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2009

我的志願


本周命題是「我的志願」。好吧﹐要是時光倒流﹐又不必顧及小學老師是否欣然收貨﹐我想以下一篇﹐應該是我的肺腑之言。
____________

的志願是成為198X年的香港小姐﹐代表香港遠赴X國﹐參選環球小姐(或國際小姐/世界小姐﹐來者不拒)﹐宣揚香港旅遊事業﹐為六百萬港人爭光(當時人口)。雖然一年的任期霎眼便過去﹐但我對卸任後的日子充滿把握﹐如果不能馬上嫁入豪門的話﹐我會「考慮」加入娛樂圈﹐歌影視播廣告五棲。再退一步﹐如果條件合理﹐我不排除拍攝藝術照片或在電影中作出突破性演出。總括而言﹐我會積極努力實現七年內賺夠上岸的大計。

首先我對自己的條件極具自信﹕自幼在香港長大﹐肄業於港島區某校﹐說得一口標準流利的懶音(如﹕痕身銀寒)﹐身高五呎三吋﹐沒有整容 (箍牙不算罷﹖)﹑三圍沒有任何人工僭建 (室雅何須大﹖)﹑尚未結婚﹑膝下無兒無女﹐身家清白。八歲的時候﹐曾受星探賞識﹐和其他二十位小朋友拍過「益力多」廣告。在學校裡我活躍於話劇組﹐曾演出青春校園音樂劇《紅豆放縱貪貪貪》中的女主角鮑憶嫻 (當時的男主角是港島區名校學生李黑芹)。

在選美期間﹐我會暗中犯眾憎博出位﹐冒求日日見報﹐然後楚楚可憐地在記者面前澄清被屈﹐暗示大熱門無的放矢﹐刻意中傷。又會熱心幫助其他佳麗「意外」走光﹐或聘請私家偵探為她們起底﹐協助官方宣傳活動。

我最有信心的﹐就是接受司儀何B訪問的問答環節。我自忖美貌與智慧爆燈﹐不管他問我什麼問題﹐我一概以「汪阿姐」或「黃腳雞」回答。

當司儀宣佈我是新任港姐冠軍的時候﹐我會急不及待讓上屆冠軍 (即過氣港姐) 為我戴上后冠﹐然後披起戲院絲絨窗簾布般的斗蓬﹐演胸收肚﹐妖場一周﹐接受在場觀眾此起彼落﹑炒蝦拆蟹的祝福。

的志願是成為香港小姐。
________________

周日名采同題作品﹕

~ 阿力仕魂的竊竊私語
~ Wordy
~ 師奶愛美麗

1.28.2009

Les Chansons d'Amour

里活和法國在2007年不約而同地拍攝了一部以戀曲作為主題的音樂劇電影。很多人都看過荷里活的《Across the Universe》﹐導演Julie Taymor 花盡心思將 The Beatles 的鑽石名曲串成一個發生於六十年代的故事﹐以歌聲訴說大時代的風起雲湧戀人們的悲喜離合。法國的 《Les Chansons d'Amour (Love Songs)》則較鮮為人知。

導演 Christophe Honoré 自編自導﹐手法寫實入世﹐有著法國電影慣見的細緻及韻味。一如《Across the Universe》運用現成的音樂素材﹐Honoré 將法國流行音樂家 Alex Beaupain 的歌曲重新編排
融入故事。雖然主角常以情歌代替對白﹐但導演卻沒有取用百老匯式的狂歌熱舞﹐使故事發展保持自然流暢﹐不致斧鑿痕跡累累或以眩目的場面忽略了角色的感情。

Les Chansons d'Amour》的劇情錯綜複雜﹐ 無非為了探討世上男男女女多面體的戀情。男主角 Ismaël 周旋於女友Julie 及同事 Alice 之間﹐但對他們的愛戀都沒法完完全全地投入。那種欲斷難斷﹑進退為谷的局面﹐令Julie 和 Ismaël 困惱異常。後來 Ismaël 失去 Julie﹐被回憶折磨無法釋懷﹐卻遇上對戀愛充滿幹勁的大學生Erwann。究竟 Ismaël 會否嚴詞拒絕 Erwann﹐一心對Julie 念念不忘﹔還是會被Erwann 鍥而不捨的情打動﹐甘願下注賭一鋪﹖

這部電影男主角多情迷惘的個性﹐深受法國新浪潮導演François Truffaut 所塑造的 iconic 人物 Antoine Doinel 影響而音樂劇的風格則受 Jacques Demy 的《Les Parapluies de Cherbourg》所啟迪﹐可說萬法歸宗﹐承先啟後。誠然整部電影的節奏有點緩慢﹐結構也略見鬆散﹐然而男主角 Ismaël (Louis Garrel 飾) 酷似吳彥祖﹐而當 Erwann (Grégoire Leprince-Ringuet 飾) 在電影的第二部份出場後﹐故事開始變得有趣。如老鼠和貓的戀愛遊戲﹐勇字在心頭。

以下是Ismaël 及Erwann 的對唱片段﹐Erwann 希望 Ismaël 能放開懷抱﹐重新接受戀情的萌芽。


As-tu déjà aimé 你有沒有曾經愛過

Erwann:
As-tu déjà aimé 你有沒有曾經愛過
pour la beauté du geste 只為好好愛一回
As-tu déjà croqué 你有沒有曾經咬過
la pomme à pleine dent 滿滿一口的蘋果
Pour la saveur du fruit 只為品嚐果實
Sa douceur et son zeste 它的柔軟和鮮美
T'es tu perdu souvent 有沒有常常讓你感到迷失

Ismaël:
Oui j'ai déjà aimé 有﹐我曾經愛過
pour la beauté du geste 只為好好愛一回
Mais la pomme était dure 但蘋果太過堅硬
je m'y suis cassé les dents 連牙齒也咬掉
Ces passions immatures 那些青澀的激情
Ces amours indigestes 那些難以消化的愛戀
m'ont écoeuré souvent 常常使我不適
Erwann:
Les amours qui durent 但長年的苦戀
font des amants exsangues 使人筋疲力竭
Et leurs baisers trop mûrs 他們過熟的熱吻
nous pourrissent la langue 腐壞於舌上
Ismaël:
Les amour passagères 但匆匆的戀情
ont des futiles fièvres 只帶著無疾而終的高熱
Et leur baiser trop verts 及太嫩綠

nous écorchent les lèvres 摩擦著我們的兩唇

Car a vouloir s'aimer 如果你想愛戀
pour la beauté du geste 只為好好愛一回
Le ver dans la pomme 蘋果裡的蛀蟲
Nous glisse entre les dents 會滑進我們的齒縫
Il nous ronge le coeur 蠶蝕我們的心窩
Le cerveau et le reste 我們的大腦及全身
Nous vide lentement 慢慢把我們

Erwann:
Mais lorsqu'on ose s'aimer 但當我們敢於戀愛
pour la beauté du geste 只為好好愛一回
Ce ver dans la pomme 這蘋果裡的蛀蟲
qui glisse entre les dents 滑進我們的齒縫
nous embaume le coeur 能芬芳我們的心

Le cerveau et nous laisse 我們的大腦及留給我們
son parfum au dedans 瀰漫五內的幽香
Ismaël:
Les amours passagères 但匆匆的戀情
font de futils efforts 只是徒勞無功
Leurs caresses ephémères 那些過渡的撫慰
nous faitguent le corps 能使我們精疲力盡
Erwann:
Les amours qui durent 長年的苦戀
font les amants moins beaux 使戀人不那麼美麗
Leurs caresses, à l'usure 他們的撫慰﹐磨蝕
ont raison de nos peaux 卻只有皮膚那麼淺薄

你有沒有曾經愛過﹐只為好好愛一回﹖

1.25.2009

新春愉快

比紐約﹐我們居住的地方﹐大年初一還是要照常上班﹐所以沒有什麼農曆新年的節日氣氛。大城市如多倫多﹑溫哥華﹑蒙特利爾﹑卡加里﹑愛蒙頓都會有一些社區形式的慶祝。我們小村的唐人街嘛﹐就只有一個block多一點﹐沒有什麼瞄頭可言。這個周末有點忙﹐聚會推遲了。一早起來陪T看CCTV 春晚直播﹐每年我也當是文化體會﹐看懂看不懂﹐一切照單全收。只是中國人說話嗓門大真是民族特性啊﹐有點哭笑不得。

不少網友寫了一些過年時的童年拾憶﹐筆觸細膩﹐令人產生共鳴。今年偷閒(也不如藏拙)﹐留待明年才分享。在此恭祝各位

新春愉快
牛滿屋

1.24.2009

游離


突然放慢了速度。極目四顧﹐仍看不見旅程的目的地。前路茫茫的惶惑﹐陡然而生。

大環境大氣候下﹐人人各自彪悍地奮勇向前﹐疲於奔命地競賽。然而競賽背後的意義究竟是什麼﹐仍然幃幕如深﹐常人難以參透。隨波逐流太久﹐也許不進則退已是定理﹐自省也是枉然。

默默地游離於孤獨和人群之間﹐不知道渡過了多少日子。是渡日如年﹐還是渡年如日﹐感覺都沒有什麼差別。彷彿再也不能繼續走下去的時候﹐他突然來到一面橫涯無際的圍牆前。這就是旅程的終點了嗎﹖沿途探索的過程是那麼貧血蒼白﹐他自愧一事無成﹐不禁悵然若失。

面對圍牆﹐他閉上眼睛﹐鼓起勇氣伸手觸碰。熾熱的牆垣閃起了一線耀目的強光。一道裂縫漸漸張開﹐雖然只能僅僅讓他容身﹐但他抓緊了機會﹐抽身而入。牆外的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他已經置身事外。

圍牆內﹐一片嶄新的天地矍然展開﹐他若有所悟。揭罷了一頁﹐更精彩的一頁原來才剛剛開始。
________________

周日名采同題作品﹕

~ 阿力仕魂的竊竊私語
~ Wordy
~ Staaaaaar~ 詩語記事本
~ 小白新天地

1.22.2009

赤子

﹐你好﹐很久沒有聊天了﹐近況還好吧﹖今天應該好好和你敘敘舊﹐白天工作太瑣碎﹐日子又過得太快﹐錯過了就太遺憾。還是那麼喜歡在海灘玩沙嗎﹖去年﹐我們去了美國南加一次﹐看見久別了的太平洋﹐彷彿有回家的感覺。沿著海岸線從SD北上LA﹐途經不少風光明媚﹑特色各異的沙灘。雖然行色匆匆﹐沒有機會在一處地方多留﹐但偶爾會想起你獨個兒玩沙的那股傻勁。記得在泥沙上「大興土木」的同時﹐你在專心不二地建設著一片屬於你的天地﹐在那片天地裡忘形地尋找幸福快樂﹐直到父母帶你回家為止。你的要求素來很簡單合理﹐也十分容易感到滿足。走過了這麼多年﹐我想我沒有讓你失望吧﹖是的﹐有些夢的確沒有造完﹐也有一些抱負沒有實現。不過﹐如果沒有放棄理想中那些﹐便得不到現在手裡實實在在的這些。摔倒了爬起來﹐兜兜轉轉﹐還是得著多於失去。

嗯﹐我的現狀不過不失﹐謝謝。父母的身體還可以﹐人到了某一個年紀﹐總會出現一些健康問題﹐但比較起來﹐還是頗幸運的。是﹐姊姊的囡囡跟她小時候長得一模一樣﹐儘管那些懶洋洋的神態都是姊夫
遺傳。不錯﹐我的髮線是有點後退了。不過看著你﹐發現不過是回到起點而已﹐算是不賺不蝕﹐收支平衡。慶幸走了一陣子的路﹐心沒有變得太硬﹑人沒有變得過份精明﹑眼睛仍然看到你的世界﹐跟你還沒有變成陌生人。 我今天還是要上班﹐不能藉故開小差﹐好像下班後會吃一頓飯。這個周末我們本打算開長途車回去和家人過春節﹐但周末會下大雪﹐只好作罷。看看豬朋狗友要不要來我們家團年聚會。

不跟你多聊了﹐好好回家慶祝吧。(還有﹐小心沙子跑到屁股裡去﹐回程時挺難受的)。

1.19.2009

轉新

歌新唱是中外樂壇常見的現象。二次戰後的二﹑三十年內﹐經濟漸漸起飛﹐娛樂事業隨之蓬勃起來。當時的音樂製作尚未進入黃金時期﹐作曲填詞人有限﹐一首好歌由不少人反覆傳唱。也有通俗歌手靠唱別人的歌(口水歌) 起家。到了七﹑八十年代﹐香港樂壇開始百花齊放﹐經典金曲逐年遞增﹐將舊歌脫胎換骨重新翻唱﹐也成為了歌手和音樂人推陳出新﹑搞搞新意思的招數之一。

這類創意式的「老翻」﹐大致可以分作三大種類。


第一類是唱作人將寫給別人的名作拿回來重新演繹﹐自己也來過一過癮﹐如﹕倫永亮的《不要重播》﹑陳百強的《戀愛預告》﹑盧冠廷的《最愛是誰》﹑王菀之的《我真的受傷了》及《狼來了》等。


第二類是特意向一位歌手或音樂人致敬﹐如林憶蓮的《難忘你》及《情人》﹑容祖兒/陳奕迅的《幾許風雨》﹑張國榮的《似水流年》﹑郭富城的《疾風》﹑及李克勤的《左右手》等。


第三類則是歌手對某些舊作情有獨鍾﹐透過監製及編曲家的改編及製作﹐像新歌一般收錄於新專輯內﹐如葉蒨文的《不要對他說》﹑古巨基的《愛變了世界襯衣》及李國祥的《願》等。至於夏韶聲和趙學而﹐他們的《諳》和《聽》﹐更以爵士樂編曲晉身發燒天碟的行列。

然而珠玉在前﹐要破除聽眾先入為主的觀念﹐談何容易﹖倘若歌手及監製藝業不凡﹐的確能將原素材融入個人音樂風格﹑易筋洗髓﹐帶來全新氣象﹐令人眉飛色舞。有些作品 (姑罔不直接指明)﹐要不是a) 選曲出了嚴重問題﹐b) 監製有意(或無意)靠害﹐便是 c) 歌手力不從心 (不自量力﹖); 得出來的效果﹐輕則淡而無味﹐徒勞無功﹔重則自取其辱﹐令人髮指 。
選來以下十首曾經收錄於專輯之內的翻唱作品﹐就算超越不了原版﹐最少也能分庭亢禮﹐獨當一面。

10 《傻女》
衛詩 (2007)
曲﹕ 詞﹕林振強
/監製﹕雷頌德
原唱﹕陳慧嫻 (1988)

不管多少人對於嘜Lui 的音樂有多抗拒﹐我覺得他為衛詩(阿蕉)打造的這一首新版的《傻女》﹐如快雪初晴﹐令人精神為之一振。呸詩娜的原版是八十年代的經典﹐以楚楚憂怨見稱﹐感覺卻有點沒完沒了。阿蕉的techno 跳舞版則妖艷不可方物﹐完全是疾走偏鋒之作。和原版可說一正一反﹐各具特色。你喜歡穿
「毛衣」還是穿「內衣」傻女

9 《梨渦淺笑》 草蜢
(1992)
曲/詞﹕許冠傑
編曲/監製﹕楊振龍
原唱﹕許冠傑 (1976)

1992年許冠傑「光榮引退」引來了華星﹑寶麗金兩大唱片巨頭傾巢而出﹐推出致敬合輯﹐短兵相接。這兩張合輯分別名為《華納群星難忘您》和《光榮引退匯群星》﹐華納雖以林子祥﹑SL﹑葉蒨文﹑Beyond﹑陳百強﹑杜德偉﹑鍾鎮濤﹑呂方﹑太極等雄師掛帥﹐卻又拖拉著散兵游勇如何婉盈﹑劉錫明﹑曾航生及蔡立兒之流﹔寶記則出動到徐小鳳﹑譚詠麟﹑蔡國權﹑陳慧嫻、張學友﹑黎明﹑李克勤﹑關淑怡﹐黃凱芹﹐新人只有小花三朵(劉小慧、周影、黎瑞恩)﹐ 以卡士而論﹐寶記贏了不只數個馬鼻。

寶記的合輯裡﹐草蜢的《梨渦淺笑》由楊振龍監製改編﹐是一首 "souped-up" cha cha﹐充滿電子色彩﹐更混入了《忘情森巴舞》的sample﹐一聽便知道是草蜢風格的作品。和何婉盈及Twins的版本相比﹐草蜢的版本簡直上了神檯。


8 《暗湧》 黃耀明 (1997)
曲﹕陳輝陽
詞﹕林夕
編曲﹕梁基爵@人山人海
監製﹕人山人海
原唱﹕王菲 (1997)

個人而言﹐舊歌翻新如果不能為原素材帶來全新的衝激及氣象﹐只以一首好歌來博取聽眾的注意力﹐歌手不如閉門唱K好了。新的衝激又不能太不靠諧﹑漠視歌曲的訊息﹐和歌詞裡想要表達的感情有所違悖。然而要在固有的軌道上另創新風向﹐的確是值得令人讚許的嘗試。

《暗湧》是菲1997年《玩具》EP 中的第一軌﹐一如行雲流水的鋼琴前奏﹐已將歌曲 piano ballad 的氣氛調定得入形入格﹐充滿張力﹐配以菲疏離而空明的唱腔﹐整首作品的感覺像一具淡雅清麗的玻璃彫塑﹐抽象精巧﹐折射流光﹐卻又極容易墮地粉碎﹐將林夕歌詞裡那些對愛情的抒發﹐發揮得灑脫莫名。同年黃耀明及人山人海將這首作品改頭換面﹐賦予嶄新詮釋﹐除了將節奏調慢外﹐人山人海把piano ballad 換成另類抒情搖滾的曲風﹐將原版的痕跡盡數清除。尤以電子結他/Bass為主的配樂﹐為作品增添了七分凝重和三分弔詭。黃耀明的演繹難度也許不及菲的原版﹐然而卻承接一貫獨特的個人風格﹐堪稱一首歌曲兩個版本﹐一時瑜亮。


7 《薔薇之戀》 林憶蓮 (1991)
曲﹕鄺天培
詞﹕周聰
編曲﹕唐奕聰
監製﹕許願/林憶蓮
原唱﹕尹芳玲 (1969)

兩年前自己在《紛紛飄落的日子》系列裡﹐曾經花過一些篇幅介紹過這首作品﹐也順道淺談了香港播音劇的發展歷程﹐敬閱拙文尹芳玲的版本一如六﹑七十年代國語流行曲式﹐以樂隊伴奏﹐唱腔也較接近美聲演繹﹐正經八百﹐目不斜視。SL的《薔薇之戀》﹐最誘人的地方﹐則在於編曲﹐主唱及和聲三部份。 唐奕聰自《埃及玫瑰》後﹐為 SL 編出了另一首出色的作品﹕九十年代的 drum and bass 加上 hip house 的程式及編排﹐將傳統的流行曲旋律引進一個嶄新的境地。Dick Lee 和唐的鍵盤兀帶有一種七十年代的 disco 感﹐放諸現今一片 retro 熱潮下﹐依然流行受落。SL的一把假音靚聲完美無瑕﹐比之《情人的眼淚》﹐更為進步。歌聲中那一種嫵媚曼妙說不出的迷人。Dick Lee 的和音﹐令我想起六十年代某些巴黎歌曲(香頌)﹐當然節奏要up beat 得多。

原來《野花》專輯裡的《薔薇之戀》﹐並不是第一個版本。 Linus 在他的blog 曾指出﹕
〈薔薇之戀〉第一個版本不見天日,當年在收音機只錄了半首,仲有黃志淙夾歌...商業一台91年同名廣播劇主題曲,編曲的骨幹大致相同(只聽半首不敢作實),我的估計是最初只為那個廣播劇而唱,搵唐奕聰編曲,然後《野花》因利成便,但為了貫徹 Dick Lee flavor,based on 原有編曲修改:例如第一版 intro 比較像伊甸園(唔知有冇夏娃...),鋼琴同小提琴帶出懷舊 feel;album version 個 beat 就比較勁,時代感重好多,再加埋 bababalababala... 讓憶蓮與 Dick Lee 年頭唱到年尾(勁過 Don & Mandy:)不過兩個版本都有 CoCoCoCome On...
據聞SL那個早期的 radio version﹐還出現了一些國語發音的瑕玼﹐在專輯版本都被SL糾正過來。去年SL巡迴演唱會的曲目﹐包括了《薔薇之戀》。SL的現場表現無懈可擊﹐只是2008年的編曲版本﹐也是一首 "souped-up" cha cha﹐論音樂創意及整體效果﹐卻及不上1991年專輯版本了。



6 《但願人長久》 張國榮 (1989)
曲﹕盧冠廷
詞﹕唐書琛
編曲﹕盧東尼
監製﹕梁榮駿
原唱﹕盧冠廷 (1988)
《Salute》的概念專輯﹐顧名思義﹐是誠心地向樂壇出色的音樂人作出致敬。當然張翻唱任何一首歌曲﹐都有他的個人風格。然而我覺得很多作品﹐我還是喜歡原版多一點﹐包括《童年時》﹑《滴汗》﹑《似水流年》﹑《雪中情》﹑《這是愛》等﹐不為什麼﹐只是先入為主。然而﹐在以前盧冠廷的網誌主題談及﹐十分喜歡張版的《但願人長久》。盧是創作音樂人﹐但我對他全盛時期的唱腔有點消化不了﹐不是每一首歌的演繹方法都能照單全收。然而張版將那份星空茫茫﹑悲天憫人的意境﹐從充滿磁性的歌聲脈脈地流露﹐端的觸動人心。更值得一讚的是﹐張版出色的地方﹐並不倚靠顛龍倒鳳的編曲﹐全靠他的感情和聲線的表達﹐確實真金不怕火煉。

5 《星光的背影》 林子祥 (1985)
曲﹕林子祥
詞﹕鄭國江
編﹕鮑比達
監製﹕林子祥
原唱﹕徐小鳳 (1982)

小時候家裡也有不少徐小鳳的黑膠唱片。那時候除了許冠傑的專輯 (父母擔心我們聽了《半斤八兩》﹑《賣身契》﹑《佛跳場》等會「出口成文」)﹐林子祥﹑羅文﹑徐小鳳﹑關正傑﹑鄭少秋等天皇巨星都是我們唱片架上的常客。1982年離開新力唱片轉投康藝成音後﹐徐小鳳一洗本土歌手平民親切的形像﹐開始披上比宮廷服束還要光芒璀璨﹑鑽飾生輝的華麗舞衣 (當中有一張玉照仍保留宮筆侍女的小鳳仙裝﹐然而雍容意態不減宮廷服)。第一張在新公司推出的專輯名為《徐小鳳全新歌集》﹐厚厚的相冊﹐濃妝盛服﹐混音製作水準超班﹐「不惜工本」四字赫然躍現黑膠唱片的坑紋之上。這張專輯走紅的作品﹐到現在仍有很多人記得起﹕《星星問》﹑《愛和夢》﹑《隨想曲》﹑《破曉時份》﹑《少年人》及《三分七分》。還是小學生的我﹐對於盛極一時的《隨想曲》﹐只感到遙不可及﹐而且日聽夜聽﹐出現了審美疲勞。反而林子祥作曲鄭國江填詞的《星光的背影》有一種遠離塵囂﹑乘風而去的逍遙。《星光的背影》和《隨想曲》的主旨其實異曲同工﹐只是前者抽象﹐後者通俗﹐可說各適其式。林子祥在他的《85特輯》翻唱了三首寫給別人的作品﹕《仍然記得o個一次》)﹑《零時十分》﹑及《星光的背影》﹐當中《星光的背影》最得我心。稍前提及﹐徐小鳳的演繹故然風格獨特﹐阿Lam在這張專輯中拿來翻唱﹐也同樣出眾﹐尤其末段的ad-lib﹐暸亮縈繞﹐將歌曲的韻味延續。具有真正實力的歌手便有這樣的能耐﹐草木皆可成劍﹐不會活在別人星光的背影下﹐自有燦爛光輝。

4 《但願人長久》 王菲 (1995)
曲﹕梁弘志
詞﹕蘇軾
編﹕辛偉力
監製﹕梁榮駿
原唱﹕鄧麗君 (1983)

很多人對於FW的致敬專輯《菲靡靡之音》推崇備至﹐我覺得不無道理。誰都知道鄧麗君是FW的偶像﹐對於FW的個人風格及音樂路向有莫大的影響。維基百科已將《菲靡靡之音》的誕生始末細細道來﹐包括命題的微妙之處﹐也就不在這裡拾人牙慧了。菲版《但願人長久》的旋律和原版的改動不大﹐菲的演繹既帶有個人風格﹐卻也有鄧的餘韻﹐而且聽得出菲的確用心演繹﹐沒有掉以輕心。菲版最令人難忘的地方﹐當然是辛偉力豐富華美的弦樂編排﹐如寶盒頃開﹐滿室幻彩流動﹐瑰麗無方。舊歌翻唱要有這種水平﹐方算值得。

3 《情人的眼淚》 林憶蓮/Dick Lee (1991)
曲﹕姚敏
詞﹕陳蝶衣
編曲/監製﹕Makoto Kubota / Dick Lee
原唱﹕潘秀瓊 (1958)

《情人的眼淚》不是Dick Lee 第一次改編國語流行曲。《Asia Major》前一張專輯《Mad Chinaman》裡﹐Dick Lee 改編了兩首潘迪華的作品﹐一首名為《叮噹歌》﹐另一首名為《Wo Wo Ni Ni》。為什麼改編潘迪華呢﹖李媽媽原是星洲華僑﹐一向酷愛粵語及國語流行曲。Dick Lee 自小受母親的音樂喜好薰陶﹐也為了博母親一粲﹐於是改編了李媽媽偶像潘迪華的歌曲。Dick Lee 深感當時新加坡的女歌手的曲風太現代化﹐沒有誰可以勝任翻唱這兩首歌曲。曾經想過誠邀住在香港的潘迪華出山﹐但又未免唐突和費周張。Dick Lee 心生一計﹐邀請了李媽媽在專輯中作 guest appearance。李媽媽雖然從來沒有灌錄過唱片﹐然而唱腔傳統溫婉﹐錄音過程極為順利。李媽媽的歌聲與 Dick Lee 重新編曲﹐令《叮噹歌》起了意想不到﹑今古對比的作用﹗到了《Asia Major》﹐Dick Lee沿用這個概念﹐改編了另一位潘姓女前輩的金曲﹐正是潘秀瓊的《情人的眼淚》。至於SL和Dick Lee的初遇﹐請參見SandyandMe 的《許愿回憶錄》。

Dick Lee 不愧是音樂奇才﹐將一首大眾耳熟能詳的國語流行曲﹐融入九十年代初的電子R&B 曲風﹐再加插一段英語和唱部份﹐加上SL婉然鶯語般的歌聲﹐古今中西的音樂元素﹐如金風玉露一相逢﹐精彩萬分。

在他的英文自傳《Adventures of the Mad Chinaman》裡﹐Dick Lee 述及了一段關於他在1991年SL「意亂情迷」演唱會中合唱《情人的眼淚》的趣事﹐讓我簡單地翻譯一下﹕

當晚的精彩部份是《情人的眼淚》。台上的燈光變換﹐Sandy坐在一張法式長椅上暗自哭泣 (那部份是有一丁點劇情的)。在後方﹐我踏著升降台徐徐冒起﹐當我差不多完全亮相的時候﹐我用最sexy的聲音含糊地說﹕「Sandy 你唔好喊啦﹗」(可惜我的粵語發音爛透了﹐引來前排觀眾駭然失笑。)

當笑聲沉寂下來﹐我完全現身於台上。當時﹐我穿著一襲燦白飄忽的襯衣﹐和 Jean Paul Gauthier 所設計的黑色鑲金絲﹑西班牙鬥牛勇士長褲﹗哈﹐白衣黑褲﹐ 整個人看來﹐就像一根會走路的臘燭﹗這種打扮是有點誇張﹐不過香港的觀眾素來要求嚴格﹐不這樣打扮不足以滿足他們的期望。我慢慢步下台階 (啊-該死的褲子﹐太緊啦﹗) 然後走近Sandy﹐口中不太浪漫地唱著 ba-ba-da, ba-ba-da﹗

接著我和 Sandy 圍繞著對方走了好幾圈﹐差不多走到一起的時候又分開。到最後我們終於走到一起擁抱﹐可惜那時又是我滿口高唱 shoo-de-doos 的時候! 唉﹐好不浪漫﹗ 不過觀眾卻十分喜歡這段表演。

從「意亂情迷」演唱會後﹐差不多所有華語世界都知道我是誰 (我是這樣想的)。

2 《忘記他》 關淑怡 (1995)
曲/詞﹕黃霑
編曲﹕ Donald Ashley
監製﹕葉廣權
原唱﹕鄧麗君 (1980)

當然要談舊歌翻唱﹐到目前為止﹐我認為最令人驚喜的﹐莫過於SK的《"EX" All Time Favourites》。整張專輯十首作品都完全擺脫原唱者及原版的風格 (也許沒有譚詠麟及張學友的參與會更好)。一如封套的照片﹐音樂的風格透明飄忽﹐泛現一片空明靈澈﹐如觸碰玄冰﹐美得讓人心寒。好幾首作品裡 SK以自己的多部和聲大顯唱功﹐尤以《忘記他》為最。鄧麗君的原版﹐溫婉柔和﹐楚楚動人﹐加上半鹹淡的粵語﹐別有一種繫人心處。SK的新版充滿迷幻弔詭﹐清冷的歌聲跌宕錯落﹐令人陶醉迷失於音樂裡﹐甘願萬劫不復。《忘記他》更是《墮落天使》不可或決的一部份。相比之下﹐我更喜歡國語版的《可惜》﹐迷幻曲風陡轉acoustic﹐換來是更動人更絲絲入扣的表達詮釋。

1 《明星》 葉德嫻 (1981)
曲/詞﹕黃霑
編曲/監製﹕陳永良
原唱﹕張瑪莉(《當你見到天上星星》) (1977)

如果問我「舊歌翻唱」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我會毫不猶豫地說﹐《明星》應該是最佳的例子。
這首本名為《當你見到天上星星》的電視劇主題曲﹐由張瑪莉主唱﹐最初收錄在《佳藝電視節目主題曲精選》的合輯內。只是這首單曲剛剛面世的時候﹐沒有人注意。甚至連作曲/填詞家曲作家黃霑也由衷感激:「葉德嫻把歌重新注滿感情,且用非常自由的方法演繹,還收錄在個人大碟裡!《明星》,因此,出了生天。」
這首作品後來有不少歌手傳唱﹐包括張國榮﹑譚詠麟﹑梅艷芳﹑夏韶聲﹑劉德華﹑陳麗詩﹑郭富城﹑古巨基﹑吳浩康……難以勝數。只因為葉德嫻﹐重新灌錄﹐這首歌才會成為不朽的「明星」。

1.17.2009

都忘記得起

世紀某香港電影有一名句﹕人最大的煩惱﹐就是記性太好

總括而言﹐我是一個記性蠻好的人。
很多事情﹐像電影的片段﹐都記得很清楚。
父母曾說
小時候我對環境具有十分深刻的印象。
他們
只要帶我到過什麼地方﹐就算僅只一次﹐我都會記得。
上幼稚園囝囝班﹐
我已懂得連名帶姓寫自己的名字﹐還會在紙上
大寫特寫「阿B」﹑「阿倫」﹑「溫拿」等人氣名字自娛一番。
三年級唸乘數表﹐有點囫圇吞棗﹐但都是上課那天一教就會。

唸語文及歷史特別駕輕就熟。

四年級曾迷上《唐詩三百首》﹐雖然不致於過目不忘﹐
然而唸不上兩三遍便能倒背如流。
也許小時候記性好﹐自恃天聰﹐不懂得好好用功﹐
成績都只是不過不失﹐沒有名列前矛。
現在回看﹐就算名列前矛又怎麼樣﹖
年月荏苒﹐漸漸成長﹐一些朋友愈走愈近﹐
另有一些則免不了分道揚鑣。
這種情況第一次發生的時候﹐孤獨了好一陣子。
只因太計較誰是誰非﹐想得太多。
很多事情無法釋懷。
後來慢慢發現自己的身心平衡﹐來自家庭﹑工作﹑感情﹑健康﹑友情五個重要的元素﹐就像雜耍藝人拋到空中的五個色彩繽紛的圓球﹐懂得如何投接﹐才能把它們掌握自如。有時候某一個彩球墮地﹐便要彎身拾起﹐重新來過。

五年前﹐家父被醫生診斷﹐証實患了「痴呆症」﹐
我們一家人都受到影響。
這個診斷一點也不讓人意外﹐因為祖母同樣是「痴呆症」的患者﹐
我們從小和祖母共住﹐很清楚病情轉化的種種階段。
雖然醫學昌明﹐但「痴呆症」仍然是不治之症﹐藥物只能減慢病情的進展。
每隔一陣子﹐患者所失去的生活及思維技能﹐均難以逆轉。
有時候聽到一些人漫不經心地以「痴呆症」來開玩笑﹐總覺得很無知。
當你看到家人的溝通﹑記憶和決策能力一天一天被疾病磨蝕﹐便會慢慢發現記性好﹐原來不算什麼煩惱。
就像鳳梨罐頭﹐回憶也有一天會過期。

早已經說好﹐也許一天自己會步祖母及父親的後塵。
T常笑說﹕唉﹐老了啊﹐我會很辛苦的。
我常答﹕不要緊﹐現在對你糟一些﹐習慣了就好。
明天太遠﹐及時行樂吧。
現在每月回家﹐看到書架上一本又一本父親看過的學術書籍不無感觸。
雖然親友的名字﹑
日常生活的詞彙﹑
畢生的學識閱歷﹑
珍貴的回憶﹑
甚至很簡單很簡單的起居生活細節(如更衣﹑如廁) 都忘記得起
唯獨家人的關懷和愛護﹐父親仍能默默地感覺得到。
這已經很足夠。

________________

周日名采同題作品﹕


~ 阿力仕魂的竊竊私語

~ Wordy

~ James's Secret Garden
~ Staaaaaar
~ 詩語記事本
~ 鹿米館

1.15.2009

太初有道

父那邊叔伯繁多﹐自幼便在一個天主教大家庭長大。我在出生後五天便接受洗禮﹐連英文名字都是源出於慶生那天的守護聖人 (feast day of a patron saint)﹐可說一輩子和宗教 (天主教)甚有淵源。小學及中學期間﹐星期天都和父母到教堂參與主日瞻禮﹐曾經更是學校聖詩班的一員﹐活躍過一陣子。

因為本性疏懶不群﹐太多清規誡律不勝遵守﹐我樂於告訴自己形式並不重要﹐但求心之所安就是。雖然沒有認真地翻閱聖經多年﹐但我對舊約中的故事十分感到興趣﹐只覺得比《一千零一夜》更天馬行空。

去年某天辦完瑣事﹐約好打完羽毛球的T 在商場內會合。因為我提早到達﹐於是跑到書店打書釘。推介角落裡赫然放著這本《The Year of Living Biblically》。我看書通常蠻相信直覺﹐看了封面和封底的介紹﹐一目十行首數頁內容﹐覺得有趣﹐便會二話不說把書買下來。

這部書頗難歸類﹐因為它記載著作者 A. J. Jacobs 一項為期一年的宗教實驗﹐當中不乏學術研究﹑專家訪問﹐也記載著他每天生活的點滴及心路歷程。作者自幼便是名無神論主義者﹐後來受到家族裡一名前輩的宗教行為啟發﹐也希望藉著這個實驗幫助兩歲大的幼子建立正確的是非善惡觀念﹐於是覺得自己有必要給予宗教一個機會。然而他對於美國某些保守的宗教勢力頗不以為然﹐覺得有些神棍把聖經斷章取藝﹑言行自相矛盾。於是他大膽地作出一個構思﹐以一年時間將聖經裡所有規條及生活訓示悉數遵從﹐目的為了證明如果那些崖岸自高的傳導者真的對舊約新約聖經裡一切規條身體力行﹐大概應像他一樣﹐是名身穿長袍﹑滿臉于思﹑形跡荒誕的大怪人。而那些原教旨傳導者﹐則一如他們所指斥的罪人一般﹐對於聖經的規條也是挑三揀四﹑知而不行。

作者的筆尖流暢幽默﹐深入淺出﹐每一段故事都有一些領悟和得著﹐也使他從懷疑猜度的心態﹐慢慢謙卑誠懇下來。一年後﹐作者雖仍不相信造物主/神/主宰的概念﹐然而他對於宗教的目卻有更深刻的認識及體會。他專程訪問過的人物﹐千態萬狀﹐不可歸一﹐包括仍依照傳統方式生活的 Amish﹑務實的同志團契組織﹑猶太教的衣物質料檢察師﹑深信造物論/否定進化論的教徒﹑及呼風喚雨的電視福音神學傳導員等等﹐令人大開眼界。領略同一個蒼穹下﹐真是無奇不有。

1.12.2009

人有幾多天拾起改變

很想很想到電影院看這部 Gus Van Sant 的新作《Milk》﹐上周末終於如願以償。也許不是荷里活大片﹐在北美只是限量放映﹐所以在花旗國上映了差不兩個多月﹐好不容易才蓮步姍姍地大駕臨我們這個窮鄉僻壤。因為映時間配合﹐我們選擇市中心的影院﹐到了才發現原來又是可容納不過二百多人的小型放映室 (兩年前我們看《滿城盡帶黃金甲》的場地)。看電影前T的羽毛球隊賽前練習﹐所以沒有預約其他豬朋狗友﹐只我們兩支公踩場。後來有一丁點後悔﹐因為電影實在是好電影﹐沒有和其他朋友分享是件頗為遺憾的事情。

劇本以三藩市同志市議員Harvey Milk 人生旅程的最後八年 (1970-78) 作為骨幹﹐進入影院前已預料電影將吸引不少同志來朝聖。詎料大部份的觀眾都是四﹑五十年紀開外﹑比較成熟的銀狐族群。也許電影所描繪的事情﹐三十年前他們都曾耳聞目睹或親身經歷﹐不像我們這些生不逢時的黃毛小子﹐對當時的時代背景及人物言行﹐只從舊聞及傳記等二手資料裡獲得。

對於在場觀眾的素質﹐絕對無懈可擊。全院除了沒有一聲手機響動或交談外﹐我覺得觀眾的反應充滿尊重和適當的幽默感。例如主角間比較親密的演出﹐或三藩市Castro Street 上一般同志生活的細節﹐觀眾照單全收﹐沒有大驚小怪。至於Milk 妙語連珠的詞鋒及遊行時某些Drag Queens 令人瞠目的裝束及舉動﹐觀眾真的是開懷而笑﹐沒有絲毫鄙夷及偏見。雖說我們村子是窮鄉僻壤﹐但以社會風氣而言﹐的確頗算開放。

看畢電影﹐有以下的感想 (不分先後)﹕ 

故事開始的時候﹐Milk 渡過40歲生日﹐正自向剛剛邂逅的朋友感嘆這麼多年來一事無成。原來真的要創下一番事業﹐不惑之年亦未為晚也。在往後的八年裡﹐Milk 從寂寂無名的小商家成為了三藩市政壇一位令人敬重的人物﹐世事比棋局更離奇。
導演GVS籌備這部電影達十五年之久﹐真的是 labour of love。他的導演手法十分平實﹐故事情節和歷史事實的千頭萬緒﹐一一交織梳理得有條不紊。和GVS的名作如《Drugstore Cowboy》﹑《My Own Private Idaho》﹑及《Good Will Hunting》相比﹐這部電影更見大師的成熟風範﹐可說是GVS執導以來最出色的作品。尤其他描劃 Milk 及 White 兩名人物﹐沒有將他們單面化處理。在電影裡 Harvey Milk 聖既非聖﹑Dan White 魔亦非魔﹐都是血肉之軀﹐有他們本身優秀出色的地方﹐也有他們獨自背負的十字架。這種比較客觀的描寫更真實﹐也令觀眾更明白局內人的難處。 
演員的表現真讓人拍案叫絕。Sean Penn 是整部電影的靈魂﹐從化妝﹑服飾﹑神態﹑目光﹑笑容﹑聲線﹐SP 完完全全融入角色裡。整整128分鐘﹐SP捕獲了觀眾的注意力﹐將角色的性格和生命力盡數發揮﹐是那麼的引人入勝﹐可說沒有一秒的演出是多餘或失敗的。當然一個人演不了一台戲。其他演員的演出﹐雖然無法和SP的驕陽爭輝﹐然而群星閃耀﹐也恰到好處。靚仔小生 James Franco 飾演 Milk 的伴侶 Scott Smith﹐角色漸漸成長﹐和 Milk 的感情也演得蕩氣迴腸。令人驚喜的是《Speed Racer》的主角Emile Hirsch﹐將漫畫賽車英雄的木口木臉﹐完全捨棄﹐演出飛揚脫跳的activist Cleeve Jones﹐數場感情起伏戲拿捏精準﹐前途無量。飾演 Dan White 的 Josh Brolin﹐雖然角色篇幅有限﹐然而演出精彩﹐和SP 同場也毫不失色。總括而言﹐整部電影的演員都各盡其力﹐至於SP更有可能憑著 Milk 的角色再次問鼎金像獎。 雖然古今中外真正大公無私﹑為人民服務的政客少之又少﹐然而也有一些從政或在公共機構辦事的人﹐心裡的確存有服務社群的志願。在這部電影裡﹐SP 將 Milk 的熱忱恰到好處地表達﹐沒有刻意歌功頌德﹐卻教人十分感動。
    很多人指出電影裡1978年六號動議 (Proposition 6 - Briggs Initiative) 和去年八號動議 (Proposition 8) 的鬥爭﹐有著很多平行而相似的地方。相信這個巧合﹐真是連導演﹑編劇和演員也始料不及。導演透過電影說得再清楚也沒有﹕基本人權應以法律平等的原則出發﹐不應該以「少數服從多數」或宗教教條來決定。過去三十年來﹐美國的平權運動有很大的進步﹐只是環顧現今的氣候﹐距離真正達到平等公正﹐仍然有一段遙遠漫長的旅程。電影裡主角多次強調行動和希望的重要性。沒有坐言起行的真實行動便無法令社會拾起改變﹔沒有希望一切奮鬥便不能堅持下去。

    誠意推薦這部電影。

    1.10.2009

    風水命理

    早接觸風水命理都是來自電視。古裝劇集《賴布衣》曾經在小同學間牽起過一片「尋龍點穴」的熱潮。《香港8X》裡的覺悟因掌相大師﹐早上一杯「飛砂走奶」然後和蘇小姐回樓上開檔。還有《婦女新姿》﹐偶有堪輿或命理大師解答觀眾來信﹐每次聽他們奇聞異答﹐匪夷所思﹐總覺玄之又玄。

    我八卦也好﹐寧信其有不信其無也好﹐對於祖國源遠流長的風水命理﹐素來抱著一種又好奇又敬慕的態度﹐不會馬上排斥是愚民的封建迷信 (就算是灣仔鵝頸橋的「打小人」﹐我也認為它一種另類的「心理輔導」或渲洩也對其中精彩萬分的罵詞趨之若騖)。若問我有沒有求籤﹑看掌相﹑算流年/紫微斗數/鐵板神數﹑翻三世書等經驗或習慣﹐毫不諱言我還是命理處男。一來沒有機緣﹐二來也害怕天機早洩;明知道不幸事情將要發生﹐不一定能化解得了。寧願不聽不觸摸不痛楚﹐且自逍遙沒誰管。是以沒有嘗試找「高人」指點迷津。

    至於風水格局﹐卻蠻有興趣。這門玄學研究的風氣﹐登陸西方社會已久﹐甚至成為了本地主流室內設計及建築的原動力之一。風水堪輿對於「氣」的流動十分重視﹐洋人姑且將之翻譯為 energy﹐必須穿堂過室﹐一氣呵成。

    以下是一些道聽途說的風水 faux pas﹐我是樂於避之則吉的﹕如「橫樑壓頂」 (壓那一塊﹑痛那一塊)﹐「背沖門坐」(逆氣而坐﹐感情易多瓜葛),「樓梯退財」(開門見梯不聚財)﹐「街燈入宅」(窗外街燈或招牌照進屋中)﹑「對門相沖」(開門見門)﹑「玄武空虛」(辦公桌/睡床背對窗戶)﹑「未見前門先見后門」(上斜坡時先見家宅的后門﹐才繞至正門.) 等等。其中破解的方法包括以植物﹑五帝古錢﹑屏風﹑鏡﹑八卦等事物用來擋災破煞。當然選擇新居入伙或遷進新辦公室的時候都會小心為上﹐畢竟環境對人的影響﹐非同小可。

    那一年我們還住在香港﹐移民風還沒有吹起﹐祖母健在
    父母沒有打算移民。我姐和她的同學年少好奇﹐跑去看「三世書」。據我姐說﹐她的朋友被神婆形容今世是「花被蓋雞籠」(虛有其表)哇﹐真是一針見血。換著我挖地洞也來不及。後來神婆跟我姐說﹐她是鶴形入格﹐今世壽算蠻高﹐只是她會移民海外 (瞎猜都不會那麼準?)。神婆又叮囑我姐開車要小心。說來奇怪﹐當時我姐在港連駕照都沒有﹐現在她則每天開車上班﹐風雪無間。是江湖術士信口雌黃﹐還是神婆真能洞燭先機﹖

    命運!!
    ________________

    周日名采同題作品﹕


    1.08.2009

    100張專輯 (61-65)

    65. 《Red Hot Hits - 火熱動感》
    華星群星
    種類﹕粵語流行
    年份﹕1992

    港人有一句諺語﹕「寧買當頭起」﹐套用在這張華星出版的EP﹐可說是最合適不過。煙草公司與其投資在天皇巨星身上﹐何不賭一賭運氣﹐在數位火速上位的偶像派歌手身上押注﹖反正煙草公司針對的是新一代的客戶市場﹐透過這些新進歌手以洗腦形式的連場歌舞作懷柔推銷﹐較之港英政府的禁煙廣告條例棋高一著。華星四子中以郭富城當年最紅﹐也是當時華星的一哥﹐在寶島殺出名堂後回戰香江。儘管當時歌藝見仁見智﹐至少令舞林風起雲湧。其次為鄭秀文﹐繼《Holiday》後﹐推出了《Never Too Late》﹐漸漸褪去了少女的青澀﹐流露姐仔的風範。而且在單曲中刻意唱高八度來遷就三位同門﹐也不過略顯身手而已。至於還是青靚白淨的小師弟梁漢文﹐真是拉著車邊叨了師兄師姐的光。雖然當年他推出了《糊塗感情》﹐還得到許願/SL幕後相助﹐然而要到1994年《不願一個人》﹐事業才見起色。《火熱動感La La La》見證了這四名歌手還在奮發圖強﹑力爭上遊的階段。也因為這首單曲的成功﹐煙草公司依樣葫蘆﹐再以雄資催生出一系列「Red Hot Hits 」主題曲﹕愛火花(1992)﹑ 我愛 I Chi Ban (1992)﹑熱力節拍Wou Bom Ba (1993)﹑火舞艷陽(1994)﹑打開天空 (1994)﹑ 非常夏日(1994)﹑ 鼓舞飛揚(1995)﹑爲全世界歌唱(1996)……直至創意山窮水盡為止。《火熱動感La La La》無疑是關於驕日炎炎﹑滿佈動感的夏季﹐但朔風正起之時﹐它也可以用來作火鍋派對的主題曲﹐對不? La~la~la~la~la~la~




    64. 《Beautiful Thing》
    The Ma
    mas & Papas / John Altman
    種類﹕電影原聲
    年份﹕1996

    首次看這套電影是97年的事情﹐影帶已經面世。和一些 swim team 的朋友一起看﹐七嘴八舌十分熱鬧。因為角色的口音及詞彙 (如 slagspots﹑put on half a ton of slapslasher) 極具本土色彩﹐要不斷反芻才能完全消化箇中啜核奧妙之處。以為那個housing project 在Birmingham﹐但我的ex 糾正我說故事取景於倫敦的suburbia。BT是我喜歡的一部同志電影﹐前身是一齣成績不錯的舞台劇﹐可說是為倫敦的背景度身訂造。雖然有影評指出故事的童話色彩未免太濃烈﹐有點wishful thinking。但世界已太多灰色﹐難得這部喜劇溫馨感人﹐對白幽默精警﹐卻又沒有流於庸俗胡鬧﹐夫復何求﹖電影沿用了不少The Mamas & Papas 的流行曲﹐令蒼白拘緊的倫敦suburbia﹐增添了不少加州明媚的陽光。很多歌曲配合了電影畫面﹐有極其美妙的化學作用﹐尤其《Make Your Own Kind of Music》及《Dream a Little Dream of Me》。


    63. 《是這樣的》
    梅艷芳

    種類﹕粵語流行
    年份﹕1994

    剛剛過去的聖誕節﹐Fun 在他的網誌上放上Anita 1994年的舊作《愛情來了報佳音》﹐驀然驚醒﹐她走了亦已五載。在她眾多的專輯裡﹐我對於《是這樣的》情有獨鍾。這張專輯是Anita 「復出樂壇」之作﹐可說千呼萬喚始出來。Anita 的歌藝超班早已不容置疑﹐然而在這張專輯﹐她的演繹手法彷彿更上層樓﹐感情表達更見細膩動人﹐似是夜闌人靜裡迴宕的心聲﹐情深之處令人不能自已。點題歌曲是電影《阿飛正傳》的主題曲﹐雖然曾被收錄於1992年《The Legend of the Pop Queen》的精選+混音兩部曲內﹐但這首充滿rumba 風情的歌曲真是極度精彩﹐加上鍾曉陽點石成金﹑恰到好處的歌詞﹐使人不自禁大暈其浪 。《如夜》是當年的勁歌推介﹐日播夜播。這首Dick Lee 的作品罕有地商業大路﹐然而旋律悠揚﹐潘源良的歌詞充滿夜色的奧秘﹐是即時經典。《感激》是另一首歌者戀歌的作品﹐換了是其他歌手演繹﹐總有惺惺作態或擔當不起的感覺。然而Anita 的確是性情中人﹐人生經歷比傳奇更傳奇﹐每次演繹都來自肺腑﹐著實令人感動。Anita 更藝高人膽大﹐翻唱梁影帝當年鬼哭神號的《朦朧夜雨裡》。雖然她唱得一點都不「是但」﹐然而難挽狂瀾於既倒。一如很多人﹐整張專輯我最喜歡的﹐莫過於第一主打《情歸何處》。倫永亮的確很用心創製這首作品﹐Anita 的歌聲淡然自若﹐張美賢的歌詞彷彿度身訂造﹐一句「愛在何方﹐我笑我始終稀罕」﹐坦誠率性﹐卻也如Anita 一生感情的寫照﹐令人不勝唏噓。


    62. 《Talk On Corners (Special Edition)》
    The Corrs

    種類﹕Celtic Folk-Rock
    年份﹕1998

    很多所謂的「特別版」CD 都不過是象徵式地被唱片公司稍為改改印刷包裝﹐加一兩首 bonus track 便算數﹐騙錢指數爆棚。The Corrs 的《Talk On Corners》特別版卻是一大例外。這是愛爾蘭兄妹檔的第二張商業專輯﹐原版於1997年面世。雖然這張專輯由不少知名的監製參與製作 (包括 Glen Ballard 及 David Foster)﹐然而原版的成績頗為慘淡﹐令唱片公司大員如坐針氈。適逢當年Fleetwood Mac 慶祝出道銀禧紀念﹐推出了 《Legacy: A Tribute To Fleetwood Mac's Rumours》﹐其中包括了 The Corrs 翻唱的《Dreams》。在St. Patrick's Day的 Albert Hall 演唱會中﹐Fleetwood Mac 和 The Corrs 同台演出﹐令全場掌聲不絕。唱片監製靈機一觸﹐將專輯裡面的四首單曲《What Can I Do?》﹑《So Young》﹑《I Never Loved You Anyway》及《Runaway》統統換上了全新混音版本﹐再追加一首radio edit 的《Dreams》﹐堂而煌之將專輯重新發行。混音版本將樂隊比較傳統的民謠風格和電子節奏巧妙地結合﹐嶄新的曲風深受樂迷歡迎。特別版的唱片銷量極為理想﹐超過270萬張﹐也成為了組合最成功的一張專輯﹐也令他們的聲名飛越國際樂壇。現在The Corrs 大部份的成員都暫別樂壇來成家立室﹐只剩下小妹 Andrea 作個人發展。


    61. 《反叛
    陳慧嫻
    種類﹕粵語流行
    年份﹕1986

    雖然我不是陳的粉絲﹐但不管我如何主觀﹐陳的音樂的確曾佔80年代香港樂壇一大重要席位。在SL還是五音飄忽地高呼「我空虛我寂寞我痛」之時﹐陳的唱功已十分成熟﹐甚至已屆轉型的階段﹕毅然從閒坐草地看書﹑徘徊花店的學生情人﹐搖身一變成為「步行者天國」(或柏麗購物大道) 的活潑偶像派。這一次的搖身一變是十分成功的(不比下一張專輯《變變變》的軟地失蹄來得慘烈)﹐《跳舞街》及《反叛》等輕快的曲風﹐擴闊了陳的歌路﹐不再是一味 goody two shoes﹐雖然貪玩而青春慕少艾﹐卻還沒到「霓虹鳥」的放浪或「激情」的野性﹐穩守玉女心經的要訣。從處女作《逝去的諾言》開始﹐抒情慢歌一向是陳的強項﹐這張專輯當然不會輕易放棄這個固若金湯的城池。《與淚抱擁》和《牆》的旋律及起承轉合﹐一聽便知是陳的作品﹐尤其後者﹐更加入旁白﹐活脫是《花店》的續集。《Love Me Once Again》改編自南翔子的《泣きまね》﹐無獨有偶﹐SL也改編成《長街的一角》。歌詞方面﹐林振強大師的《Love Me Once Again》彷彿較小美的《長街的一角》約略遜色。在這裡選了當年大熱及得獎之作《痴情意外》。回憶﹐有時也像潮聲浪聲去又來。



    66《梁祝下世傳奇》- 何韻詩 / 67 《Midnight in the Garden of Good and Evil》- Various Artists / 68 《愛愛愛》- 方大同 / 69 《到此一遊》- 楊千嬅 / 70《Fumbling towards Ecstacy》- Sarah McLachlan / 71《Brokeback Mountain》- Gustavo Santaolalla / 72《傳說》- Raidas / 73《愛的根源》- 譚詠麟 / 74《Savage Garden》- Savage Garden / 75《寓言》 - 王菲 / 76 《Soul of the Tango》- YoYo Ma / 77《射鵰英雄傳》- 羅文 甄妮 / 78《Listen to Eason》- 陳奕迅 / 79《Jagged Little Pill》 - Alanis Morrisette / 80《寬容》 - 張信哲 / 81《林姍姍》- 林姍姍 / 82《Notre Dame de Paris》- Original Cast / 83《淡淡幽情》- 鄧麗君 / 84《Silk Road》- 喜多郎 / 85《少年遊》- 優客李林 / 86《廣播道 Fans 殺人事件》- 軟硬天師 / 87《為妳鍾情》- 張國榮 / 88《Il Postino 》- Luis Enriquez Bacalov / 89 《戀一世的愛》- 關淑怡 / 90《慢﹒慢愛》- 余憲忠 / 91《Goddamned》- Jay Brannan / 92《天空の城ラピュタ》- 久石讓 / 93《消息》- 張宇 / 94《愈夜愈美麗》- 黃耀明 / 95《Bilingual》- Pet Shop Boys / 96《關懷》- 葉蒨文/ 97《Yentl》- Barbra Streisand / 98《Listen Without Prejudice, Vol.1》- George Michael / 99《讓我歡喜讓我憂》- 周華健 / 100《Open Up》- 林憶蓮

    1.05.2009

    禁果

    約三年多前從工作單位領到一副 Blackberry 7230﹐那時候十分雀躍。7000系列是第一代彩色及具備背光功能的berry﹐內置手機﹐又因機殼呈墨水藍色﹐贏得Blueberry的綽號。當時﹐朋儕裡擁有黑莓的人已然不多﹐一些不禁對我這副佩戴於腰間的小儀器流露艷羨的目光。虛榮歸虛榮﹐我一直視它不過一件工具﹐開始的時候並沒有太多用武之地。詎料這部小小的藍莓﹐卻成為日後的禁果。

    隨著職務及責任的改變﹐上司下屬以策萬全﹐很多電郵都備寄我一份﹐讓我對各人負責項目不管是最新進度或最近的難題﹐也暸如指掌。結果郵箱的交通數量暴增﹐有些資料必須馬上付諸行動﹑有些必須轉寄他人備案﹑也有一些則可以容後處理(或無需理會)

    我的上司每天面對很多政策上的問題。這些問題通常牽涉千頭萬緒的細節﹐分秒變動﹐作為他的左右手﹐他都會先聽取我的意見。每次上司發電郵給我﹐也期望我於短時間內 (10分鐘) 回覆 。就算不知道問題的答案﹐或必須請下屬跟進﹐也要先回覆示意﹐不能置之不理。於是每次藍莓顫動﹐不管我身處何地﹐都要察看小屏幕找出究竟是什麼一回事。有時候出席會議﹐或難得騰出空檔和朋友(或舊部) 午膳共聚﹐一小時內察看藍莓一﹑兩次已是極大的自制。久而久之﹐我無疑成為了藍莓的囚徒。

    如早上不到八點鐘﹐我已開始發閱工作有關的電郵。午膳如是﹑在車廂中如是﹑晚飯如是﹑有時直至晚上八﹑九點鐘﹑甚至某些周末也無法倖免。出來社會謀事﹐加班趕工理所當然﹐但也應有底線。對於這種下了班﹐公務仍然如陰魂附體的工作模式﹐於去年漸漸產生壓力﹐也對身邊的人太不公平。

    當然﹐光是在這裡怨天尤人﹐對於改善目前的狀況毫無助益。趁著新一年的來臨﹐我已準備好和上司尋求共識﹐求取工作及生活應有的平衡。最少在工餘時間﹐盡量保護個人自由﹐多花一點心神時間於家人和朋友身上。當然﹐這個新年展望不可能一蹴而成。但最少應該勇於嘗試﹐將禁果的毒癮慢慢減除。


    話說回來﹐手上的禁果款式早已落伍﹐不管機身重量﹑屏幕顯示﹑及其他功能都不能跟新款式同日而語。只是善用公共資源﹐是公務員的基本責任。是以一天藍莓尚能正常運作﹐一天都沒有更換的計劃。假若某天手上藍莓壽終正寢﹐不管換上一具Blackberry BoldCurve﹑或 Pearl (見上圖)﹐都會樂於接受。

    有時禁果的魔力﹐確是蠻難抗拒。

    1.03.2009

    體重

    多人的新年展望都和健康有關﹐當中不乏定下名確目標﹐減除體重的雄心壯志。 其實體重 (body weight) 的升降沒有一定的健康準則﹐因人而異﹐最重要視乎是否和個人身高成比例及是否超越了體脂成分標準。是以醫學/營養界都提倡使用「身體質量指數 (Body Mass Index)」來作分析指標。 BMI 的計算方法頗為容易﹐是將體重 (以千克作單位) 除以身高的平方 (以米作單位)。洋人的理想標準是 18.5~24.9 (亞洲人則是 18.5~22.9)如果一名男子體重72千克﹐身高1.83米﹐他的BMI 便是 21.5屬於標準質量如此類推。
    三十歲前自己身材比較高瘦﹐就像一根六呎的竹竽﹐也不是沒有「體重」問題。例如在泳池游泳﹐熱身十分鐘後仍覺得水溫很低﹐渾身打冷顫﹐只因肌肉和體脂都不夠。揀選衣服也滿具挑戰﹐因為要是肩膊的寬度合適﹐脖子和胸腰位置便有「吉屋出租」﹐無法兩全其美。腰圍28吋﹑長度32/33吋的褲子﹐也屬可遇不可求。因為高瘦的身材﹐總覺自己舉手投足過於輕浮﹐不夠份量﹐在心理上也不無影響。

    三十歲後身陳代謝速率明顯下降。自千禧年以來﹐體重增升差不多十磅﹐腰圍寬了四英吋﹐不認不認還須認﹐是「中年發福」了。幸而現在挑選衣服﹐市面上大部份品牌的「中碼」都十分稱身﹐脖子是脖子﹐腰是腰﹐把衣服穿架起來也比以前從容自然﹐不帶著慘綠少年的「輕薄」。褲子的選擇也比以前豐富﹐還沒有出現「矯枉過正」的情況。雖然頗滿意現在的「體重」﹐為自己增添了不少自信﹐然而要是讓這個趨勢在未來十年繼續發展下去﹐則難免加入超重的行列﹐對健康而言決非喜訊。
    以下是我在2009年的一些嘗試﹕
    • 早午晚餐﹕去年周一至周五都吃cereal作早餐﹐雖然對心臟有益﹐但都是carb/fiber﹐於是一﹑兩個小時候後﹐五臟廟又鬧空城計。早上準備多吃一點高蛋白質的食物﹐如peanut butter﹑或加了蛋白粉及果仁的麥片﹐吸取多一點熱量。很多時候忙於幹活﹐午餐食無定時﹐是極大的錯誤。準備嘗試自備午餐﹐希望能達到定時飲食﹐也能控制進食的份量。也會帶一些 trailer mix 及杏仁作為零食﹐盡量避免糖果﹑餅乾及巧克力。我們的晚飯素來清簡﹐但有時為了方便﹐都無法避免買外賣解決。在2009年﹐希望能多泡製一些簡單而營養高的住家飯﹐除了對健康有好處﹐也能提高生活的情趣。
    • 提高運動量及次數﹕曾經定下一星期到gym 運動最少三次的目標﹐結果頂多只能現身一次或兩次。今年必須身體力行﹐不能白白浪費會員費用。去年學習了一些 strength training 的基本知識﹐可以繼續學以致用。
    • 將運動融入生活﹕如盡量使用樓梯 (幸好我只在十一層工作﹗)﹑減少看電視或使用電腦的時間 (或邊看電視邊做運動)﹑多散步﹑一星期大掃除部份家居一次等。
    個人體重的升降純屬自然﹐也許能以寵辱不驚的平常心看待。

    羅馬非一天建造﹐身體健康亦決非彈指可得﹐必須持之以恆。

    一切﹐就從今天開始。


    ________________

    周日名采同題作品﹕

    ~ Wordy
    ~ 師奶愛美麗
    ~ Staaaaaar

    1.01.2009

    2009 NYR

    Perhaps it is quite obvious that I am not the kind of person who is very good at keeping his new year resolutions. Honestly, who is? Having said that, it's a meaningful and admirable gesture to make a commitment to self-improvement at the beginning of a new year, to break away from undesirable routines or habits, and to dare to feel hopes and possibilities at your fingertips, well, before reality comes crashing down on you again like an avalanche (I know, aren't I forever a pragmatist?). So, why not give change a chance? I am not an ambitious individual, hence, my new year resolutions are not going to be a long list of unattainable, lofty goals.

    Here you go (in no specific order):

    Work/Life Balance

    In December, I took a 360° feedback survey at work. It was a good exercise. It was timely and necessary to seek input from a sample of people with whom I work most closely: my boss/superiors, peers, and direct reports. The survey results weren't bad at all. Actually, I was harder on myself than anyone else (some said I was being modest). There were a few pleasant surprises, but nothing major. One thing remarkable, which did not surprise me at all, was the unanimous observation on my own work/life balance (or the lack thereof). In other words, their feedback was telling me: don't be a workaholic. In retrospect, there were days I worked 10-11 hours straight, either having lunch at 4:00 in the afternoon or not at all. This madness happened easily three to four times a week.... My boss expected me to delegate. And I expected myself to do so by building a solid team, by getting less bogged down by processes, and by focusing more on strategic issues. I have already set certain things in motion including staffing actions and training new staff. Well, we'll see.

    Cooking

    Assuming that I can keep the first resolution under control, there's something else I would like to do a little more this year: cooking. T doesn't ask for much in life, as he is pretty content with what he has. However, deep down inside, he does like the idea of coming home to a decent meal. In light of my recent crazy work hours, my laziness, and my abysmal culinary skills, he usually ended up making dinner after a long, exhausting day. Being ever so caring and patient, he has never shown any smallest signs of complaint or dissatisfaction. Still, it would be nice if I could prepare something delicious at least once or twice a week (and not repeating the few dishes that I used to make by default). Whether he has the confidence, or courage, to enjoy my cooking is a completely different story, but I do want to venture into this uncharted territory. Who knows, maybe I do have the gift? I have bookmarked some quick and easy, heart-healthy and dessert recipes, and I need to broaden my inventory of kitchenware and utensils (Alessi?). I may even take a cooking lesson. Practice makes perfect.

    Gym

    I need to exercise more. Not that losing weight has become an imperative (it would be nice to tone up my bod a bit, mais c'est pas grave). In a few short years, I'll kiss my sweet thirties goodbye. The next decade is key, as it will lay the very foundation of my health when I enter into my golden years. I know I have been saying this year after year. It would be a good reminder to myself. Make time for the gym. Like it or not.

    Family & Friends

    Spend more time with the people I love. Pretty self-explanatory. I need to live life more fully by being present both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and by having a greater appreciation of all the ordinary miracles that life presents to me everyday.

    Reading

    I need to catch up on my reading. I used to buy three to four books from amazon.ca at a time, and I enjoyed being a chain-reader, devouring (or should I say savouring?) a fiction followed by a non-fiction and vice versa. I missed that insatiable thirst for words and pages and the gratification of finishing a good read. I already bought the Twilight Saga , Building the Bridge as You Walk On It, and Hominids as a starter (for what they are worth), and will keep an eye on the best of 2008 and this blog for inspirations. If you have any recommendations, whether it's in Chinese or English, please let me know! (Mais pas en français, j'ai peur que ça prenne trop de temps pour les finir haha!)

    So, as I said, not a long, ambitious plan. I am pretty sure that I can measure my progress in some tangible concrete terms (e.g., I have not food-poisoned anyone to death by June yet, etc.) Whether you are making any new year resolutions or not, I wish you every success in your upcoming endeavours!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