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2011

在家千日好

海為家是一件溢滿波希米亞式浪漫﹑讓人增長見識﹑豐富生命色彩的童話生活方式。然而凡夫俗子如我們﹐身具營營役役的工作賴以糊口﹐上有嚴慈在堂﹐深諳「遊必有方」的風險﹐我們的軌跡只好緊貼著工作和家庭的軸心遊走﹐沒有長時間偏離航道的餘裕﹐樂於在一個地方緩緩地緩緩地紮根。我們的「屋簷下」加上我們的「生活」﹐成為了我們的「家」這道看似簡單的算式。 

離開父母的庇蔭﹐從升讀大學第一年開始。選擇志願的時候﹐已決定不在本市升學﹐因為不願意把寶貴的光陰﹐浪費在來來回回公共交通工具的旅程上﹐多麼沒意思。再者﹐在本市升學﹐仍會繼續住在家﹐享受溫室一應俱全的照料。大學的城市離家不算太遠﹐然而兩地還是有一定的距離﹐每次往返總是要收拾細軟﹐滿懷毅然的心情。首次獨自生活的感覺﹐像是一次實驗飛行﹐雖然懸空離心﹐還是可以安全著陸全身而退。因為恃著總是有家可歸。

當時在外租住的單位都是學生公寓﹐最普遍的是斗室四壁﹐加上一桌一椅一張單人床﹐有時候連一方窗戶都欠奉。 記得無數的晚上守在一盞泛著暖光的桌燈前﹐一邊聽著心愛歌手的專輯﹐一邊溫書或一邊寫作﹐時光過得很充實。晚上十點多便上床﹐心無旁騖﹐起居規律精準得像晝夜四季﹐潮起汐落。也是從那時候開始戒掉了電視﹐看不看也無所謂。

唸完大學回家居住的那個夏天令我第一次感到﹐自己真的需要自己的空間。幸而九月開始我搬到另一個城市﹐開始了一段新的校園旅程。碩士生活的第一年﹐我住在宿舍﹐過著同遊共息的群體生活﹐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大孩子朝夕在一起﹐少不免產生不少趣事。

輾輾轉轉﹐自己一個人在市中心獨居﹐容易上班。後來和T交往﹐搬到一塊一起生活﹐漸漸有了家的溫暖感覺。反觀以前自己長大的地方成為了父母的房子。這種微妙的心理轉變﹐令我覺得合乎邏輯卻又近乎鐵石無情。彷彿庭園靜好﹐卻有回不去的感覺。

新同居時代的首六年﹐我們都只是租用大廈的單位居住﹐沒有如何裝修粉飾環境﹐因為始終不是自己的物業﹐便讓牆壁上沒有什麼性格的白色繼續清淡如水下去。五年多前置下了現時房子的樓花﹐不管瓷磚、廚櫃、硬木地板、牆壁顏色﹐我們都經過無數磋商﹐最後達成共識﹐直迫當年中英草簽聯合聲名。眼見著工地從一片赤地﹐慢慢一方磚一片瓦﹐長出了我們的家﹐教人興奮不已。

雖然居住環境不大﹐然而供兩個人生活﹐絕對不成問題。只要自己住得舒服﹐也懶去和鄰居或友人比較。夏天除草、冬天鏟雪﹐都是免不了的苦役。今年我們準備裝修地下室﹐增添多一個廁所﹐水吧及休憩的地方。多出來的地方可以買一部步行機器﹐每天下班可以在家做些帶氧運動﹐不能再諸多推搪。明年則把前庭後園粉飾一番﹐提升一點curb appeal。這朵家花還有很多值得栽培灌溉的地方。

在家千日好﹐龍床不如狗窩的歸屬感﹐隨年月流曳益見濃烈。

 ■▲■ 字由式 ■▲■

4 comments:

naruto said...

增添多一個廁所....呢個真係好重要:)

Coffee said...

由開始對家的留戀,發展到需要自己的私人空間,說出了人成長所經歷的轉變。

很喜歡尾二那二段,兒時的家無可避免地成為了父母的房子,回不去了!

為建自己的新家,如簽中英聯合聲明!

best actor said...

火影﹕

嘻嘻﹐其實家裡已經有兩個半廁所﹐但要是在地下室款客或做運動﹐不必跑上樓解決﹐都是貪方便囉。

咖啡﹕
治國平天下的理想太遠﹐凡人只寄望修身齊家。
家﹐都是白手所興的﹐都是自己的好。

Haricot 微豆 said...

When I was attending U of A, I left the city every summer to earn a buck. After graduation, I went to northern Manitoba and worked several years for a mining company. Then I spent many years in field operation, on international files, etc.

Root is where I come from; home is where I settle.

And I still like to travel !!!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