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1.2007

光輝歲月 / 情人 ('93 LIVE)

Beyond 在1983年成立。從贏取了音樂比賽冠軍至家駒的離世﹐匆匆十載寒暑﹐ Beyond歷盡人情冷暖﹐也嚐過了生離死別的苦杯。然而「千杯酒喝下去都不醉﹐何況秋風秋雨」的豪情氣概﹐一如海闊天空﹐並未變改。Beyond音樂中「愛與和平」的訊息﹐彌久長青﹐並不因為93年家駒的離開﹐05年樂隊的解散﹐而顯得落伍和遜色。

《光輝歲月》收錄在Beyond 1990年專輯《命運派對》內﹐是家駒向當時剛被釋放的南非民權領袖曼達拉 (Nelson Mandela) 致敬 。1948年以來南非政府以「種族隔離政策」治國﹐因為膚色的界限﹐平民百姓生活在艱苦貧困﹑動蕩不安的環境裡﹐不論衣食住行﹑醫療教育﹑人權自由都得不到最基本尊重和平等待遇。當地政府承受了歷年國際輿論壓力及經濟制裁﹐人民經過了漫長的掙扎﹑鬥爭和交涉﹐政制改革終於在1990-1993年進行。《光輝歲月》誕生在一連串改革萌芽的十字路口﹐對未來的路向﹐成功與否﹐仍然未能作出斷言。家駒編寫的旋律氣魄壯闊﹐歌詞題材寫實﹑悲天憫人﹐是非情歌曲的尚佳典範 (《痴纏》的原曲《Happy Ever After》同樣以南非種族隔離為主題﹐兩者異曲同工)。Beyond (家駒) 憑此曲獲獎不少﹐包括90年度十大金曲及最佳填詞獎。可憾的是家駒在1993年6月溘逝﹐看不到1994年4月南非全民普選歷史性的成果。曼達拉經過了二十七年漫長的鐵窗生涯﹐終於通過和平途徑﹐成為了新任南非總統﹐引領著國民揭開新的一頁。

在1993年7月8日《天地野花情撼紅館》的首場演出﹐憶蓮演繹了《光輝歲月》來紀念離世不久的家駒。本來這個特別環節只為第一夜演出而設﹐後來卻成為每晚個唱的感人部份。畢竟家駒對音樂的理想和抱負﹐很值得香港音樂人借鑑﹑致意和薪火相傳下去。SL以不修飾的搖滾演繹風格﹐深深投入家駒創作的旋律和歌詞裡﹐滿場一致的掌聲隨著蒼桑的歌聲拍和﹐恢宏悲壯﹐使人熱淚盈眶。

其他曾經翻唱過《光輝歲月》的歌手包括謝霆鋒﹐羽泉及泰迪羅賓等。

曲/詞﹕黃家駒
鐘聲響起歸家的訊號
在他生命裡
彷彿帶點唏噓
黑色肌膚給他的意義
是一生奉獻膚色鬥爭中
年月把擁有變做失去
疲倦的雙眼帶著期望
今天只有殘留的軀殼
迎接光輝歲月
風雨中抱緊自由
一生經過徬惶的掙扎
自信可改變未來
問誰又能做到

可否不分膚色的界限
願這土地裡
不分你我高低
繽紛色彩閃出的美麗
是因它沒有分開每種色彩
年月把擁有變做失去
疲倦的雙眼帶著期望
今天只有殘留的軀殼
迎接光輝歲月
風雨中抱緊自由
一生經過徬惶的掙扎
自信可改變未來
問誰又能做到




家駒離開後﹐外界對於Beyond的未來﹐充滿關注。經過四個月的休息振作﹐Beyond三子於1993年11月商台舉辦的「香港創作人音樂會」上首次出席公開演出。當晚主辦機構安排了一些樂隊和歌手重唱Beyond的作品﹐向家駒致敬﹐如太極樂隊以《昔日舞曲》和《大地》揭開序幕﹐接著是達明一派和Anodise分別演繹《喜歡妳》和《永遠派對》﹐王靖雯及麥潔文則唱回Beyond在新藝寶時期寫給她們的《可否抱緊我》和《歲月無聲》。在Beyond壓軸演出《狂人山莊》和《海闊天空》前﹐SL重唱了93專輯《樂與怒》裡的的一首主打歌《情人》。

Beyond 素來言之有物﹐一針見血﹐透過音樂或嘲諷或斥訴世俗的不平事﹐很少譜寫情歌。然而Beyond御用填詞師劉卓輝先生筆下的《情人》﹐秉承Beyond九十年代初磅礡大氣﹑透現人生哲理的風格﹐將千絲萬縷的不捨離情淋漓酣暢地躍現歌詞上。單就「每一天望海﹐每一天相對」寥寥十字﹐已把情人天涯咫尺的胸襟和情愫表露無遺。SL以情深澎湃的「哭腔」﹐隨著家駒筆下蕩氣迴腸﹑悲涼跌宕的音階﹐將《情人》重新演繹。當中離情別緒﹐如海漲潮﹐淹蓋在場所有人。據Paul會後憶述﹐當晚一直以來大家的心情都很沉重﹐但都能抑壓得住。直至SL唱出《情人》﹐她歌聲獨有的感染力勢不可擋﹐令全場情感缺堤﹐淚水潸潸而下。當晚SL的表演比較後來錄音室的版本更為痛徹肺腑﹐觸動人心。SL錄音版的《情人》最先收錄於94年滾石的《祝你愉快 - 致家駒》合輯之內﹐後再出現於星工廠推出的《關於她的愛情故事》裡。

其他重唱過《情人》的歌手包括張學友﹐黃凱芹﹐李克勤﹐朱孝天和太極樂隊。記憶所及關淑怡也曾經重唱過此曲﹐一時卻未能確證。也許朋友們可以指點一下。

曲﹕黃家駒
詞﹕劉卓輝

盼望你沒有為我又再度暗中淌淚
我不想留低 
你的心空虛
盼望你別再讓我像背負太深的罪
我的心如水 
你不必痴醉
你可知 誰甘心歸去
你與我之間有誰
是緣是情是童真 
還是意外
有淚有罪有付出 
還有忍耐
是人是牆是寒冬 
藏在眼內
有日有夜有幻想 
無法等待

盼望我別去後會共你在遠方相聚
每一天望海 
每一天相對
盼望你現已沒有讓我別去的恐懼
我即使離開 
你的天空裡
多少春秋風雨改 
多少崎嶇不變愛
多少唏噓的你在人海


(以上SL現場版珍貴片段由Chi提供﹐萬分感謝。)

SL和Beyond頗有緣份。除了SL曾簽約同一間經理人公司Amuse進軍日本市場外﹐替《至少還有你》及《呼吸》等精彩作品編曲的劉志遠﹐本來也是Beyond成員之一。劉是樂隊的鍵琴手﹐在88年離開Beyond﹐後與梁翹柏組成二人組合浮世繪﹐再晉身製作人之列。

天下無不散之筵席﹐Beyond於2005年解散﹐唯一憾事﹐也許是進軍日本的決定。家駒曾說﹕「香港沒有樂壇﹐只有娛樂圈﹗」這句話放諸眼前彷彿仍然適用。

6.17.2007

非一般廣告 之 汽車篇

告在商業社會裡佔一重要席位﹐它可以幫助產品設置型像定位﹐針對市場目標提高知名度﹐刺激銷路。一個成功的廣告﹐充滿奇妙的起承轉合﹐策劃及執行﹐就像一部短篇電影一般。以下的汽車廣告﹐不管是畫面和對白﹐都別具一番心思﹐令人發出會心微笑。

連鎖反應 (Honda) - 據聞攝製過程達數百之多﹐絕對沒有倚賴電腦動畫效果。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cr6ZIVi-Vg


獨自偷歡 (Hyundai) - 電視台看不到的廣告﹐鹹魚青菜﹐各有所愛。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fHIcmE0bAM
廁所閒話 (Dodge) - 語帶雙關﹐最後一句最為精警。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dUP3dtRynk

印度DIY (Peugeot) - before and after﹐自己動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qzICBvgLZI&mode=related&search=

Madonna & Clive Owen (BMW) - 老公Guy Richie 執導﹐長達7分鐘﹐最後一個鏡頭 priceles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VTVYpZ9ivA

6.09.2007

Whistle Down The Wind

2001年憶蓮在《非凡之作韋伯音樂劇盛典音樂會》上﹐獨唱了兩首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 的得意作品﹕第一首《I don't know how to love him》來自1970年面世的搖滾音樂劇《萬世巨星》﹐第二首《Whistle down the wind》則來自1998年同名的倫敦西城舞台劇。SL應邀出席《非凡之作》的消息﹐毫不例外﹐也引帶出不少繪形繪聲的8卦新聞﹐但韋伯親身點名SL演唱卻是不容置辯的事實。有一則比較可信的傳聞是﹕韋伯聽完了《紅玫瑰白玫瑰》原聲音樂裡《夢醒無痕》那一段高亢飄渺﹑海市蜃樓般的清唱﹐深受SL的歌聲吸引﹐才力邀SL參與《非凡之作》。當然在國內﹐認識SL音樂的人遠比認識韋伯音樂的人多﹐韋伯邀請SL加盟助陣﹐不啻為了藉著SL在華語樂壇的名氣﹐讓他的作品更容易進軍國內充滿潛質的市場。

當晚SL獨唱的環節﹐我比較喜歡《Whistle down the wind》。我對於《萬世巨星》這個音樂劇從小就不過電﹕因為它太rock﹐太嬉皮。就算1996 West End的revival版﹐將編曲﹐人物造型和舞台場景重新包裝﹐都改變不了自小根深蒂固的印象﹐是我最少重看的一套Webber的DVD。也許由於累年的教會教育影響﹐ 受難曲的故事太過沉重﹐真是敬謝不敏﹐可免則免。《萬世巨星》剛剛面世的時候受盡教眾抗議﹐除了教會對於搖滾音樂懼之如毒蛇猛獸外﹐加上韋伯和Tim Rice 又刻意將劇中的耶穌盡量人性化﹐又沒有提及復活部份﹐可說那壺不開提那壺。不過這個音樂劇的影響力真的不能小覤﹐從開始時受盡評擊﹐後來被外界完全接受﹐甚至很多對musical有抗拒的人﹐也對《萬世巨星》推崇備致 (如我grad school 時的室友﹐他是Oasis迷﹐但極愛此劇)。值得一提的是Michael Ball 在韋伯50歲生日音樂會上演繹了其中一首主打歌《Gethsemane》﹐精彩萬分﹐絕對推薦。

《Whistle down the wind》改編自1961年一部同名的英國黑白電影。而電影則改編自Mary Hayley Bell 的同名小說。和音樂劇相比﹐電影版本較忠於原著。故事關於一個逃犯來到一個小鎮躲避追捕﹐闖入一個穀倉。當時有數名小女孩在玩耍。當小女孩問逃犯是誰﹐這個逃犯低聲說了一聲﹕「Jesus!」便昏迷了過去。那些心地善良的農莊小孩信以為真﹐於是想盡辦法保護逃犯。四周的小孩也知道了「耶穌」在農莊中出現﹐漸漸雲集到穀倉﹐和逃犯建立了純真的友誼。也因為此﹐逃犯藏身的秘密也漸漸沒法緊守。穀倉小女孩的父親知道了秘密﹐馬上報警﹐演變成農村大人和小孩對峙的局面。後來小女孩自覺有負所託﹐向逃犯道歉。那逃犯當然沒有責怪小女孩。後來幾經小女孩的央求﹐逃犯答應小女孩他們總會有重見的一天。然後逃犯走出穀倉向警察自首﹐人群才逐漸散去。後來有兩名小孩子來找小女孩﹐希望見「耶穌」一面。小女孩則說這一次他們錯過了﹐但耶穌答應了﹐他會有回來的一天。

《Whistle down the wind》的故事充滿了新約聖經裡的典故。譬如其中一個到過穀倉的小孩子給村裡的人欺負﹐堅持要他否定曾和「耶穌」會面。當這個小孩子依言否定了三次﹐遠方火車的氣笛突然響起 (正如新約裡宗徒百多祿 (Peter) 否認耶穌三次﹐然後聽到雞啼司晨)。雖然這個音樂劇沒有像《萬世巨星》般受到宗教界的評擊﹐然而受歡迎程度卻又遠遠不如前者。1996年《Whistle down the wind》在華盛頓公演﹐反應奇差﹐百老匯的演出甚至被迫取消。兩年後《Whistle down the wind》推出了概念專輯﹐銷量除了衝過白金數字﹐其中由Boyzone 主唱的《No matter what》﹐更被評選為1998年英國全年最佳單曲。後來音樂劇雖然再在倫敦公演﹐口碑票房都甚為理想﹐但至今仍沒有回攻百老匯﹐算不上是韋伯最成功的音樂劇之一。

SL當晚演唱《Whistle down the wind》的點題歌曲﹐狀態不算最佳﹐但她嗓子獨有的生命力依然強烈﹐將歌曲的韻味盡情發揮﹐仍然百聽不厭。SL的版本是依據韋伯的鋼琴伴奏版﹐在韋伯50歲生日音樂會上﹐由音樂劇的女主角Lottie Mayor演唱。概念專輯版本由Tina Arena主唱﹐她有一個現場版本唱得極放﹐但肉緊之處近乎惡形惡相生人勿近。韋伯的前妻Sarah Brightman 也灌錄過一個版本﹐也是以鋼琴弦樂伴奏為主﹐雖然嗓音優美﹐但唱來有點造作﹐反而不及前面數個版本出色。

Music: Andrew Lloyd Webber
Lyrics: Jim Steinman

Whistle down the wind
Let your voices carry
Drown out all the rain
Light a patch of darkness
Treacherous and scary
Howl at the stars
Whisper when your sleeping
I'll be there to hold you
I'll be there to stop
The chills and all the weeping
Make it clear and strong
So the whole night long
Every signal that you send
Until the very end
I will not abandon you my precious friend
So try and stem the tide
Then you'll raise a banner
Send a flare up in the sky
Try to burn a torch
And try to build a bonfire
Every signal that you send
until the very end, I'm there
So whistle down the wind
For I have always been right there

隨風吹哨
讓你的聲音遞送
掩蓋了所有的雨聲
照亮了一片充滿
險惡和恐懼的漆黑
對著繁星長嘯
在你熟睡的時候低訴
我會在那裡擁抱著你
我會在那裡停止
寒意和所有飲泣
讓它清晰和強烈地
終此長夜
你所傳發的每個訊息
直至最後
我都不會離棄你這位可貴的朋友
來吧嘗試力挽狂瀾
接著高揚旗幟
往高空放一朵煙火
嘗試點起炬火
和嘗試燃起一堆營火
你所傳發的每個訊息
直至最後﹐我都同在
來吧隨風吹哨
因我終始同在
Translation: BA

6.07.2007

邊緣回望

"You run towards what everyone else is running away from, believing your camera will somehow protect you, not really caring if it doesn't. All you want to do is get it, feel it, be in it. The images frame themselves sometimes, the action flows right through you....."

Anderson Cooper 是美國24小時新聞電視台CNN的紅牌主播之一﹐名氣僅次晚間節目主持Larry King 。從2005年起﹐他個人節目時段《Anderson Cooper 360度》極受歡迎。他年僅四十﹐銀灰色的短髮冰藍色的眸子﹐有著鷹狼般敏銳的觸覺和觀察力﹐ 然而報道卻又適當地滲入人性和感情﹐採訪手法自成一格﹐是傳統方方正正的新聞journalist 所罕見。

Dispatches From the Edge: A Memoir of War, Disasters and Survival》是 Cooper 2006年出版的回憶錄。Cooper 的父親是著名編劇/作家﹐母親是巨富之後﹐集名媛/演員/藝術家/時裝名人於一身﹐充滿傳奇色彩。回憶錄從他的家庭背景述起﹐當中穿插2005年元旦以來多宗災區及戰地的採訪經歷﹕海嘯後的斯里蘭卡﹐戰火塗炭的伊拉克及Niger﹐及被颱風Katrina 蹂躝破壞後的新奧爾良……將人生的插曲和和世界大事巧妙地相互交織。

因幼年時父親病逝﹐兄長(在母親面前﹗)跳樓身故﹐Cooper自言不敢投入生命﹐讓自己再承受任何傷害和損失。換來的是「神風敢死隊」似的工作方式﹐一次又一次深入險地﹐透過攝影機鏡頭冷眼旁觀修羅場般血肉模糊的世界。這本書Cooper 既作出自我性格剖析﹐也透過近年的天災戰禍﹐讓讀者反思眼前的生活。

2007年4月版的Out 雜誌以Cooper 及女演員Jodie Foster作為封面大字標題﹐說這些在幕前具有影響力的人物﹐應該跨過心理關口﹐從「玻璃衣櫃 」走出來﹐不要強裝沉默。

Cooper畢業於耶魯大學﹐身具近二十年的記者經驗﹐文思流暢迅速﹐措辭誠懇﹐當中透現迫真的描繪手法﹐令讀者有貼身隨行的感覺。閱畢Cooper的回憶錄﹐有點了解為什麼他會建起厚厚的圍牆藏著自己。

也許。不聽。不觸摸。不痛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題外話 1﹕CNN 從1980立台至今﹐本質已變﹐從cutting edge﹑充滿熱忱的新聞報道﹐成為了充滿商業銅臭味的corporate 巨人﹐公信力已遠不如當年。尤其9/11及入侵伊拉克的報道﹐曾幾何時近乎搬字過紙地轉載政府的官方訊息﹐成為了總統W及主戰派的喉舌﹐失去了新聞業界應有的「獨立﹐審查﹐分析和評論」功能。縱然現在業界(和群眾) 已漸漸醒覺﹐開始提問早應追問的政策問題 ﹐如﹕駐守伊拉克的總方略﹐天文數字般的國債赤字及國防開支﹐與日俱增的軍民傷亡數目﹐及遙遙無期的社會重建及轍軍安排等……CNN是一種24小時的info-tainment﹐實已今非昔比。


題外話 2﹕十年前看過一本書名為《China Live: Two Decades in the Heart of the Dragon》﹐作者Mike Chinoy﹐現為 CNN 駐港的社長。Chinoy 從73年踏足中國﹐便和中國結下不解之緣。這本書除了是作者事業的回憶錄外﹐也紀錄了三十多年來神洲的變遷。一併推薦。

6.05.2007

剛啃完了Malcolm Gladwell 的《Blink》。

在開卷之前﹐躊躇過一陣子﹐因為看到amazon 上的書評褒貶參差。數月前和一位 mentor 吃午飯﹐順口問及這本書有沒有閱讀價值﹐他說還可以﹐於是我就買了下來 (通常我會好幾個月都不看一本書﹐但興致來的時候又會一口氣買三四本書﹐然後馬拉松似的chain-reading )。 這本書的主題是關於瞬息之間的思維 (thinking that happens in the blink of an eye)。 作者認為有時候首當其衝的兩三秒鐘內所產生的斷論十分重要﹐我們很容易忽略/抹煞了這種斷論的理性和威力。

這是一個資訊泛濫的社會﹐環境一直鼓勵我們花長時間來深思熟慮﹐不要草草作出決定。但在高壓的處境﹐有時候速戰速決可能會讓我們更了解身邊的事物作出明智的決定﹐相反太拘泥於分析每一個細節﹐花時間議論爭辯﹐變成了極度反智的行為。

這不是一本流行心理學step by step的速成手冊﹔作者透過每一章不同的case study﹐來支持他的論點。例一﹐一隊消防員進入一間只有一層高的民居救火。消防員不絕往廚房射水﹐但濃煙和溫度都沒有減低。消防隊長和隊員於是進入客廳﹐發現地板的溫度不尋常的炙熱﹐消防隊長馬上勒令徹退。眾人退出不夠數秒﹐客廳地板開始下陷﹐原來火源不在廚房而在地庫。如果不是消防隊長的剎那決定﹐整支隊伍可能會葬身火海。其他的案例還包括美國 Getty 博物館以高價購入仿製藝術品﹐百事和可口可樂的口味測試﹐美國南北內戰Chancellorville 戰役等﹐都證明了某些人如何在電光火石之間﹐觀察出大局晶結的所在﹐作出快而精準的決定。

同時作者也提供了不少案例﹐關於在高壓的處境裡﹐因為主觀因素影響(如個人偏見)﹐ 作出了草率衝動的決定﹐因而鑄成大錯。究竟什麼時候我們應該憑頓悟行事﹐什麼時候卻不應該倚賴直覺﹐也是全書想探討的問題。

整體而言﹐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十分輕鬆有趣。雖然最後作者也沒有很概括性的定論﹐卻足以給予讀者充裕的思考和討論空間﹐不妨一讀。

6.04.2007

某月某日某朝...

願遺棄
也不想忘記
無數個黃昏
疲倦地拖著不掉的依稀
這個無眠的晚上
來如潮湧的惆悵
寂寞的樂章
衝破夜空的回響
才那麼一瞬間的嘹亮
然後破曉的光雖然微弱
卻彿進了我的心窗
依然是那麼不堪一擊的脆弱
我說
生命是
一頁頁填不滿的空白
一卷卷黑白菲林的定格
我問
今天你用怎樣的勇氣去演繹自己的角色 ?
明天你懷怎樣的心情去編寫故事的結局 ?
- SL 1991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