧。

年近花甲的ONJ﹐今年四月還到了香港登台獻唱﹐從視頻中聽到她的歌聲﹐依然甜美靚絕﹐比重開金口的芭芭拉史翠少了刻意﹐多了數分出塵。縱然歲月在臉上留下痕跡﹐魅力猶在。ONJ的聲線甜膩﹐初期所走的歌路是比較纏綿悱惻的country﹐1974-78推出的經歌曲 包括《I Honestly Love You》(74)﹐《Have You Ever Been Mellow》(75)﹐《Please Mr. Please》(75)﹐和《Sam》(77)﹐都是離不開痴痴地等的田園女歌手音樂。ONJ的真假音變換出神入化﹐歌曲不易駕馭﹐屬高難度作品。香港女歌手李惠敏也曾經翻唱《Sam》﹐雖然高音部份也能達到﹐但誠然和原唱版本不好比較。


I Honestly Love You

Sam
ONJ憑著1978年電影《Grease 油脂》一片和男主角John Travolta 成功則身美國pop culture 殿堂人物之列。眾所周知﹐憶蓮的英文名字Sandy﹐是從《油脂》中ONJ的角色而來﹐ 足見電影和歌曲的影響深遠﹐波及蓮迷。1979年的TVB電視劇《青春熱潮》是多生多旦的群戲﹐除了老拍檔賈思樂露雲娜﹐ 還有陳佰祥黃杏秀﹐林子祥繆騫人。其中一段泳池歌舞戲﹐路雲娜被豬朋狗友取笑﹐一曲《阿細蚊》就是《油脂》裡面的《Summer Night》。早期彭羚在第三張個人專輯《彷彿是初戀》也翻唱了ONJ的《Hopeless Devoted to You》﹐名為《一世愛著你》﹐歌名歌詞同樣天荒地老地老土﹐但經典就是這樣風雨不改﹐無遠弗屆。


Summer Night - Grease


Hopelessly Devoted To You - Grease

7.09.2007

非一般廣告 之 啤酒篇

式足總賽 Superbowl 的廣告時段向來以天價出售﹐短短三十秒鐘的air time﹐盛惠二千六百萬美元﹐可以是一間大公司最明智或最弱智的投資。因此﹐每年最出位的廣告製作﹐都會乘著球賽的小息時間百花齊放。能代表客戶推出廣告的advertising firms﹐出盡奇謀﹐都是業界中最厲害的人馬。

基於球賽的觀眾以血氣方剛的alpha男仕為主﹐推廣的產品也離不開這個特定的性別及年齡市場。每年美國啤酒公司Anheuser-Busch (Budweiser) 都會推出令人津津樂道的廣告﹐舉數年前的Wassup為例﹐街知巷聞﹐也被電影Scary Movie 借橋使用﹐成為了北美流行文化的經典。2002年在超碗時段推出了紀念9/11的廣告﹐贏盡口碑。2007年Bud 推出了9個(!)廣告版本﹐很多都以動物為主﹐秉承一貫廣告創作的風格﹐以下是其中6個﹕

1 證婚



2 便車



3 戲水



4 猜拳



5 鸚鵡



6 猩猩



Bonus

2004年Janet Jackson 和 JT在中段表演的時候因為「wardrobe malfunction」露出洋相。翌年Bud推出了相應的廣告﹐幽了一默。

7.08.2007

SOS | Live Earth | 7.7.07

2007年7月7日﹐Kevin Wall 和前美國副總統Al Gore在8個國際都會﹕紐約﹐倫敦﹐約翰奈斯堡﹐里約熱內盧﹐上海﹐東京﹐悉尼﹐漢堡﹐同時舉辦了大型演唱會 Save Our Lives Live Earth 7.7.07﹐邀請了重量級唱將來宣揚環保訊息﹐呼籲世人以行動來解決 global warming 的危機。從20多年前的Live Aid 演唱會已可知﹐大型演唱會雖有極強的號召力﹐過程當中看似萬眾一心﹐人人有責﹐但實際上解決不了真正的政策問題 。Live Aid 曲終人散後多年﹐非洲饑荒貧瘠﹐愛滋病等情況仍然存在。已發展及發展中國家的環境/資源開發政策﹐腹中早有定案﹐孰好孰醜﹐絕對不會因為紅歌星在台上唱兩三句歌而改變。而且某些紅星的參與﹐也遭人詬病。以娜姐為例﹐素來生活奢華﹐毫宅別墅私人飛機﹐limo出入﹐加上近年環球巡迴演出﹐單就她一人的carbon footprint 就要比一個普通倫敦市民高上百倍﹐實在算不上是以身作則﹐綠色使者的最佳人選 (娜姐的publicist已公開表明﹐娜姐的演出已顯示了她的決心﹐請大家拭目以待日後的發展云云)。

當然SOS Live Earth 也不是一無是處﹐最少它showcase了以環保方法發電提供concert場地資源和鼓吹出席演唱會的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最重要的是這些演唱會撮合了一些久違了的組合如Genesis 和 Duran Duran﹐讓樂迷再次目睹他們的風采 (唉﹐卻也有歲月催人的殘忍)。昨天我只是約略收看了倫敦和紐約的表演﹐有一些演出尚算不賴。以下是倫敦﹐紐約和上海三地的表演片段﹐包括了John Legend﹐Rae﹐Damien Rice﹐David Gray﹐Keane﹐John Mayer﹐和Sarah Brightman。最後以娜姐主唱的主題曲《Hey you 》作終。Reduce, reuse, recycle. Enjoy!

"Mercy mercy me" by John Legend & Corinne Bailey Rae (London)




"Que Sera Sera" by Damien Rice & David Gray (London)



"Turn it on by again" by Genesis (London)



"Planet Earth" by Duran Duran (London)


"Somewhere only we know" by Keane (London)



"Gravity" by John Mayer (New York)


"Time to say goodbye" by Sarah Brightman (Shanghai)



"Hung up" by Madonna (London)



"Hey you" by Madonna (London)

7.06.2007

嫻談 之 千個太陽

德嫻眾多的專輯裡﹐我對於1986年的《千個太陽》有一份莫名的親切感。這是葉加盟黑白唱片後所發行的第二張個人專輯。封套以黑作底色﹐配以洋洋灑灑的瘦金體題字﹐牡丹金袍的華麗布料包圍著封面﹐充滿傳統中國特色。葉駁了長髮﹐燈籠蘿蔔袖和收腰的梯形剪裁﹐貴艷眩目﹐加上款柳蘭花手架式﹐霸氣襲人。劉天蘭憑此得1986年的封套設計獎。專輯的音樂卻和asian glam的封面大相徑庭。10首歌裡有6首是改編自歐美的流行作品﹐有pop ballad﹐Motown﹐和 funk。經《許愿回憶錄》一語道破﹐才恍然 Deanie 這路曲風直接影響了兩年後《Ready》和《都市系列》的誕生。這一篇淺談專輯裡精彩的改編作品。

1 千個太陽

那一年在紅館看了「競歌散芬芳」演唱會﹐序幕曲和encore/閉幕曲都是《千個太陽》﹐當時派台派得超厲害﹐非常硬銷。記得台上舞蹈藝員﹐像京劇場面般舞動著紅色的大旗﹐就只差龍圖跑出來翻幾個筋斗而已 (《再生戀》?)。台上葉和陳各站一方﹐然後走到台中心合唱副歌部份。兩人的Live唱功﹐陳其實稍勝一籌。只是葉八卦抵死的台風﹐上天下地唯我獨尊﹐陳只有乖乖裝作後輩「小妹妹」唯命是從。當年很多校制歌唱比賽都用《千個太陽》﹐因為夠友愛。但每一次聽到「My friend﹐今天你如何﹖」﹐十足來收鉈地﹐狂想噴飯。《千個太陽》是電影《我要高飛 (Fame)》的單曲《I sing the body electric》﹐其中有 And I'll burn with the fire of ten million stars 之句﹐中文版本因而得名。


2 情人Lift

中古Blog 最近將「競歌散芬芳」的《情人Lift》現場版重見天日﹐實在功德無量。 葉戴假髮眼鏡發花癲的造型﹐20年來震撼不遜﹐真要和她共困電梯內﹐真是嚇死多過悶死。《情人Lift》的原曲為 Paul Nicholas 1977年的作品﹐也是他推出的最後一首單曲《Heaven on the 7th floor》﹐故事同樣關於電梯內遇見傾心者﹐當然林振強先生筆下的改編版本﹐啜核抵死得多。葉一句﹕「我好驚啊」﹐令人想起某些黃韻詩小姐的電視角色。笑聲又令人想起《埃及玫瑰》。


3 不再分離

接著《困》和《走過的路》兩首比較intense的作品﹐《不再分離》在爵士小號聲中悠悠飄起﹐如華燈初上﹐盛夏的風。原曲《Say you love me》是Patti Austin 1976年專輯《End of the Rainbow》的第一軌。葉的歌聲令人酥軟乏力﹐反而 Austin 的演繹感覺上比較含蓄。開頭數句﹕「像一齣戲緊張刺激哀怨也迷離﹐幾經喜與悲﹐分隔開竟會相聚﹐跟你一起」﹐詞意緊密﹐潘源良先生的筆力絕對厲害。





4 等不到是你

原曲《Daddy's home》在1961年面世﹐是三人組合 Shep & the Limelites 的首張單曲﹐曾高踞 Billboard 亞軍位置。其他外國歌手如
Jermaine Jackson (73) 和 Cliff Richard (82) 都翻唱過這首作品﹐令人留下過深刻印象。 SL也演繹過英文版本﹐收錄在1997年滾石發行的《美妙世界》專輯內。《Daddy's home》是一首關於到外地參戰 (或工作) 的父親﹐在離開一段日子後﹐回到家裡跟年幼女兒重逢的歌曲。葉的《等不到是你》充滿騷靈R&B的味道﹐當中望眼欲穿的心聲﹐和SL的《情人的眼淚》和《紅顏未老》有異曲同工之妙。



5 觸摸我的咀唇

若問喜歡《千個太陽》的原因﹐我會說一切從《觸摸我的咀唇》開始。雖說早在小學年代﹐葉的adult contemporary 音樂如《星塵》﹐《倦》﹐和《天天都相見》已一直陪著我長大 (家裡有葉迷和Lam迷)﹐然而到了1986年遇上了《觸摸我的咀唇》﹐才真正被葉充滿激情慾望﹑進退兩難的歌聲震撼。葉加盟黑白後﹐對以霧水之戀作為題材的歌曲﹐尤為得心應手。每晚睡覺之前﹐我都會握著walkman﹐一遍又一遍聽著《觸摸我的咀唇》﹐然後靜待《昨夜星塵》才矇矓入夢。有時候覺得流行曲裡有獨白是一件非常老土造作而煞風景的事情﹐然而《觸摸我的咀唇》裡﹐葉那一句﹕「俾多o的回憶我﹐因為我再冇o野可以擁有」﹐才第一次明白到回憶在感情世界裡擔當的重要角色。那時候雖然知道《觸摸我的咀唇》是改編歌曲﹐卻不知道它的原曲《Touch me in the morning》是天后級人馬 Diana Ross 在Motown時代的首本名曲之一。原曲的tempo更輕快一點﹐沒有中文版本的纏綿悱惻﹐然而更考唱功。林振強先生保留了原曲「觸摸」的概念﹐將清晨換成了咀唇﹐感情倍添赤裸。



6 昨夜星塵

葉從首張專輯開始﹐已和星結下了不解之緣。《星塵》和《明星》兩首作品更是瘋魔了樂迷二十多年。《千個太陽》以《昨夜星塵》作為尾聲﹐有一種夜涼如水﹐萬籟俱寂的豁朗空明﹐彷彿千個太陽燃燒到了盡頭﹐最後化作了漫天閃鑠無聲的星宿。《昨夜星塵》的原曲《Stardust》歷史悠久﹐最早版本在1927年面世﹐可說是美國爵士歌曲的經典作品之一﹐堪稱big band jazz的常規指定項目。演繹過《Stardust》的唱將如天上繁星﹐不可勝數﹐早期一點的有 Louis Armstrong, Frank Sinatra, Billy Holliday, Nat King Cole, Connie Francis, Ella Fitzgerald﹐後有Barry Manilow, Rod Stewart, Harry Connick Jr.等。據稱《Stardust》是上世紀灌錄最多的單曲﹐版本總數超過1,800之譜。

《昨夜星塵》值得一提的是鄭國江先生意境清新的歌詞﹐其中「小百靈鳥在哼輕快調﹐在花間裡滿植愛苗」之句﹐緊扣原曲同一段 The nightingale tells his fairy tale / of paradise where roses grew﹐現在的填詞人恐怕已沒有這種修詞的功力。《Stardust》也令人想起曾經一度的星工廠 (Stardust Factory)﹐赫然應合了中文版本的歌名﹐已成為了昨夜星塵。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