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孽子》是一部十分出色的文學作品﹐它將七十年代台灣的民風面貌活龍活現地再次展示眼前 (雖然個人最喜歡的是白的短篇《謫仙記》)。《孽子》的寫作手法和文學水平令我聯想起很多當代傑出作家如 E M Foster﹐ F. Scott Fitzgerald﹐Edmund White﹐Alain Holinghurst﹐及 Michael Cunningham﹕這些作家的創作都沒有「以文載道」的重擔﹐手法不矯情刻意﹐暗帶著史詩的大氣壯闊﹑以平凡人的經歷反映本土生活文化的變遷及大時代的前進運轉。這些作家筆下的主角各自擁有著鮮明的性格和內心世界﹐既是故事本身的重要一環﹐又同時保留了敘事的客觀性(objectivity) 和中立性(neutrality)﹐教讀者能透過主角看見眾生離合﹑絮因蘭果﹐卻沒有代替讀者加以定論。這種手法﹐更能令讀者對故事中人物的無奈際遇產生共鳴。
很多人將《孽子》歸類為同志文學﹐其實有點狹促﹐畢竟它動人的地方不只是種種同志的離合聚散﹑感情膠葛﹑及手足之誼。《孽子》在父子親情上著墨很深﹐而且用了很多不同的案例來勾勒它們平行並列又不相同的地方﹕
- 阿青被父親逐出家門後﹐二人看似老死不相往來﹐心裡仍十分掛念對方﹔
- 龍子被父親放逐紐約﹐結果連瞻仰父親最後一面亦付之闕如﹔
- 傅老爺子和兒子決裂﹐兒子悲愧交雜吞槍身亡﹐導致父親畢生致力幫助公園裡的青年﹐償還自己的「罪孽」﹔
- 吳敏的父親出獄後﹐吳敏不計前嫌﹐一直照應父親﹐足證血濃於水﹔
- 小玉是全書裡最具生命力的角色﹐千方百計偷渡日本﹐只為追尋生父的下落﹔
- 母親出走後﹐阿青照顧弟娃﹐漸漸擔當了父親的責任。弟娃病逝後﹐阿青的失落和哀痛久久不能平復結疤﹐也是故事最感人的地方之一。
對我而言﹐《孽子》裡眾多的人物主線裡最刻意﹑melodramatic 和不能免俗的﹐要數龍子和阿鳳的所謂「龍鳳血戀」。單聽角色的名字﹐已能窺見情節的推砌性和結局的方向。這段感情本應是新公園最廣為流傳﹑最可歌可泣的盛世之戀。因作者用了曲筆來描述﹐龍子和阿鳳永遠都是朦朦朧朧﹐只覺得二人的激情來得平面而自戀﹐拖拖拉拉婆婆媽媽。想起了《愛式》裡的金句﹕「瀟瀟洒洒不是愛嗎? 生生死死先算愛嗎? 瘋瘋癲癲先會愛得漂亮嗎? 簡簡單單不是愛嗎? 輾輾轉轉先算愛嗎? 反反覆覆先會愛得快樂嗎?」真是一針見血。數年後龍子也找到了新伴侶重新開始﹐也使這段「血戀」達不到「直教生死相許」的iconic 境界。覺得這條人物主線是整個故事唯一的美中不足。
《孽子》在2003年被台灣公共電視改編成連續劇﹐回響甚大。電視劇本對原著作出了不少改動﹐最明顯的是將趙英的角色完全改寫﹐令他成為了阿青被逐出校門及與父親決裂的導火線。范植偉和楊佑寧將阿青和趙英演繹得極其細膩和教人信服﹐卻也因此成為了《孽子》最令人矚目和難忘的地方。反而故事其他動人的細節﹐卻被這段「失足於流砂中」的感情﹐如日蝕般遮蓋了光芒。
6 comments:
知道台灣把《孽子》拍成電視劇,起初着實頗為驚訝。看《孽子》和《寂寞的十七歲》已是十多年前的事,內容細節已經印象模糊。兩部小說多少夫子自道,有些情節顯得神經過敏、小題大作,也是可以理解的。
白先勇是我喜歡的作家之一,他筆下的世界總有一抹光華:不如張愛玲蒼涼、孤高,意象比較親近。
小弟好怕大長篇,係睇完 DVD 先至的起心肝睇書,turn out 我覺得文字比影像更深刻... 當然一眾演員亦交足功課 (both acting & countenance)~~
我喜歡看電視、電影如何改編白先勇文本,他的長短篇小說文字故事性強,比張愛玲易拍。
《謫仙記》無線拍過單元劇,鄭裕玲演女主角李彤,她一個人飛,已值回票價,其他三個列強是劉雅麗(黃慧芬)、林漪淇(雷芷苓)及何美婷(張嘉行),表現一般,我發現《儂本多情》有少許參考這部短篇。
咁,電影《花橋榮記》也是鄭裕玲挑大樑,她十八歲演到五十歲,是鄭氏方法演技的示範,難得聽到她全片普通話演出,絕不普通,周迅做她的女兒。
電影《金大班的最後一夜》是姚煒的代表作,上海女人風情她手到拿來;後來的舞台劇有劉曉慶和金燕玲擔綱,但我無緣欣賞。
《遊園驚夢》由崑曲迷楊凡執導,表達美藝、戲曲等的崇拜,多於故事的掌握,但因有《明明》,有點親切感。
其他如電影版《玉卿嫂》、電視版《孤戀花》,我未有機會看,但都有興趣。
《孽子》我買了大陸版DVD boxset,調子沉重緩慢 (又重複),比細讀整本小說更需耐性 (好彩有fast forward)。不過此劇受近年偶像劇風氣影響,有點兒像捧青春臉孔 (和胴體),有另一番觀賞價值。
Wordy:
白先勇和張愛玲﹐白的世界比較具有台灣鄉土氣息﹐人物比較具血肉﹐比較入世。張的人物比較形而上﹐人物的性格言行都彷彿代表著某種意念和愛情觀。不過兩名作家的描劃都很深刻細膩﹐那是不爭的事實。
WBS:
因為時間不對﹐我在這邊只是零零碎碎看了數集電視劇﹐其餘的都是在Youtube上找回。覺得范植偉和柯俊雄的對手戲拍得不錯﹐有時候稍嫌配樂的大中提琴太過凝重和意料之中﹐有點「可憐天下父母心」的氣氛。
Chi﹕
我也看過《謫仙記》的單元劇﹐不過無線拍白先勇﹐彷彿只捕捉到很皮毛﹐形既不似﹐神更不及﹐當然拍單元劇又有多少成本﹖當然挑了鄭來演李彤是出色之選﹐不過我心目中的李彤是繆騫人。現在若要重拍﹐都不知誰人勝任。看原著《花橋榮記》已是八八年的事情﹐都忘了故事。要找電影來看看鄭和周的表現如何。姚煒真是演活了金大班的角色﹐真是演技﹑選角天衣無縫的例子﹐不過金的角色和尹雪艷有點相似。看了《遊》﹐有點失望。楊凡的手法一貫唯美眩目﹐人物有點貧血﹐還是王祖賢的息影之作呢﹐唉。現在彷彿在網上買不到《孽子》的DVD﹐你看到的話請幫我留意一下。
范植偉同楊祐寧游水個MV被人鏟了?
Chi:
Thx for letting me know. Now the clip is back on. :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