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拉·布萊曼(Sarah Brightman)﹐在我們豬朋狗友堆中﹐享有「味精天后」的美譽。那種岌岌可危的古典女高音﹐配以節拍強勁的new age流行音樂﹐最為人樂道。她的最新個人專輯《Symphony》經過三年籌備﹐終於面世﹗這張專輯抒合了古典及歌德式的搖滾音樂﹐以倫敦交響樂團作管弦樂伴奏﹐封套美術一流﹐還天大面子邀請了四大男歌手 (Andrea Bocelli﹐Paul Stanley﹐Alessandro Safina 及Fernando Lima) 和莎嬸合唱﹐投資鉅大。然而平心而論﹐不管是概念﹑選曲﹑及整體效果﹐這張新專輯也及不上她過去兩張專輯《La Luna》(2000) 及《Harem》(2003) 的超班水平﹐相形之下有點強差人意。
跟很多人一樣﹐我從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 1986年的音樂劇《歌聲魅影》(Phantom of the Opera) 認識莎嬸。除了演活劇中的女主角Christine Daae 的氣質﹐莎嬸載歌載舞演繹不少高難度的作品﹐包括《Think of Me》﹑《Phantom of the Opera》及《Wishing You Were Somehow Here Again》等等﹐飆高音大玩花腔﹐藝高人膽大﹐令人動容。據聞劇中的重頭主打單曲《Music of the Night》﹐更是當年韋伯向莎嬸情深款款﹑求婚之作。四年後夫妻雖已離異﹐莎嬸卻再度主演韋伯的音樂劇《Aspect of Love》﹐和還沒有發福的Michael Ball 合作。可惜該劇的流行程度遠不及《歌聲魅影》﹐也是莎嬸最後一次演出音樂劇。
單飛後的莎嬸和度明高合唱了92年的巴薩隆拿奧運主題曲《Amigos Para Siempre》(也是前夫韋伯的作品)。93年她推出了充滿水性的個人專輯《Dive》﹐監製赫然是德國New Age 音樂人﹐前Enigma 成員Frank Peterson (也成為了莎嬸的男朋友)。專輯中的主打單曲是Enigma的舊作﹑歐陸輕電子的《Once in a Lifetime》﹐及後被關淑怡改編為《戀一世的愛》。1995年Peterson穿針引線﹐莎嬸和Andrea Brocelli合唱了《Time to Say Goodbye》﹐除了把Brocelli介紹給流行音樂的聽眾﹐單曲的銷量斐然﹐也盤踞歐洲各大流行榜高位歷時兩月之久。
1998年莎嬸和Peterson推出了第一張古典/電子流行音樂x-over的專輯﹐名為《Eden》﹐其中包括了Puccini極負盛名的《Nessum Dorma》﹐也奠定了莎嬸在x-over音樂界殿堂級的地位。有些朋友對於這類音樂不太接受﹐認為畫虎類犬兩頭不到岸﹐也有些喜歡古典歌劇的朋友認為莎嬸的唱功不算正規有污清聽。我個人卻十分接受莎嬸和Peterson的x-over製作﹐尤其到了《La Luna》﹐「夜色如水﹐明月朗照」的專輯主題鮮明嚴緊﹐曲風出塵脫俗﹐作品包括《Scarborough Fair》﹑《Moon River》及改編自貝多芬﹑韓度及俄國歌劇的作品。2003年莎嬸和Peterson再下一城﹐製作了《Harem》﹐專輯瀰漫著波斯「一千零一夜」﹑後宮粉黛三千的異國情調 (也是天下所有肚皮舞蹈學校的摯愛)。其中《It's a Beautiful Day》來自Puccini的《蝴蝶夫人》﹐抒合了Peterson一貫的電子曲風。整張專輯我最喜歡的是《The War is Over》﹐這首歌曲大氣壯闊﹐更和伊拉克歌手Kazem al-Saher 及英國小提琴手Nigel Kennedy 合作﹐音樂專輯遠赴中東拍攝﹐聲色俱全。2004適逢莎嬸的巡迴演唱包括我們窮鄉僻壤一站﹐於是捧了她場。莎嬸的現唱水準不錯﹐只是其中一首歌居然咪嘴假唱﹐始料不及。
3 comments:
莎嬸一向打正旗號賣「實力」同「唱功」,估唔到佢唱live都會「偷雞」咪嘴假唱,認真抵鬧喎。
對好 x-over 的音樂也挺喜歡,但那副尖透的嗓子有時候教我吃不消。
推出《Harem》專輯時,她的造型就給我「邪花入命」的感覺了 :p
lemon tree
莎嬸果首咪嘴歌﹐係佢吊到半天高坐鞦韆o既時候唱o既。我寧願佢正正經經企係個地到唱﹐都好過佢搞o的咁o既花巧o野。再一次證明林小姐07演唱會﹐係好有class。
wordy
《Harem》o既肚皮舞孃造型﹐花行晒妝﹐露呢忽露果忽﹐係好誇張。不過專輯裡面有幾首作品係唔錯﹐o係長途旅程上聽幾有氣氛o架。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