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2009

忘不了


youtube 看到一段高教授獲得諾貝爾獎後的訪問﹐想起了自己的父親。

高教授的狀況仍屬於初中期﹐透過身體語言及有限的辭彙﹐至少仍可和其他人作短時間的交談﹐可以和高太太去打哥爾夫球﹐行動還是應付自如。
短片中提及高教授已忘記了平生的研究﹐聽來頗為唏噓﹐然而這些統統都忘記得起

被記者問及是否很愛高太太﹐高教授微笑著說﹕是﹐
很好很好。我彷彿看見了自己父親的神情。這些事情﹐才是一輩子也忘記不了。管它什麼事業成就什麼獎項殊榮﹐當病況逐漸蠶蝕思維和記憶力﹐感情仍然是最後和最堅固的防線。

因為幸與不幸甘苦哭笑都糾纏在一起﹐都是每天的生活﹐沒有餘暇來說愁訴苦﹐深深明白贏得世人同情也無補於事。一個心領神會的微笑﹐一次溫暖的握手﹐對於高太太來說﹐這些才是每天堅強不息背後的原動力。

平湖十里霜滿天﹐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10.07.2009

嘆息橋

(攝於英國嘆息橋 05/2004)


細長流水千轉 岸正在搖
慢慢重頭頂即將飄過是嘆息橋
聽聞如果跟最愛劃破夜潮
漏夜從橋底操舟穿過待天曉

餘生不分開的約誓
上帝聽見了 祝福了

即使私奔千百里
先知一早想得太美
起碼証實都爭取過在一起
即使終於得不到你
都不枉這刻的勇氣
相信故事講的一切是個轉機
奇聞奇事 或者虛構 不失淒美
和你任性又好奇 破例了又有多奇

看橋樑多堅固 亦會動搖
日後重遊水都都可以沒嘆息橋
這浮城都恐怕會 沒進浪潮
但是情人的堅貞不會受干擾

若我這樣信 奇蹟的閃光將照耀
成事嗎 沒有緊要
願已許了 就滿足了

即使私奔千百里
先知一早想得太美
起碼証實都爭取過在一起
即使終於得不到你
都不枉這刻的勇氣
相信故事講的一切是個轉機
奇聞奇事 或者虛構 仍不失淒美
和你任性又好奇 錯下去亦錯得起

手牽手私奔千百里
先知一早想得太美
起碼這段路天真到誰也不理
即使起初得不到你
都不想只唉聲嘆氣
相信結局只得一個沒有轉機
逃亡船上若有你
連驚險都覺得滋味
和你任性又好奇
愛下去是個傳奇

期望這苦戀獲得好的結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什麼特別意思﹐翻過舊照片想起一首舊歌而已。

10.03.2009

如此良夜明月

年今日在加州南部欣賞了SL的露天音樂會﹐倏忽已是一年光境。俗語有云﹕「一年容易又中秋」﹐「容易」兩字看似淡然﹐其實也不無流年似水的感慨。滔滔華夏文化﹐百姓對於中秋這個節慶倍添重視﹐也許有鑑於數千年來神州大地上幾歷天災人禍動盪不安﹐乘著季節交迭明月當空﹐一家人聚首共渡良宵﹐由衷感謝人月兩圓的賜﹐絕對合情絕對合理。

小時候每個周末都跟隨父母到灣仔探望外祖父母。每逢中秋﹐都會到灣仔街市附近的傳統香燭店挑揀燈籠應節。還是個子玲瓏的我喜歡仰著首﹐睜著眼睛﹐飽覽從店鋪天花板參差懸垂的紙紮燈籠。不管是現代發明如火箭坦克或遠古神物如吉光鳳凰﹐大部份的燈籠都以幼竹紮成骨架﹐鋪上紅色玻璃紙﹐灑以閃閃奪目的金粉﹐彷彿蝴蝶的翅膀﹐手指稍稍觸及﹐不禁沾上光彩。那時候也有很多用皺紙紮成的燈籠﹐如楊桃及白兔。我和姊姊的口味變化不大﹐記得很多年我都是挑選了玻璃紙系列的製成品如火箭﹐姊姊則偏愛皺紙系列﹐尤以楊桃為最。

有一年我們還在唸小學﹐在飯廳點了燈籠在追逐遊玩。突然看見姊姊燈籠裡的臘燭丟在地上﹐說是遲那時快﹐她手上的楊桃燈籠已矍然著了火。我們頓時忙作一團﹐慌亂中高喊火燭。父親從客廳拋下報紙﹐箭步搶來。還記得他穿著及膝的藍色休閒睡袍﹐手上拿著一只脫下來的拖鞋﹐出手起落明快﹐一下一下的擊打著燈籠滅火。父親的拖鞋每接觸著紅焰中燒的燈籠﹐都濺起點點星火﹐然後在空氣中飄飄殞落﹐如果不是情勢危急﹐其實十分好看。父親單以一只拖鞋便把火光撲滅﹐難為姊姊粉色嬌艷的楊桃燈籠被狠狠擊打成一塊燒焦了的柿餅。這是童年時比較印象深刻的一段中秋小插曲。

從小我也算不上是一名月餅愛好者﹐也許因為對於鹹點興趣不大。父親喜歡五仁月餅﹐也許喜歡細碎果仁帶來的實質口感。家人大都喜歡N黃蓮蓉月﹐她們都喜歡把蛋黃先吃掉。我是蠻容易滿足只有蓮蓉的月餅﹐光是八份之一的小塊已很足夠。雖然對於月餅的胃口不大﹐但幼時很喜歡打開月餅鐵盒﹐聞著撲鼻濃郁的香氣﹐細細留意餅面起伏浮突的刻字。總覺得區區「X華月餅」四字﹐也能讓我賞玩半天。

兩年前中秋前夕剛好到北京遊玩。在王府井東方新天地嚷著幾次要吃 Dairy Queen 的冰淇淋月餅﹐但自己都沒有附諸實行。如沒記錯﹐一塊DQ冰淇淋月餅售價三十多元人民幣上下﹐很多人在北京可以花這種價錢吃三頓飽飯。也曾目睹商場中不少師奶出手闊綽﹐數千元數千元的現鈔付款﹐兩手大包小包的月餅﹐不管送禮自奉﹐不得不承認購買力驚人。


這年T的母親再次入院做差不多十小時的手術﹐我們披夜開長途車回到多倫多探望病情。幸而手術成功﹐康復在望﹐我們都鬆了一口氣。在醫院的病房我們祖兒孫三代分吃了一個蓮蓉月餅﹐聊具中秋的意義。

很多網友都送上了林林總總關於月色的歌曲﹐我也不免隨俗﹐挑選了莎拉布朗文現場版的《La Luna》。謹此祝願各位身體健康﹐珍惜中秋良夜人月團圓的可貴。


9.30.2009

超能力


(courtesy of springfield punx)
歡看科幻片種﹐差不多所有以超級英雄作為題材的電影都曾跑到戲院捧場﹐管他紅男綠女燕瘦環肥﹐統統一視同仁。家裡沒有收藏超級英雄漫畫的嗜好﹐然而卻買過一本又厚又重﹐關於DC漫畫宇宙的「百科全書」。這部天書把超人蝙蝠俠神奇女俠綠燈俠正義堂等各路DC英雄的出處﹐及他們每一個年代的種種轉型蛻變﹐鉅細無遺地披露﹐真是史海勾沉﹐浩淼無涯。也許因為自幼在電視上接觸的超級英雄﹐大部份都是DC的人物 (包括周末早晨 Hanna Barbera卡通六十年代真人版的《蝙蝠俠》)﹐是以對他們具有深刻的印象及感情分數到了成年後才「開宗明義」地認識Marvel 漫畫裡旗鼓相當的超級英雄﹐如蜘蛛俠變種特攻變形俠醫鐵甲奇俠神奇四俠等﹐未為恨晚。

對於超人蝙蝠俠二擇其一的經典問題﹐我是不假思索投蝙蝠俠一票的。超人先生嘛﹐太過循規蹈矩﹐太goodie two shoes﹐性格方面有點平面刻板﹐近乎不假詞色。而且他不過自恃天生異稟﹐只要手指頭一動﹐超能力便如開水龍頭般哇啦啦川流不息出來﹐太過理想太過方便根本就不是這個星球的人﹐羨慕都沒有用。蝙蝠俠先生就不一樣﹐表面看來是個形骸放浪﹑揮霍無度的花花公子﹐骨子裡卻是個疾惡如仇﹐替天行道的黑夜武士。雖然區區凡人﹐然而練就一身橫練武藝﹐加上擁有匪夷所思科技先進的gadgets﹑戰車﹑飛機﹐應有盡有簡直令眾生趨之若騖﹐大暈其浪。再者﹐蝙蝠俠先生的一身黑衣勁服﹐也比超人先生的行頭有品味得多。還有蝙蝠俠先生白天不用上班受氣﹐只需坐地分肥﹐這一點就比飛天力大更來得實際。

年少的時候﹐比較喜歡兩名超級英雄﹐一是名氣不及以上兩位「天王」響亮的綠燈俠﹐另一位是DC「一姐」神奇女俠小姐。綠燈俠的靈感本來自阿拉丁神燈﹐從第一代 Alan Scott 算起﹐ 地球上已出現了六名綠燈俠。綠燈俠其實是一個宇宙刑警組織﹐各星系都有主責的綠燈俠維護該區的正義秩序。綠燈指環雖然力量神大﹐但像手機一樣﹐能量用耗時也需要充電。至於神奇女俠則不用多作介紹﹐Lynda Carter 飾演的真人版電視劇 (1975-1979)﹐曾經瘋魔過無數觀眾。當時在香港首播﹐年紀小﹐卻被美國世界小姐出身的卡達小姐美貌所迷倒﹐端的冷艷不可方物﹐驚為天人。從聯邦情報局戴大眼鏡的分析員﹐「搖身一變成為能頂半邊天兼而有之的超級女英雄﹐豈不教人拍案叫絕﹖單單卡達小姐一身令麻甩佬鼻血長的神奇裝束﹐出手嚴懲壞蛋而不必擔心春光乍洩﹐已是罕有的超能力。還有她的金冠能作回力標擲出傷敵﹐金護腕能擋禦子彈﹐腰間的金索能讓彪悍兇暴的敵人像豆腐般無力就範﹐還把真相和盤托出﹐直教小小的心靈甘拜她的藍色細星熱褲之下。

說起超能力﹐《變種特攻》內芸芸眾生林林總總﹐飛天遁地﹑金睛火眼﹑金剛不壞身﹑叱吒風雲變色﹑化百鍊鋼作繞指柔﹐差不多想得出的﹐都有人做得到。到了後來也見怪不怪。雖然《保衛奇俠》裡的反英雄推陳出新﹐如涼風般清爽﹐然而只有曼克頓博士真真正正擁有超乎常人的能力﹐其他人也只是武功比較高強而已。最近看完一部小說﹐名為《Hero》﹐Perry Moore 著﹐故事圍繞一名中學灌籃少年Thom 加入超級英雄聯盟的始末故事透過和其他「奇形怪狀」的英雄隊友合作的連番趣事﹐從誤會矛盾中學會相互扶持。加上自我成長及解開心結(接受自己是同志)﹐得到親人朋友的支持﹐書末和戰友並肩抵抗強敵拯救地球。

究竟Thom的隊友如何與別不同?以Larry 為例﹐他是一個皮黃骨瘦的病君﹐絕對不能和別人接觸﹐不然對方立即上吐下瀉﹐霉開二度是以贏得「Typhoid Larry」的雅號。 Larry 能決定給予壞人什麼奇難雜症﹐如失明失聰﹐四肢癱瘓﹐頭暈轉向﹐萬試萬寧。Larry和行動快如閃電的「Golden Boy」合作有方﹐常以快刀斬亂麻的方法殺入賊群﹐令歹徒紛紛軟蹄失足﹐病入膏肓。Thom 的隊友還包括「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的肥嬸Ruth﹐雖然周身關節病痛兼馬拉松式抽煙﹐然而料事如神臨危不亂﹐活脫就是 《Matrix》 裡的 Oracle﹐在撲滅罪行的過程中常以諸葛亮的軍師身份﹐調度隊友﹐運籌帷幄。小說中還有其他千奇百怪的超級英雄﹐一些更是從經典的人物身上大造文章﹐甚有趣味﹐是部簡淺輕鬆的讀物Marvel 漫畫之父Stan Lee 和作者快將Hero搬上電視熒幕 (Showtime)﹐令讀者拭目以待。

至於最適合自己的超能力?嗯﹐飛天遁地力大無窮太折騰﹐隱身法透視眼則太鹹濕﹐預知未來太宿命……我覺得像《變種特工中》的Professor X (Charles Xavier) 也不錯﹐威力最大的力量﹐深存意志思維之中。不管是隔空取物﹐千里傳音﹐甚至控制別人的思言行為﹐都只是心念電轉之間。當然對於操控旁人興趣不大﹐窺視別人的內心私隱也太缺德。但隔空取物﹐用途甚多﹐如在超市或書店購物何其方便? 至於千里傳音﹐哈哈﹐更可以把什麼iphoneblackberry都藏之高閣﹐什麼時候要打電話上網發短信﹐連眼都不必。至於如何為人民服務﹐讓我好好想一想。

同題作品﹐請參閱 兩周一聚

9.24.2009

你的名字

去兩星期還了不少阿瑪遜書債(完成三本﹐在啃第四本)﹐感覺痛快至極。這部2007年面世的《Call Me By Your Name》是作者André Aciman 的首部長篇小說。作者以前的作品都是自傳及散文為主﹐如﹕《Out of Africa — A Memoir》及《False Papers: Essays on Exile and Memory》﹐是以小說的風格比較內省﹐對於主角思言行為﹑情緒的波動著墨頗為刻入微﹐彷彿一壁高清視屏﹐讓讀者一目了然。故事驀然勾起自己一些險些被徹底遺忘的感受﹐彷彿被主角帶回某年某月暗暗喜歡別人的日子﹐重溫那些五內如焚﹑乍喜還愁﹑若即若離的滋味。都分不清那是年青人獨有的體驗﹐還是初戀的迷惘羞澀。這條回憶的長廊一路走來﹐如此突然﹐也有點近鄉情怯。曾以為都忘記得起﹐原來只是在記憶掛上了「請勿觸摸」的紙牌。

故事的情節有點似曾相識﹕主角Elio是一名早熟的十七歲少年﹐家學淵源﹐自幼鍾情文學藝術及彈得一手出色的古典鋼琴。父親是旅居意大利的美國高尚學府文學教授﹐思想開放﹐每年都會邀請一名充滿潛質的年青 post-doctoral 教授來到這座位於地中海天堂般的大宅度假﹐可以幫助老教授的文書工作﹐也順應讓客人安排研究論文在歐洲發行的事務﹐一舉兩得。這年來渡假的 Oliver 和往常的年輕學者不同。雖然致力研究古希臘哲學﹐但沒有一般學者的迂腐和拘緊﹐兀自流露一抹瀟灑自信﹐就如身上一襲淡藍色的襯衣﹐及輕鬆的一句﹕「See you!」﹐隨便而不經意﹐另有一種感染力。兩名主角身份及年齡的處境﹐不禁令人想起了Vladimir Nabokov 的名著《Lolita》及Bernardo Bertolucci 的《Stealing Beauty》。

然而這部作品沒有完全活在同類素材的影子之下﹐也沒有淪為下乘的情色小說﹐風格倒有點像 F. Scott Fitzgerald Alan Hollinghurst 及 Edmund White﹐感覺既像當代小說﹐也具備懷舊的筆觸。整個故事四份三的篇幅都圍繞著兩名主角步步為營的探索及忽冷忽熱的拉鋸就像一場節拍錯落的探戈﹐兩人的步伐都跟不上海風吹拂熱情如火的旋律使讀者跟隨主角患得患失的心情載浮載沉。到了末段四份之一﹐兩名主角確認了心情﹐時間卻又如瀑布一瀉千里﹐再也無法回頭﹐只能晨昏不計地穿梭著意大利鬧市廣場燈火輝煌的文壇宴會﹐感受盛世之戀絢爛地燃燒。我比較喜歡小說後段的文字﹐節奏比較乾脆明快﹐沒有前段少年維特的意亂情迷 (哈﹐不要重播?)﹐也因結局的宿命益顯兩名主角相處的時光繽紛淒美﹐管它餘生顯得蒼白遜色。縱使只有一個夏天﹐然而付予兩名主角一生漫長的回憶。

誠然故事結構有些鬆散﹐像日記意識流﹐日出日落﹐緣起緣滅。優點是少了斧鑿痕跡﹐比較寫實﹔缺點是前段節奏比較緩慢﹐稍稍讓人有點不耐煩。再者 Elio 的急躁﹐躍然紙上﹐讓讀者矍然回到了十七歲的年頭﹐是久久沒有嚐過的滋味。

「用你的名字稱呼我」是兩名主角之間的秘密。作者斬釘截鐵地說﹕(they) can never undo it, never unwrite it, never unlive it, or relive it. ... Going back is false. Moving ahead is false. Looking the other way is false。離不開﹐留不下﹐說不得一輩子形影相隨。

9.22.2009

紅豆的綺思

時候最不明白為什麼家人會喜歡吃紅豆雪條(或曰紅豆冰棒)。若有選擇的話﹐寧願吃「朱古力脆皮」﹑「鳳仙」甚至實而不華的「牛奶樂」﹐都要比紅豆強。那時覺得紅豆雪條味道既不夠甜﹐口感又不夠滑溜﹐一點不像紅豆沙﹐不明白何以成為雪條中最受歡迎的味道之一。

即使甜美香膩的紅豆沙﹐也不是甜品中的最愛
我見猶憐的豆腐花才是。不管稍加薑汁或楓樹糖漿﹐或不加任何調味天然淡雅﹐豆腐花一枝獨秀﹐堪稱濃妝淡抹也相宜。從小紅豆食品於我而言﹐都只是不太投機的普通朋友﹐道左相逢點頭道好無不可﹐卻沒有發生戀一世的愛。

然而紅豆是比較浪漫詩意的物事﹐自古皆然。不是嗎﹐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甚至現代詞人也遺憾沒有把它熬成纏綿的傷口﹐然後一起分享
內裡細緻剔透的哀愁。豆腐﹑綠豆﹑西米﹑芝麻﹑花生就相形見拙沒有被文人提升至類似的檔次﹐只有市井俚語才和它們結緣 (如王八看綠豆)﹐委實各有前因﹐彼此不要羨慕。

數星期前除了是長周末﹐也是堂兄再婚的日子。堂兄一直旅居英美﹐誠然跟他感情比較疏遠。然而這次筵開三席﹑簡單小型的囍宴﹐覺得還是有出席的必要。數年前堂兄首度結婚﹐我們這些親友和新人感覺十分陌生。後來﹐堂嫂不幸癌魔纏身﹐艱苦抗疾數年﹐最後天人永訣。過去兩三年﹐堂兄收拾心情﹐搬回楓葉國重新開始﹐在教會中遇上了這位堂嫂。新堂嫂親切爽快﹐長袖善舞﹐和比較
木訥內向的堂兄實是互補長短﹐十分匹配。席末一如傳統﹐是「百年好合」的紅豆沙。這一碗甜蜜綺旎抵償了生離死別的苦澀﹐得來不易。

浮生如夢﹐怪不得﹐世人偏愛紅豆。

綠茶的邏輯
紅豆的綺思
冷奴の花
檸茶的道理

9.20.2009

冷戰棋情

樂劇的優點在於揉合了音樂和戲劇元素﹐兩者相互激合﹐產生更動人的火花。《Chess in Concert》是一套比較矚目的再生音樂劇﹐從1984年概念專輯面世至今﹐輾輾轉轉﹐來到了2008Royal Albert Hall 的演唱會版本﹐才算「正統」。 從音樂劇歷史而言﹐這種千錘百煉方成鋼的情況﹐可說異數。

《Chess》的構思來自英國填詞家 Tim Rice。本想和舊同學兼老拍檔 Andrew Lloyd Webber 合作﹐奈何當時 Webber 正忙於《Cats》的製作﹐分身乏術﹐Rice 於是向 ABBA 的 Björn Ulvaeus Benny Andersson 招手﹐雙方一拍即合。

整劇的音樂比較接近流行搖滾﹐氣氛懸疑凝重﹐有別於ABBA慣見的歐陸電子流行風格﹐感覺比較大氣和具備矛盾及衝突的戲劇性。Rice 的歌詞保留一貫嚴緊精密﹐用字十分精簡﹐然而寓意深遠﹐尤以《Story of Chess》及《Anthem》兩首單曲最為出色﹐前者闡述象棋淵源悠長的歷史及棋枰上的千變萬化﹐後者超越疆界的家國觀念氣魄壯闊﹐令人熱血沸騰。


音樂劇的故事從概念專輯面世後﹐幾經改動﹐倫敦西城及紐約百老匯的版本彷彿風馬牛不相及﹐儼如兩個故事。倫敦的版本比較忠於概念專輯﹐在西城演出接近三年。因原劇的主角是美蘇兩名世界級的棋手﹐可能不想讓北美觀眾誤解音樂劇有反美情緒或潛意式地歌頌紅牆鐵幕﹐當著陸北美時﹐故事被刪削重組得七素八葷﹐和原意反差太大﹐難怪得不到當年觀眾的讚賞。

據Rice 指出﹐過去二十年來﹐這音樂劇斷斷續續在英美舞台上演﹐然而每次演出﹐故事的情節都互有出入﹐不一而足。劇終時既有蘇聯棋手以險著勝出﹐但也不乏美國棋手衛冕成功的例子。2008年的演唱會版本﹐Rice 決意將故事重新整理﹐訂立範本﹐以正視聽。


故事的背景發生於八十年初﹐當時美蘇冷戰仍在﹐棋場上除了讓兩名棋手的正面交鋒﹐也讓兩大超級強國在萬眾矚目的國際輿論舞台上短兵相接。美國棋手 Freddie Tromper 及他的英藉匈牙利裔的經理人 Florence Vassy 來到意大利的 Merano 衛冕國際棋王的尊號。Freddie 意氣風發﹐視天下人如無物﹐只想以各種手段從跨國傳媒得到更豐厚的利益收入。Florence 深覺 Freddie 行徑疏狂魯莽﹐唯利是圖﹐不禁對他的感情產生質疑。

蘇聯的新棋手 Anatoly Sergievsky 和 Florence 在偶然的情況下相識﹐互生情愫﹐不意被 Freddie 發現﹐怒火中燒。棋賽上 Anatoly 棋高一著﹐Freddie 衛冕失敗﹐更失去了 Florence﹐受到雙重打擊。
翌日﹐ Florence 帶著 Anatoly 往英國大使館尋求政治庇護。在手續的過程中﹐Florence 才暗忖二人相識短暫﹐應否如此義無反顧地戀上陌生人。美方向傳媒告密﹐大量記者在火車站等候二人﹐追問 Anatoly 變節的決定。Anatoly 在眾人面前說出﹐自己從來沒有離開自己的祖國﹐因為不管世態紛擾﹐國界只存於自己心內。


一年後國際錦標賽在曼谷舉行﹐Freddie 已退出棋壇﹐成為了國際傳媒的代表﹐Anatoly 和 Florence 聯袂而至﹐發現對手赫然是蘇聯的新棋手Viigand﹐更得悉 Anatoly 的妻子Svetlana 也一併到來﹐顯然是蘇方擾亂軍心的伎倆。究竟 Anatoly 能否成功衛冕﹐和 Florence 及妻子二人之間的感情如何取捨﹐他會繼續偷居自由異地﹐還是返回鐵幕祖國﹐音樂劇的末段是故事的高潮所在。

這次音樂會的歌手星光熠熠。擔任女主角的 Idina Menzel 是百老匯的當紅花旦之一﹐她在《Rent (吉屋出租)》中嶄露頭角﹐飾演Maureen一角。最為人熟悉的﹐則是音樂劇新貴《Wicked》中﹐塑造了西方女巫 Elphaba 的角色。Florence 的角色在原劇由 Elaine Page 主演﹐相形之下﹐Menzel 的唱腔略嫌硬朗﹐稍欠溫柔感性﹐在技巧上雖然揮灑自如﹐但在感情上彷彿未盡完美。

Freddie 亦由《Rent (吉屋出租)》另一名舊將 Adam Pascal 擔綱演出。Pascal 在《租》中飾演吉他歌手 Roger﹐聲線粗豪﹐在劇末獨唱一曲《Your eyes》﹐技驚四座。Pascal 亦曾是Elton John 百老匯音樂劇《Aida》的 Radames﹐都是飾演一些剛陽氣較重的角色。Adams 和 Menzel 在入行前已是朋友﹐在《Chess》再度合作﹐可見深厚的默契。

這次Anatoly 一角落到了 Josh Groban 的手上﹐事前很多人都不知道 Groban 能否勝任。雖然 Groban 的歌詣受到廣泛認同﹐然而音樂劇始終是另一種演藝媒體﹐年青的 Groban 能否投入角色﹐演活蘇聯變節棋手的內心鬥爭﹐委實讓人揣測不定。幸而 Josh Groban 全力以赴尚算勝任﹐尤其獨唱《Anthem》一幕﹐感情精準細膩﹐雄渾的歌聲讓人汗毛倒豎﹐和 Menzel 的數場感情戲﹐也教人信服。

整體而言﹐演唱會的演出十分精彩﹐雖然劇目本身仍有一定的瑕玭限制﹐然而優秀的歌手傾力演出﹐讓音樂劇殿堂增添另一部瑰麗戲寶。

題外話﹐《Anthem》一曲曾被林子祥改編為《國旗》﹐收錄於1989年的《長青歌集》之內。二十年前阿Lam正處頂尖狀態﹐唱功了得。雖然同曲異詞﹐仍是那麼蕩氣迴腸。

9.16.2009

從頭一次

十年代末美國有一部頗流行的電視連續劇《Buffy the Vampire Slayer》。故事發生於一所加州中學。這所中學赫然建於地獄通道之上﹐是以妖魔鬼怪都在校園出現﹐為禍人間。監製兼編劇曾說﹐不少人中學生涯活脫就是地獄﹐是以才有如此不假思索﹑順手拈來的構想。我的中學生涯尚算托賴﹐最不如意的日子﹐還是那六年的所謂小學教育。

回顧那六年﹐可以說是一場 rude awakening﹐思言行為彷彿過份早熟。
這種早熟﹐與少年老成無關是世態經歷得太早﹐換來一種難以言喧的悲涼。

在家裡是老么﹐也是獨子﹐難免萬千寵愛在一身。因父母管教頗嚴﹐太循規蹈舉﹐就不識得人世的複雜。入讀小學後﹐學術智育的挑戰﹐尚可以將勤補拙﹐德育群育的衝擊﹐卻如驚濤裂岸。沒有受過欺負﹐嚐過了被欺負的教訓﹐學懂了以暴易暴﹐適者生存。某些同學在老師跟前一副咀臉﹐在朋儕前又是數副咀臉。目擊助紂為虐趨炎附勢的模範案例﹐不一而足。不過是幾個學分﹐教師片刻的青睞﹐不必如此現實。也許是一眾小孩子太聰明﹐也許不過是社會的縮影。格格不入的感覺十分寂寞。

三年級是自己成績和操行跌到谷底﹐那年的班主任曾對父母說﹕「這個孩子無可救藥﹐你們死心好了」﹐真是充份發揮了有教無類﹐春風化雨的精神。其實那時候十分自傲﹐不願意跟隨群眾遵守那些沒有意義的遊戲規則。想深一層﹐也許是內心寂寞的吶喊難以抑制﹐從反叛的行為上變相地向外界申援。

雖然自己的軌跡和身邊一些同學交疊﹐然而撫心自問﹐談不上朋友二字。真正嚐到朋友的滋味要到四年級。四年級換了新的班主任和新的同學﹐一切重新開始。P是那年的班長﹐和我本在一年級認識﹐輾轉來到這一年才重遇。我們是在籃球場上成為好朋友。數年前看《盛夏光年》﹐赫然從余守恆和康正行身上看到了一些自己的影子。如果沒有那一年的友誼﹐自己也許會更放浪離群。當然﹐我不認為和P的友誼是校方刻意的安排﹐因為那代表他們仍然在乎。教員室裡他們真正在乎些什麼﹐我被罰站的時候耳聞目睹太多了。

五年級的時候又轉了班級﹐和P再次分散﹐日子過得很糢糊。母親教誦《唐詩三百首》﹐反而戀上了葡萄美酒夜光杯的流麗詩章。六年級
彷彿漸漸開了竅﹐也遇上一些蠻有意思的朋友。自恃一些小聰明﹐成績不過不失﹐那一年有兩名老師照顧殊深﹐有點苦盡甘來。及後升讀直屬中學﹐再和P成為同班同學。那一段友誼又是另一段故事。

慶幸反叛的歲月來得早﹐當別人在慘綠少年時逆水行舟﹐自己已漫不經意地隨波逐流。到了現在﹐已是死豬不怕滾水燙。
也許﹐最值得重頭一次的是小學那一段日子。不必undo﹐fast forward 已經足夠。

____________________
同題作品﹐請參閱 兩周一聚

9.12.2009

《マクロス Frontier》的鏡子效應

紀念《超時空要塞 マクロス》銀禧(!)之慶﹐河森正治在2008年夏天推出了《マクロス Frontier》﹐令這個長青系列多添一段響徹天際星座的傳奇。

在沒有購買這套藍光碟系列前﹐曾經有點擔憂。雖然對上面世的《Macross Zero》攀回《Macross Plus》的水準﹐尤以戰機激鬥的場面精彩紛陳﹐只是電視連續劇《Macross 7》的人物及敵軍過於兒戲﹐看畢曾讓我對這個延續下來的超時空宇宙不存厚望。幸而監製河森正治既汲取了《Macross 7》的教訓﹐也參考了《Macross Zero》的成功元素﹐《Macross Frontier》被稱為銀禧紀念作﹐絕對當之無愧。

故事圍繞太空移民船在銀河系裡遇上機甲昆蟲形式的生物﹐孤軍作戰。機甲昆蟲的溝通波場能超越時空﹐是以能在同一時間在宇宙不同的角落﹐執行蟲后的使命﹐也能同時適應太空移民船艦隊的武器﹐提升戰鬥能力。這場損失鉅大的戰爭背後﹐當然隱藏著一個令人髮指的陰謀﹐人蟲雙方如提線木偶﹐身不由己。兩名年輕的女主角(ランカ‧リ(李蘭華)Sheryl Nome)的歌聲﹐均擁有左右昆蟲溝通波場的能力。故事的高潮部份﹐也是破斧沉舟的存亡一戰﹐雙方均以「歌姬催戰」的方略﹐銀河系裡頓時短歌相接。到底太空移民船一眾市民能否找到可以安居的星球結束漫長的旅程﹐苦戰的命運如何﹐男主角早乙女 アルト和兩名女主角的三角感情如何了結﹐故事自有交代。

喜歡這個新電視連續劇的原因﹐除了硬件(戰鬥場面)紮實﹐故事的發展也算流暢及層次分明。從中學生無憂無慮的階段﹐至三名主角被捲入了水深火熱﹐性命危於一旦的宇宙戰爭﹐描劃了人物的成長過程。最令人感動的地方﹐莫過於監製刻意營造的「鏡子效應」﹐將過往《マクロス》系列裡的經典元素重新安排一次在這個故事中出現。


第一集裡男主角早乙女 アルト和女主角之一的李蘭華邂逅不久﹐便上演了一幕空中營救的動作sequence心水清的觀眾都能記起原版《マクロス》及劇場版《マクロス‧愛‧おぼえていますか (可曾記起愛)》裡一条輝營救林明美的經典場面。



類似的鏡子案例還包括超時空小姐競選﹐銀河巨星 Sheryl Nome (師法《マクロス Plus》裡的Sharon Apple)﹐和主角亦師亦友的オズマ‧リ (Ozma Lee) 在空中腹背受襲 (呼應原版裡福卡少校)﹐及以歌聲令敵軍甘願變節﹐襄助主角共同卻敵......案例不勝枚舉。雖然這些元素都曾經在稍前的故事出現﹐
令人感到似曾相識﹐然而劇情峰迴路轉﹐有些時候頗出人意外﹐不致自我重複﹐顯出了監製的苦心孤詣。



既然是《超時空要塞》﹐自然缺少不了少女J-pop。老實說﹐為了這套電視劇集所寫的歌曲﹐乏善可陳﹐唯獨李蘭華重新演繹三首系列裡的名作﹐令人既感慨亦驚艷。如上的片段﹐李參與超時空小姐競選時﹐表演一曲《我的男朋友是飛機師(私のかれはパイロ-ト)》﹐勾起了很多回憶。中島愛的歌聲清澈暸亮﹐沒有飯島真理全盛時期的嬌楚尖銳﹐別有風格。

緊扣《Macross Zero》的餘韻﹐劇中李蘭華不時清唱《アイム》﹐寧謐出塵的歌聲和麻木的戰爭出現了極大的反差。



故事劇集畫龍點睛之作﹐莫過於在最後一戰時放出的全新版本《愛‧おぼえていますか》﹐中島愛全新的演繹﹐配上激戰的場面﹐《超時空要塞》的精髓矍然重現。



雖然經典可一不可再﹐回憶總是溫柔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關於《超時空情意結》。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