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9.2010

色彩聯想

(攝於museum of civilization, QC)
到本期題目﹐悠然想起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林夕寫過的兩句歌詞﹕思想色彩只有你相同﹐會為夕陽而心痛。除了起伏長短不一的波段﹐色彩可說是「思想」最自然不過的詮譯。

小時候最喜歡的顏色是「紅」﹐對了﹐是小露寶的紅﹐消防車的紅﹐可樂罐的紅﹐深一點﹐淺一點於我而言都不算紅或不夠紅。想深一點﹐更不知道是因為小露寶才喜歡紅﹐還是因為紅才喜歡小露寶。童年時留意到日本的動畫(或超人片集)﹐男主角的基調都是紅色的﹐藍色的男配角都戴眼鏡﹐黃色的都是胖熊﹐彷彿鮮有例外。紅色曾經佔據我的思維﹐也代表過自己主觀、好動、反叛、先斬後快、愛恨分明的個性。現在冬天時穿著的RL羽絨寒衣﹐都是那樣鮮熾的赤紅。

當然﹐隨著年歲漸長﹐火紅的性格也漸漸在土地裡紮下了根。四年多前房子從平地蓋起﹐磁磚﹑廚櫃﹑實木地板﹐油漆所有元素﹐都要從數百種色板裡挑選出來﹐可謂花多眼亂。發現我們最後挑選的顏色都是土壤般的色調﹐如地板是橘紅的橡木﹐廚櫃是淺棕泛白的楓木﹐磁磚是很淡很淡的褐色像流瀉了一泓拿鐵 (latte)﹐窗簾則是駱駝色的絨革 (suede)以為這些色調很中和﹐重疊配襯起來卻有意想不到的溫暖感。也漸漸發現衣櫃裡原來也有很多褐色的衣物﹐深淺不一的咖啡色T–shirt﹐還有卡其褲子和燈芯絨長褲﹐這樣子 tone on tone  的配搭﹐曾經持續了多年。不知道是不想突出自己還是不敢踏出安全區﹐雖然衣物稱身舒服﹐但我們的色調真的很「土」。

上班的衣物就更乏善可陳﹐我的西褲都是深淺不一的灰﹐純色或細線的灰﹐從炭灰至鴿子淺灰﹐要不就是純黑﹐沒有什麼橄欖綠或海軍藍。不知道為什麼上班就喜歡穿這樣保守顏色的西褲﹐活像在銀行工作一般。或者灰代表了我無法不勞而獲、只好為五斗米而折腰的心情。上班的襯衣也是以一系列白、藍、灰為主﹐因為容易配襯領帶﹐閉上眼睛配搭也不會出錯

環顧身周發現沒有一種主色足以代表自己性格的全部﹐生活角落裡不同的顏色錯落交織無疑以管觀豹只見一斑。於是跑到網上作了一個心理測試得出以下結果。

誰不喜歡自然寧謐的環境﹐像《阿飛正傳》裡婆娑的椰林和《臥虎藏龍》裡飄逸的竹海﹖ 怪不得除了聖誕和農曆新年以鮮紅作為底色外﹐這個網誌多年來都以深深淺淺的綠色作陪襯﹐也許自己暗暗地鍾情翠綠﹐只不過沒有出櫃而已。眾多綠色裡﹐比較喜歡蘋果綠。三年前更換汽車的時候本想買一輛蘋果綠色的豐田﹐可惜當時看中的車種沒有這個顏色的選擇。眾多領帶裡﹐也格外喜歡蘋果綠斜紋的一條﹐也許上班時身上太多灰太多白﹐蘋果綠赫然成為眼前一亮的繽紛色彩。

天氣會變﹐心情會轉﹐誠然﹐今天我不相信自己屬於任何一種顏色。生命裡的多姿多彩﹐最終也許不免有親疏之分有愛惡之別﹐但我樂意逐一細賞。
 
同題作品﹐請參
兩周一聚

7.27.2010

雞蛋仔

月初做了一件十多年都沒有做過的事情﹐就是興之所至地買了一底雞蛋仔…… 

雞蛋仔其實是鬆餅(waffle)的一種﹐同樣是要把麵糊倒進烤盤凹凸的格子裡,把麵糊壓出形來。只是雞蛋仔的烤盤格子呈橢圓形而非方格﹐烤壓出來的鬆餅顏色形狀都像一小排雞蛋﹐因而得名。一底的雞蛋仔﹐就是一整烤盤的數量。

上世紀某年在港島區唸初中﹐依稀記得在聖約瑟小學附近﹐有一位師傅擺檔賣雞蛋仔。單單一輛木頭車便建起了小食皇國﹐撲鼻的芳香曾經讓我失去任何抵抗能力﹐非買一底不可。回到校門前準能把褐色紙袋裡的雞蛋仔全部幹掉﹐只能說那時正值發育年齡。 

因自幼家規嚴峻﹐說來慚愧﹐直至今天還沒真真正正在路旁吃過碗仔翅咖哩魚蛋豬紅蘿蔔等等著名香江美食。唯獨雞蛋仔﹐父母卻意外地網開一面﹐是以我們都對雞蛋仔有著難捨難離的情意結。

話說數星期前在多倫多放假﹐要到商場辦理一些瑣事﹐因為沒吃早餐﹐於是即興買了一底﹐盛惠加幣三元五角。感覺每一枚的雞蛋仔彷彿縮小了﹐然後禁不住嘴裡邊吃﹐腦裡邊尋覓過往的回憶。後來放棄了比較﹐其實一底的雞蛋仔數量並沒有縮小﹐每一枚的雞蛋仔也沒有偷工減料﹐不過是潛伏的印象留下了錯覺。雖然不脆比脆的多﹐也有點甜﹐但出爐不久的雞蛋仔仍很香很軟很好吃。

在楓葉國想吃雞蛋仔要到商場的鋪位才可以買得到﹐目的性必須很明顯﹐不像香港那麼多選擇﹐可在路邊隨緣碰到。

反正下一次要吃雞蛋仔的時候不在今天也不在明天。回憶裡﹐回味著曾經擁有。

7.25.2010

旗袍

袍﹐南方人稱之為長衫﹐是中國女性最漂亮的服飾之一。

顧名思義﹐旗袍源自清朝旗人的裝束: 女裝襟大袖寬﹐不論燕瘦環肥﹐誰穿上身看來都有點像媒人「大衿姐」。旗袍經過世代的改良革新﹐最後在三十年代被上海的裁縫師傅發揚光大﹐成為女性時裝界的寵兒。

旗袍的布料色紋千變萬化﹐以真絲及織錦為尚佳的材料。旗袍考人的地方﹐在於布料貼身﹐立領收腰﹐ 盤扣開衩﹐不管剪裁如何小心遷就﹐仍把女性天賦的身材顯露無遺。血氣方剛的男人雖對胸前偉大的女性有偏好﹐然而波譎雲詭的身材和旗袍玲瓏纖巧的特質相沖﹐兩者難以協調共處。是以洋人女子穿著旗袍老是格格不入﹐穿起旗袍總有穿泳衣的感覺﹐或像「街霸」裡快打旋風的春麗﹐和端麗嫻熟的形像相去遙遙千里。除了上圍尺碼須要適中﹐旗袍要穿得好看﹐也要有微微隆起的小腹(﹗)﹐不然布料裹攏在身上﹐卻如瀑布直下及膝﹐身前少了應有的曲線。誠然﹐腿長的女性穿衣佔有一定的優勢﹐開衩的旗袍能使女性的體形看來更苗條修長﹐裙衩突出小腿起伏的線條﹐也是旗袍另一誘人的地方。

香港某些女子中學的夏季校服﹐赫然是素色的旗袍﹐母親上學的時候也穿過這樣的校服。當她提及回憶裡的旗袍﹐雖不諱言它簡單淡雅﹐但美中不足的地方是找遍全身也沒有一個口袋﹐欠缺應有的方便。母親是個實際的人﹐她的穿衣之道﹐除了好看還講究其他條件。

旗袍是張愛玲小說中一大重要角色﹐不管白流蘇曹七巧或王佳芝﹐沒有旗袍就沒了主角的氣質。傳世的照片裡﹐張愛玲也是一襲旗袍﹐手插腰際﹐顧盼間清麗不可方物。《花樣年華》裡﹐張曼玉提著鋁質飯壺﹐徐徐踏下石階買宵夜去﹐背景流瀉著梅林茂華麗跌宕的音樂﹐張曼玉婀娜曼妙的身形﹐款擺搖曳的腰姿﹐深印觀眾的腦海可說是標準旗袍示範片段。至於《胭脂扣》裡梅艷芳的旗袍﹐則和飾演的如花一般楚楚淒美。

旗袍還常見於選美佳麗或酒樓服務員的身上﹐都是公司指定的工作制服。

7.18.2010

製造迷夢


無疑問﹐Christopher Nolan 的最新力作《Inception 》(港譯﹕潛行凶間)是本年度眾多荷里活鉅片裡至今最精彩出色的一部。 電影的成功在於每一個細節都一絲不苟﹐如充滿創意的故事概念﹐圓熟的導演手法﹐精心設計的劇本﹐不滯於物的剪接﹐迫真的音響效果﹐豐富的視覺特技﹐和演技恰如其份入木三分的全體演員。《Inception 》劇情案中有案﹑層次分明﹐既給予觀眾官感上的刺激和滿足﹐也賦予耐人尋味的思考和談論空間。雖然劇終字幕徐徐升起﹐電影的餘意仍嬝嬝不斷。

差不多十年前Nolan已孕育了這部電影的概念﹐只是當時他還沒在荷里活熬出頭來﹐故事的草稿又深受《The Matrix》﹑《Dark City》等莊周夢蝶式的電影所影響﹐對於現實與夢幻的詮釋還沒有到達卓然成家的境地。劇本經過十年耕耘﹐導演又屢創佳績憑著《Momento》﹑《The Prestige》和兩部《蝙蝠俠》成為了票房保證的一線大導演﹐種種機緣環境因素造就了《Inception 》的誕生。

故事的構思頗為複雜﹐如立體砌圖般牽一髮動全身﹐是以電影大綱就不在這裡多贅﹐不想影響了網友親身觀看時的趣味。雖然故事有些橋段在網上被人議論紛紛﹐每有犯駁的地方也有聽來合理的解釋。幸而我在入場前對於電影的認識幾近乎零﹐是以整段旅程隨著導演和演員一步一步地走﹐前後呼應﹐直到最後一分鐘也沒有冷場。

雖然劇情不可說﹐但演員就不同了。男主角 Leonardo DiCaprio 終於肯和導演Nolan合作﹐全因劇本的創念(或應說懸念﹖)。李奧和導演琢磨劇本時﹐一再強調男主角Dom 和女主角 Mal (Mallorie) 的一段情是整個故事的骨幹﹐這段感情若不教人信服﹐整個故事的基礎將會如危城般崩塌下來﹐萬劫不復。李奧苦心孤詣的演技固然躍現大銀幕﹐他的對手則是影后Marion Cotillard﹐堪稱旗鼓相當。Cotillard 收起艷光﹐卻仍難掩驚艷﹐她的角色在多場夢境出現﹐然而本身卻又擁有自己的性格和故事﹐演技稍為平面單薄一點的演員﹐都只會膚淺和過火地表現角色的迷惑糾纏。相反Cotillard 把角色拿捏得巧妙絕倫﹐感情自然流露﹐影后盛名當之無愧﹐難怪導演捨棄選用一眾荷里活女星﹐花落巴黎。


除了男女主角支撐大局﹐綠葉的扶持也不能忽視。加藉演員Ellen Page 聰穎黠慧﹐飾演學徒Ariadne﹐是男主角的指路明燈。Joseph Gordon-Levitt 飾演的 Arthur 瀟灑矯健﹐和Tom Hardy的魁梧健壯相輔相成﹐可說剛柔並濟。還有好戲之人Ken Watanabe﹑Cillian Murphy 和Michael Caine﹐陣容鼎盛﹐令觀眾目不暇給。Joseph Gordon-Levit 和Tom Hardy 更是此片的大贏家﹐日後星途無可限量。
雖然電影的特技及動作場面不少﹐但有別於其他荷里活的鉅片﹐這些枝節並沒有喧賓奪主﹐故事的焦點一直不離角色的感情和處境。劇終﹐很多人仍在爭辯電影的真相何在。是耶非耶﹐莫衷一是﹐。相比那些看完後不提也罷的電影﹐不可同日而語。在此誠意推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題外話﹐當以普通話提起這部片子的港譯名字《潛行凶間》﹐T說﹕「什麼潛行胸間﹖」怪不得國內的譯名為《盗梦空间》(台譯《全面啟動》)。譯名雖然悶﹐但不會教人想入非非。

7.16.2010

體溫記憶

月前便打算寫一篇關於這部電影的觀後感﹐一直到了今天才完成。當然﹐我很清楚自己的網誌風格﹐素來都是後知後覺。只好自欺欺人地說遲來的春天不應去愛﹐無奈卻更加可愛。《Ciao》是2008年的作品﹐在各地電影節巡迴參展過後﹐今年DVD才在北美發行﹐可說使人望眼欲穿。

年青導演Yan Tan是美籍馬來西亞裔華僑﹐在Duke University 畢業後一直在德州從事平面設計工作。男主角Alessandro Calza 多才多藝﹐在意大利 Genova 打天下﹐導演/編劇/男模三棲。Tan 和 Calza 在網上認識﹐雖然相隔千里﹐然而積年累月二人聯手撰寫了《Ciao》的劇本。Calza 將很多個人性格及經歷融入 Andrea的角色裡﹐最後自編自演最是自然不過。

故事大綱十分簡單﹕Jeff (Adam Neal Smith 飾) 和Mark 是多年朋友﹐Jeff 一直「暗」戀Mark﹐但Mark 只把 Jeff 當作好兄弟。後來 Mark 在一宗交通意外中溘世﹐Jeff 答應 Mark 年邁的父母替他們打理 Mark 的故居及遺物。在整理 Mark 的電郵時﹐Jeff 發現 Mark 在過去一年內和一名意大利男子Andrea擁有一段遠距離的關係。雖然 Mark和Andrea還沒有機會見面﹐然而透過電郵兩人毫無保留地傾談心事﹐一段感情正慢慢地萌芽。

Jeff 迫不得已只好告訴 Andrea 朋友辭世的噩耗﹐兩人也因為Mark 漸漸開始交談起來。Andrea 原來已訂好了機票從意大利飛來德州度過一個周末﹐這時正猶豫要不要把旅程擱置。Jeff 本來贊成 Andrea 把機票退了﹐其後卻又改變初衷﹐鼓勵 Andrea 依原定計劃進行。 兩名陌生人初次相遇的三天﹐便是電影劇情的主幹。

電影的成本不高﹐既沒有斷臂山的藍天也沒有阿根庭的大瀑布﹐因而大部份的劇情都在室內發生。為了彌補背景的簡約﹐導演尤喜以大特寫鏡頭﹐輪流徘徊於Jeff 和 Andrea 二人的臉上﹐把兩人的每一個眼神動靜都刻劃下來。幸而兩名主角演技自然﹐拍出來的效果具有一定的美感及可信性。

電影的大部份是時間都是兩名主角的交談﹐兩人只有一個共同話題﹐就是亡故的 Mark。從二人的悼念和憶述﹐除了讓他們加深認識了Mark外﹐也讓彼此了解對方﹐共同面對傷逝的心情。

故事聽來彷彿很讓人沮喪﹐其實不然。導演的手法點到即止﹐一點也不煽情。因為兩名主角始終是初相識﹐是以各自的情緒語調都保持了自制﹐沒有任何誇張的表現﹐從而避過了一般低成本電影的陳腔濫調或自我放縱。其中的一些驚喜是沒有什麼對白的畫面﹐如Jeff在車庫指導 Andrea 打「街霸」遊戲或Jeff教Andrea開小綿羊機車等等﹐都簡單自然地充滿趣味。Jeff 同母異父的妹妹專誠來見識 Andrea 的廬山真面目也十分幽默可愛﹐顯示了導演編劇細如髮絲的心事。

電影沒有什麼粗言穢語或纏綿裸露鏡頭﹐不明白為什麼會被美國有關當局歸類為R級電影﹐只能說是純粹偏見。喜歡導演的拍攝風格﹐一室的Ikea家具﹐兩人對話﹐卻也拍得樸素清爽。我喜歡故事的留白和畫面靜靜滲透出來的人情味。我不覺得悶。

海報的構圖驀然讓人想起張信哲的一首舊歌《兩個人的森林》﹕
我只要閉上眼睛想著你
就會出現兩個人的森林
把體溫交換成共同的記憶
世界很遠心很近

7.14.2010

塞翁失馬

  • 人是愚公。也是塞翁。前者全憑一己信念﹐堅毅不屈﹐深信薪火相傳﹐終信有一天﹐山可移海可填﹐怕只怕認真二字 。後者則以脈脈長流的生活體驗作洗禮﹐滿足於經一事長一智﹐眉宇一笑間流露睿智的叮嚀。
     
  • 得和失﹐失和得。得到又失去﹐失去又得到﹐如日如夜般不休不止地來訪。皇帝乞丐﹐哲士愚者﹐無一倖免。
     
  • 洋人有一句諺語﹕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 ﹐意思和《淮南子•人間訓》的「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大同小異。縱然烏雲密佈﹐陽光總會在雲端透現﹐漆黑裡總有燦爛明媚處。有一些人天性樂觀(或不算悲觀)﹐看見半杯水會說杯是半滿。有一些只看見月缺日蝕﹐「塞翁失馬」於他們而言﹐不啻精神勝利法﹐無異於阿Q精神。醉醉醒醒﹐見仁見智。
     
  • 越渴望得到越害怕失去﹐或因為害怕失去不敢爭取﹐俱是人之常情﹐卻又無補於事。沒曾得到卻又嗟怨失去﹐歸根究底不過自欺自戀。
     
  • 看得開放得下﹐說來容易。凡人不過血肉之軀﹐七情六慾﹐得失難以如清風浮雲﹐不繫心頭。

  • 沒有體驗得失人生太過平淡﹐經歷太多得失人生又太蒼涼。得到了失去﹐會教人領略得到的真正價值。失去過才得到會讓人倍加珍惜。

  • 也許﹐時間是一副最奇妙的眼鏡。年月過去﹐透過鏡片顧盼﹐得失哭笑都披上了新衣。
同題作品﹐請參閱 兩周一聚

    7.11.2010

    月之全蝕

    以為已是聖誕節檔期的必備節目﹐詎料《Twilight》的第三部曲《Eclipse》竟然在暑期搶灘。唉﹐也許都是監制和導演的苦心孤詣﹐不想觀眾望眼欲穿﹐饞涎長流﹐是以事隔半年便不敢有絲毫怠慢﹐連忙吊賣兩名男主角的情深款款﹐追加濃妝厚粉的臉蛋和精彫細琢的肌肉大特寫﹐實行向觀眾大灌迷湯﹐不遺餘力。我們抱著看電視劇/喜劇的心態入場﹐一切不求甚解﹐雖沒被迷湯灌倒﹐卻絕對得啖笑﹐加上免費冷氣﹐算是值回票價。

    上回故事提及女主角Bella和男主角Edward在生死迷惘的邊緣走了一圈﹐發覺生命中不能欠缺對方﹐感情又深了一層 (呵欠)。血氣方剛﹐「發育」不久的Jacob 又豈會輕易放棄紅顏知己﹖這回Bella 繼續成為「型男」三文治裡的夾心人﹐進退維谷之餘﹐也是時候作出抉擇。同時﹐紅髮魔女 Victoria 矢志報仇雪恨﹐毅然率領一支新屍異軍洶湧而來。Cullen家族和狼族冰釋前嫌聯袂迎敵﹐戰雲密佈﹐一觸即發。


    以下是我對這部電影的觀後感﹐排名不分先後左右﹕
    • 這次換了導演﹐節奏要比第二集流暢得多。只是一眾主角的演技還是徘徊於紙板人曖昧地唸對白的程度﹐情動處那些男主角都好像聯考落第般想哭想哭的樣子﹐導演和觀眾都必須網開一面不能強求。
    • 這集雖然沒有意大利外景﹐然而大雪封山的景色﹐霜松疊翠﹐反而更教人信服。
    • 觀畢第二集時曾有微言﹐因為電影沒有提及狼族人的祖先如何成為巨狼的典故。不料這一段竟然會在第三集出現了。典故給簡化是一回事﹐最逗的是狼族族人開大會﹐只有寥寥可數四五人出席﹐人丁未免單薄了些。
    • 小說也好﹐電影也好﹐《Twilight》給予世人最大的滿足﹐乃是「自我代入」。倘若閣下的愛情觀已超越了中學生的程度﹐無法勉強代入﹐兩名男主角呢又不是你那一杯茶的話……就把這部電影看作一部吸血殭屍/人狼大混戰的喜劇吧。
    • 身為摩門教徒的作者對於婚前禁慾主義推崇備至﹐看電影中Bella和Edward 的交流﹐彷彿在看香港電台性教育短片。
    • 這部電影較為動人的一剎﹐來自Jasper 和 Alice。Jasper  說過去有過一段感情﹐不知道原來是被人操縱﹐幸而遇上了 Alice 才知道愛是什麼一回事。 Alice 嫣然一笑﹐道﹕雖然等待久了一點﹐還是會遇上。這一剎﹐勝過男女主角千言萬語不知凡幾。
    • 殭屍異軍從湖中冒升起來的場面很有氣勢﹔這次電腦動畫大狼犬也沒有上次那麼滑稽。
    • 編劇和導演有意無意地開Jacob 不愛穿上衣的玩笑﹐然而其半裸露點炫耀腹肌的場面次數依舊﹐是為永恆的矛盾。
    • 這次Dakota Fanning 的戲份和上一集一樣輕如鴻毛﹐然而上一集的驚艷已一去不返﹐悠然搖身一變成為活動佈景板之一﹐藝途顛簸﹐難以言喧。

    看罷﹐T問我這集是不是大結局﹐我答還有一集呢﹐人家孩子都還沒有出生啊。換來的是一陣默哀。報上有影評說﹐首兩集電影的主題是﹕get a room。這集的主題是: get a therapist。真啜核。

    7.02.2010

    醜女語錄

    月中﹐播映長達四年的電視劇「醜女貝蒂」終於劃上了尚算圓滿的句點。

    「醜女貝蒂」取材自一套哥倫比亞電視連續劇集﹐女主角是一名戴眼鏡﹑箍牙﹑相貌不算搶眼﹑衣著品味駭人的少女。在美國版裡﹐機緣巧合下﹐貝蒂成為了紐約時裝雜誌翹楚 Mode﹐花花公子少東丹尼的女秘書。從第一季貝蒂初出茅廬不識人間險惡到最後一季長袖善舞臨危不亂﹐劇中人都在觀眾的眼前慢慢成長。

    我們兩人習慣了一起追看這個連續劇﹐看到了over the top 極盡胡鬧誇張的情境和對白都會忍不住噴飯。喜歡編劇沒有什麼自我審核﹐但又案中有案的對白﹐精警啜核之處回味生甘。 

    關於工作
    Hilda: “A job is not about making friends. It’s about making money and stealing office supplies. By the way we're out of coffee filters.”

    關於忠心
    Wilhelmina: "Now as for the rest of you, your loyalty is admirable. You remind me of the orchestra that stayed behind to play as the Titanic sank."

    關於過招
    Fabia: "You must come to the ceremony. I won't be able to get married without my something old.."
    Wilhelmina: "Oh with the veins in your legs you already have your something blue..!"

    關於脂肪
    Wilhelmina (Holding out a cashew): "Who on this staff would willingly eat something that is 15 grams of fat per serving?"

    關於優待
    Daniel: "Back when my mother, father and sister all worked here, people used to think I got preferential treatment, too."

    關於押韻
    Marc: "I can't go stag, hag"
    Amanda: "Buy your own beer, queer"
    Marc: "You can't just ditch, bitch"

    關於諫言
    Marc
    : "I'm not mean to you!"
    Amanda: "You told me my head was too big for my neck!"
    Marc: "That was constructive criticism!"
    Amanda: "And what am I supposed to do about it?!"

    關於襯色
    Marc: (Looking at Wilhelmina's purple ribbon) "I thought breast cancer was pink?"
    Wilhelmina: "It is. But Alzheimer's went better with the outfit."

    關於大腿
    Wilhelmina:(Having her skirt altered): "Higher!"
    Christina: "Any higher and I'll be giving you a pelvic exam!"
    Marc: "Oooh, fill my bucket with nothing but thigh!"
    Wilhelmina: "Relax Colonel, we all know you prefer nuggets!"

    關於爽快
    Wilhelmina (to Betty): "Ohh come on girl, I'm black, you're Mexican, lets not stand here and chat like a couple of dull white girls!"

    關於道別
    Betty: "I've had to say good-bye more times than I may have liked, but everyone can say that. And no matter how many times we have to do it - even if it's for the greater good, it still stings. And although we will never forget what we've given up, we owe it to ourselves to keep moving forward. What we can't do is live our lives afraid of the next good-bye because chances are they are not going to stop. The trick is to recognize when a good-bye can be a good thing - when it's a chance to start again."

    一些應該發生的感情(Betty 和 Henry) 沒結果沒結果沒結果﹐遺憾! 
    又有一些不應發生的感情 (Betty 和 Daniel)﹐讓它繼續悄悄隱伏﹐托賴! 
    就這樣和一眾妙趣鬼馬的人物道別﹐當中不無一點依依不捨的離情。

    相關文章﹕ Goodbye Betty by 天達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