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關北靠燕山,南臨渤海,地勢險要,自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大將徐達修筑長城,在此設立關城,因位于山海之間,故名山海關。在箭樓東面屋檐下﹐高懸一塊巨大匾額,上書「天下第一關」,是明代進士蕭顯所寫,每字高1.6米,是山海關城的象徵。原本的牌匾現掛於箭樓之內,不受日曬雨淋。懸掛在外的是後人臨摹的拷貝。橫匾上的「第」字草花頭,是北方人的寫法。後來「第」字寫法統一,草花頭便芳影杳然。
箭樓上每頁紅窗上都畫了一個手掌般大小的黑色圓點﹐點上圍以白邊﹐名為「鷹眼」。原來加上這樣一筆﹐雀鳥便不敢在箭樓上築巢﹐古人的智慧﹐真是異想天開。箭樓外是城頭﹐面積極為寬廣﹐可供五馬並馳。可想而知﹐古時戰事告急刻不容緩﹐軍隊傳警﹐是全靠快馬Fedex。
西方城堡上往往可見形態猙獰的石刻異獸(gargoyle),具有疏導雨水的作用。中國的布瓦式建築物也放置瑞獸,而且根據屋宇的社會地位和用途,取材有異。在山海關的箭樓,也可見到這些裝飾,依次為: 走投無路,跟盯絆倒,東張西望,幫虎吃食,坐地分贓,都是針對關外敵人所設,圖取口彩。
離開山海關往東南開車約十五分鐘,便到達明長城東部連接渤海的起點「老龍頭」。老龍頭由「入海石城」、「靖鹵台」、「南海口關」和「澄海樓」組成﹐是薊鎮總兵戚繼光奉旨修築的。老龍頭工程按期完成,但戚繼光仍被朝廷明升暗降,調往廣東去。當地人說:「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到龍頭真遺憾」,真是旅遊廣告金句。老龍頭有一塊石碑,遊客不停在碑前拍到此一遊照,好不熱鬧。從老龍頭還可以看到孟姜女的斷石和馬祖廟。
在「澄海樓」後有一亭﹐亭後樹立了不少石碑。其中最有意思的石碑上刻了「一勺之多」四個挺拔楷書。原來這石碑墜海﹐原碑只餘「之多」二字。後人在亭中乾隆御題發現了「一勺」的句語﹐才將碑石上半部補上。大海本來無量﹐但如果胸襟廣闊萬里﹐海水再多﹐也不過一勺(湯匙)而已。
遊完了老龍頭﹐S帶了我們到秦皇島出名的「福臨門」午膳。「福臨門」的海鮮極受當地食客歡迎﹐S十分好客﹐特意開了一瓶十五年的本地乾紅讓我們品嚐佐菜。酒菜太多﹐比較有特色的如海蔘燴飯﹑葉包子﹑清蒸鱸魚﹑海鮮火鍋等。頭盤是一道以醬油醃製﹑貌似鵪鶉的小鳥。只是這些小鳥比鵪鶉細小﹐又比麻雀稍大﹐肉質細密﹐沒有什麼脂肪﹐用來下酒﹐十分醒胃。吃完後﹐S才告訴我們這些小鳥是受國家二級保護的動物﹐每逢八月底九月初﹐這群候鳥都飛來秦皇島的海面覓食。當地漁人巧妙置網﹐於是把牠們網羅成為席上之珍。我和T相對一望﹐料不到還不及設上心理關口﹐已到了關外。
遊完了老龍頭﹐S帶了我們到秦皇島出名的「福臨門」午膳。「福臨門」的海鮮極受當地食客歡迎﹐S十分好客﹐特意開了一瓶十五年的本地乾紅讓我們品嚐佐菜。酒菜太多﹐比較有特色的如海蔘燴飯﹑葉包子﹑清蒸鱸魚﹑海鮮火鍋等。頭盤是一道以醬油醃製﹑貌似鵪鶉的小鳥。只是這些小鳥比鵪鶉細小﹐又比麻雀稍大﹐肉質細密﹐沒有什麼脂肪﹐用來下酒﹐十分醒胃。吃完後﹐S才告訴我們這些小鳥是受國家二級保護的動物﹐每逢八月底九月初﹐這群候鳥都飛來秦皇島的海面覓食。當地漁人巧妙置網﹐於是把牠們網羅成為席上之珍。我和T相對一望﹐料不到還不及設上心理關口﹐已到了關外。
(to be continued)
2 comments:
你講o既小鳥頭盤, 令我想起傳說中o既"禾花雀"...
光.軍:
一言驚醒﹐可能真係禾花雀啊﹐我o地內心有愧﹐食完都唔記得追問。: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