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八月底起﹐將有三名下屬離職﹐替他們高興外﹐也為了重建團隊而隱隱操心。下屬甲本是辦公室裡的碩士實習生﹐課程畢業後全職加盟隊伍作政策分析員﹐倏忽已兩年光境。今年二月﹐他靜悄悄地考進多大的法律系(好傢伙﹐還是early admission!)﹐趁著年紀輕﹐接受專業訓練﹐絕對應該。我們團隊上下對下屬甲寵愛有嘉。星期五歡送他的時候﹐三個 Divisions 的員工全部出席午餐聚會﹐算是百份百俾面。千言萬語﹐大家對他依依不捨。
下星期五﹐輪到下屬乙。下屬乙在現職任滿四年﹐和我本是同事出身 (但比我多出十年工作經驗)。一年多前﹐我成為了她的上司﹐本以為她接受不了考試結果﹐馬上另謀高就。詎料她不介意﹐我也由衷地對她甚為倚重。每逢我不在辦公室﹐都會讓她臨時執政。她的交際手腕比較某些隊員成熟圓滑﹐將團隊交在她的手裡﹐令我沒有什麼後顧之憂。兩個月前她找到升職的機會﹐也很替她高興。我批准了她三個星期的假期﹐好讓她一家四口到法國渡假。下星期五是她的最後一天﹐要好好想一想如何致辭歡送。要不然﹐會讓她誤以為我偏心下屬甲。
三天前﹐下屬丙來到我的辦公室﹐欲言又止﹐難以啟齒。我笑問﹕什麼時候轉新工﹖都不用轉彎抹角。六年前和下屬丙於衛生部認識﹐後來介紹她進來我們團隊工作。去年她參與了升職試﹐名落孫山。接著婚姻破裂﹐我應她的要求提前批准她的法語訓練。二月的時候她回到班上復職﹐在過去半年來替團隊出過不少力。她的新工作雖然是同等職級﹐然而新的檔案炙手可熱﹐對她長期的事業發展有極大的助益。
在我們的工作環境﹐人事變遷在所難免﹐每兩年便會周而復始地新舊交替。舊人離去﹐新血補充﹐已變了恆常不易的定理。最重要的是員工在任職期間能進步成長﹐繼而另謀高就﹐也頗令人安慰。在這個年頭﹐已沒有多年來留守一職﹐忠臣不事二主這回事。
古人如粱祝﹐有十八相送的韻事。現代人沒有這樣的閒暇與心情﹐只好在部落格及面書保持聯絡。祝願這些舊屬鵬程萬里。
(至於新的成員能否和團隊成功契合﹐則要拭目以待。)
8.30.2009
假如你是一本書
我會是一本《ドラえもん》漫畫。
曾想過自己會是一本什麼書。環顧四大名著﹐都和自己格格不入。《三國演義》麼﹐沒有天賦整天價和天下英雄鬥智鬥力﹐不是沒有擺過空城計﹐只是沒有人上當。《水滸傳》麼﹐自幼膽小怕事﹐沒有落草的決心﹐對女性也沒有那麼歧視﹐想到要和其他一百零七位好漢同居就頭痛。《紅樓夢》麼﹐自問俗人一個﹐對寶玉先生黛玉小姐動輒至情至性的表現﹐同樣意難平。《西遊記》麼﹐做行者多折騰﹐只恨唐僧沒有被眾妖啖作飯後甜品﹐這種老闆最難侍候。《聊齋》﹑《鏡花緣》﹑《金瓶梅》﹑《七俠五義》……總而言之﹐自己不是什麼文學鉅著的材料。
小時候父母對於課外讀物的管制頗嚴。家裡最多的書刊﹐除了《大英百科全書》﹐就是歷年累積下來的《兒童樂園》。而每期《兒童樂園》均連載中譯的《ドラえもん》漫畫。一如其他出生於X世代 (Generation X) 的孩子﹐叮噹(ドラえもん) ﹑大雄(野比 のび太,)﹑靜宜(源 静香)﹑牙擦仔(骨川 スネ夫)﹑技安(ジャイアン)……不知不覺成為了生活中最最熟悉的朋友。叮噹百寶袋裡的法寶﹐雖然是未來世界的產品樣本﹐然而身處「現在」的孩子就覺得天馬行空﹑不可思議。
不管當年的翻譯是否名不正言不順﹐總覺得道可道﹐非常道。《ドラえもん》漫畫不啻是都市的寓言。很多處世待人的原則﹐都躍然於紙上每一片方格。然而表達手法是那麼輕鬆可愛﹐真是披上了最容易入口的糖衣。待人以誠﹐善惡有報﹐多麼的深入淺出。
世人大都害怕孤單和寂寞﹐在逆境裡總希望找到支持和鼓勵。大雄和叮噹相互扶持的感情﹐同哭共笑﹐深刻動人﹐也代表了一點尚未泯絕﹑僅存彌留的童真夢想。
《ドラえもん》面世已超過四十一個年頭﹐就像茫茫人海般有著數不清的故事。有些比較深刻驚險﹐有些比較平淡諧趣。有些只在野比家裡一個小臥室中發生﹐有些則遠赴數百萬年前的洪荒天地。我想﹐我是云云眾多的一個故事﹐也是一件有利有弊的法寶。故事一天沒有終結﹐方格每一天都在延續﹐是化險為夷﹐或自食其果﹐仍然耐人尋味。
____________________
同題作品﹐請參閱 兩周一聚。
曾想過自己會是一本什麼書。環顧四大名著﹐都和自己格格不入。《三國演義》麼﹐沒有天賦整天價和天下英雄鬥智鬥力﹐不是沒有擺過空城計﹐只是沒有人上當。《水滸傳》麼﹐自幼膽小怕事﹐沒有落草的決心﹐對女性也沒有那麼歧視﹐想到要和其他一百零七位好漢同居就頭痛。《紅樓夢》麼﹐自問俗人一個﹐對寶玉先生黛玉小姐動輒至情至性的表現﹐同樣意難平。《西遊記》麼﹐做行者多折騰﹐只恨唐僧沒有被眾妖啖作飯後甜品﹐這種老闆最難侍候。《聊齋》﹑《鏡花緣》﹑《金瓶梅》﹑《七俠五義》……總而言之﹐自己不是什麼文學鉅著的材料。
小時候父母對於課外讀物的管制頗嚴。家裡最多的書刊﹐除了《大英百科全書》﹐就是歷年累積下來的《兒童樂園》。而每期《兒童樂園》均連載中譯的《ドラえもん》漫畫。一如其他出生於X世代 (Generation X) 的孩子﹐叮噹(ドラえもん) ﹑大雄(野比 のび太,)﹑靜宜(源 静香)﹑牙擦仔(骨川 スネ夫)﹑技安(ジャイアン)……不知不覺成為了生活中最最熟悉的朋友。叮噹百寶袋裡的法寶﹐雖然是未來世界的產品樣本﹐然而身處「現在」的孩子就覺得天馬行空﹑不可思議。
不管當年的翻譯是否名不正言不順﹐總覺得道可道﹐非常道。《ドラえもん》漫畫不啻是都市的寓言。很多處世待人的原則﹐都躍然於紙上每一片方格。然而表達手法是那麼輕鬆可愛﹐真是披上了最容易入口的糖衣。待人以誠﹐善惡有報﹐多麼的深入淺出。
世人大都害怕孤單和寂寞﹐在逆境裡總希望找到支持和鼓勵。大雄和叮噹相互扶持的感情﹐同哭共笑﹐深刻動人﹐也代表了一點尚未泯絕﹑僅存彌留的童真夢想。
《ドラえもん》面世已超過四十一個年頭﹐就像茫茫人海般有著數不清的故事。有些比較深刻驚險﹐有些比較平淡諧趣。有些只在野比家裡一個小臥室中發生﹐有些則遠赴數百萬年前的洪荒天地。我想﹐我是云云眾多的一個故事﹐也是一件有利有弊的法寶。故事一天沒有終結﹐方格每一天都在延續﹐是化險為夷﹐或自食其果﹐仍然耐人尋味。
____________________
同題作品﹐請參閱 兩周一聚。
8.23.2009
兩星期
這是 Grizzly Bear 的新單曲 《Two Weeks》﹐收錄在五月面世的專輯《Veckatimest》之內。動畫高手 Gabe Askew 太喜歡這首作品﹐不惜自動請纓製作了這個賞心悅目的MV。
浮華盛世﹐縱使間有陰晴﹐然而不捨不棄﹐已彌足珍貴。
浮華盛世﹐縱使間有陰晴﹐然而不捨不棄﹐已彌足珍貴。
Two Weeks - Grizzly Bear from Gabe Askew on Vimeo.
Save up all the days
A routine malaise
Just like yesterday
I told you I would stay
Would you always
Maybe sometimes
Make it easy
Take your time
Think of all the ways
Momentary phase
Just like yesterday
I told you I would stay
Every time you try
Quarter half the mile
Just like yesterday
I told you I would stay
Would you always
Maybe sometimes
Make it easy
Take your time
A routine malaise
Just like yesterday
I told you I would stay
Would you always
Maybe sometimes
Make it easy
Take your time
Think of all the ways
Momentary phase
Just like yesterday
I told you I would stay
Every time you try
Quarter half the mile
Just like yesterday
I told you I would stay
Would you always
Maybe sometimes
Make it easy
Take your time
8.22.2009
換腦
二00七年八月底將開了五年﹑四輪帶動的黑色Chevy Tracker 退役下來﹐買了一輛更環保輕巧的粉藍色 Toyota Matrix XR。有些朋友說Matrix的車廂﹐感覺比 Toyota Camry 還要寬躺。個人認為最實際的是篷頂的設計孤度精巧﹐對於我們這些四肢發達的﹐不存泰山壓頂的侷促感。兩年來這輛小豐田讓我們安然渡過悶雨滂沱的炎夏及公車系統癱瘓的隆冬﹐也完成了數不清來回多倫多探親的長途旅程﹐是實用可靠的代步工具。
兩星期前大約九點鐘左右﹐我們下班後在健身房做完運動﹐從小路拐彎出來的紅燈前停了下來。忘記了當時我們在胡扯閒聊些什麼﹐連汽車引擎無聲無息地死火都不為意。當交通燈轉動﹐我們才曉得要重新啟動汽車。這時汽車控制板上的引擎燈號出現了黃色指示。幸而從健身房回家的路程不逾十分鐘。我道﹕是不是汽車機油是時候更換﹖T說數星期前機油才更換過一次﹐不應出現問題。回家後我們翻閱汽車用戶手冊﹐頁上只是含糊地說引擎出現故障﹐須回車房檢驗。
次日一早我們戰戰兢兢地開著小豐田前往車行。途中引擎失靈了一次﹐幸而沒有出現意外。重新啟動後﹐慢慢走動﹐無驚無險﹐還是挨到了車行。因為沒有預約﹐也不知道問題所在﹐心中有點忐忑。豐田車行的人員算是禮貌周到﹐問清楚原委﹐將我們的汽車留下測試。因為是日星期五還要上班﹐車行提供了保姆車接送服務。我和T回到辦公室也只是九點半﹐不算遲到得很厲害。我一早已從黑莓手機發了電郵給秘書﹐是以還來得及參與九點半的會議。
下午T接到車行來電﹐說驗車報告指出控制汽車引擎的電腦壽終正寢﹐需要換新。於是我回電車行﹐約好了星期二的修車時間﹐換腦手術勢在必行。那一個周末我們深居簡出﹐星期一上班也一併使用公車系統。我在市中心區上班﹐使用公車服務還算方便﹐T上班的地方遠離市中心﹐要倒兩次公車。為了省一程倒車時間﹐他寧願在國會附近徒步走過長橋。剛好那天驕陽似火﹐潮濕翳熱﹐和他下班後在古堡酒店旁的橋上會面﹐看見他汗流浹背﹐如像從海底剛冒出來﹐不禁令人莞爾。
星期二那天取車﹐車行證實汽車的保用計劃仍然有效﹐換腦手術的零件及人工﹐費用全免﹐實在是天大的喜訊。不然上千元的修理費用﹐在所不免。車行還作出了路面測試﹐檢定新的電腦系統和汽車運作﹐配合無誤。我們「環保」了數天﹐重開座駕﹐有種「小別勝新婚」的愉悅。
近日胡思亂想﹐倘若世人也可以像汽車般能夠「換腦」﹐將會是什麼樣的境況﹖雖然自問愚鈍﹐但也拒絕多聰明一點。天資有限不算什麼﹐最怕反被聰明誤一生。
兩星期前大約九點鐘左右﹐我們下班後在健身房做完運動﹐從小路拐彎出來的紅燈前停了下來。忘記了當時我們在胡扯閒聊些什麼﹐連汽車引擎無聲無息地死火都不為意。當交通燈轉動﹐我們才曉得要重新啟動汽車。這時汽車控制板上的引擎燈號出現了黃色指示。幸而從健身房回家的路程不逾十分鐘。我道﹕是不是汽車機油是時候更換﹖T說數星期前機油才更換過一次﹐不應出現問題。回家後我們翻閱汽車用戶手冊﹐頁上只是含糊地說引擎出現故障﹐須回車房檢驗。
次日一早我們戰戰兢兢地開著小豐田前往車行。途中引擎失靈了一次﹐幸而沒有出現意外。重新啟動後﹐慢慢走動﹐無驚無險﹐還是挨到了車行。因為沒有預約﹐也不知道問題所在﹐心中有點忐忑。豐田車行的人員算是禮貌周到﹐問清楚原委﹐將我們的汽車留下測試。因為是日星期五還要上班﹐車行提供了保姆車接送服務。我和T回到辦公室也只是九點半﹐不算遲到得很厲害。我一早已從黑莓手機發了電郵給秘書﹐是以還來得及參與九點半的會議。
下午T接到車行來電﹐說驗車報告指出控制汽車引擎的電腦壽終正寢﹐需要換新。於是我回電車行﹐約好了星期二的修車時間﹐換腦手術勢在必行。那一個周末我們深居簡出﹐星期一上班也一併使用公車系統。我在市中心區上班﹐使用公車服務還算方便﹐T上班的地方遠離市中心﹐要倒兩次公車。為了省一程倒車時間﹐他寧願在國會附近徒步走過長橋。剛好那天驕陽似火﹐潮濕翳熱﹐和他下班後在古堡酒店旁的橋上會面﹐看見他汗流浹背﹐如像從海底剛冒出來﹐不禁令人莞爾。
星期二那天取車﹐車行證實汽車的保用計劃仍然有效﹐換腦手術的零件及人工﹐費用全免﹐實在是天大的喜訊。不然上千元的修理費用﹐在所不免。車行還作出了路面測試﹐檢定新的電腦系統和汽車運作﹐配合無誤。我們「環保」了數天﹐重開座駕﹐有種「小別勝新婚」的愉悅。
近日胡思亂想﹐倘若世人也可以像汽車般能夠「換腦」﹐將會是什麼樣的境況﹖雖然自問愚鈍﹐但也拒絕多聰明一點。天資有限不算什麼﹐最怕反被聰明誤一生。
8.18.2009
「兩週一聚」第二十一期題目
假如你是一本書......
人生如書﹐書如人生。天馬行空的《西遊記》也好﹐看透情幻的《紅樓夢)也好﹐表表裡裡都是洋洋灑灑的人生。假如你是一本書﹐又會是哪一本﹖《傲慢與偏見》﹖《唐吉訶德》﹖《鍊金術士》﹖歡迎披起書衣﹐自我介紹﹐中英文不限。
歡迎四方網友參與,請於敝博報名示意 。八月三十日上傳佳作後,希請勿忘於「兩週一聚」留言網絡連結(URL)。有關「兩週一聚」以文會友的活動規條和訊息,請往「師奶亭」總部查詢http://2weeks1gather.wordpress.com。
If you were a book......
A book mimics life, and vice versa. Whether it is as imaginative as The Journey to the West, or as foreshadowing as 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each and every page showcases certain aspects of life. If you were a book, which one would you be? Pride and Prejudice? Don Quixote? The Alchemist? Please wear a book jacket and show us your true self, in English or Chinese.
Welcome everyone to join and sign up here. When posting your entry on August 30, please kindly leave your URL at 2weeks1gather. For all guidelines and news about 2weeks1gather, please visit Michelle's at http://2weeks1gather.wordpress.com.
人生如書﹐書如人生。天馬行空的《西遊記》也好﹐看透情幻的《紅樓夢)也好﹐表表裡裡都是洋洋灑灑的人生。假如你是一本書﹐又會是哪一本﹖《傲慢與偏見》﹖《唐吉訶德》﹖《鍊金術士》﹖歡迎披起書衣﹐自我介紹﹐中英文不限。
歡迎四方網友參與,請於敝博報名示意 。八月三十日上傳佳作後,希請勿忘於「兩週一聚」留言網絡連結(URL)。有關「兩週一聚」以文會友的活動規條和訊息,請往「師奶亭」總部查詢http://2weeks1gather.wordpress.com。
If you were a book......
A book mimics life, and vice versa. Whether it is as imaginative as The Journey to the West, or as foreshadowing as 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each and every page showcases certain aspects of life. If you were a book, which one would you be? Pride and Prejudice? Don Quixote? The Alchemist? Please wear a book jacket and show us your true self, in English or Chinese.
Welcome everyone to join and sign up here. When posting your entry on August 30, please kindly leave your URL at 2weeks1gather. For all guidelines and news about 2weeks1gather, please visit Michelle's at http://2weeks1gather.wordpress.com.
8.16.2009
綠茶的邏輯
綠茶可說是楓葉國近年來的健康潮飲之一。不管是從亞洲飄洋進口的瓶裝飲料﹐或是本地茶商出品的茶包﹐綠茶選擇種類繁多﹐令人目眩。就以本地略具意思的茶包而論﹐隨便數數便有最簡單的綠茶﹑茉莉綠茶﹑Earl Grey 綠茶﹑不含咖啡因的綠茶﹑蜂蜜檸檬綠茶﹑芒果百香果綠茶﹑薄荷綠茶﹑石榴綠茶﹑藍莓綠茶………及最新出品的荔枝雪梨綠茶。可見化外蠻夷漸受東方的茶文化薰陶有方﹐懂得領略綠茶的樂趣及降血脂﹐改善消化不良﹐抗菌等健康效益﹐商品的市場潛質也一片好景。單就我的辦公室裡﹐就有三種不同味道的綠茶茶包﹐那一天不喝咖啡﹐會點指兵兵隨機更換口味。
上回京期返加﹐在王府井的天福茗茶買了一些碧螺春作手信﹐分贈家人友好。在場目睹不少人購茶等閒上數千元近萬元人民幣﹐證明茶莊生意財路廣闊。自己喝茶從來沒有講究﹐也沒有絲毫茶藝常識﹐動輒海吞鯨飲﹐茶涼照喝可也﹐是以自己沒有備留手信一份﹐無謂浪費。我們在家除了喝茶包﹐也喝玄米茶﹐隨手一撮茶葉﹐在開水下冒起一片米香﹐是我們飯後和朋友聊天必備之物。在網上蹓躂﹐發現可口可樂在日本推出了綠茶味的可樂。最近自己偶爾會喝一瓶 Diet Lime Coke﹐倘若綠茶可樂進口楓葉國﹐也會貪新鮮地買來嚐試。
在網上做了一個「你是哪一類茶」的心理測驗。撇除討好顧客的語言外﹐原來自己也屬於綠茶一族﹐而且還是茉莉花茶﹕
我那位年滿兩歲的姨甥女﹐昨天才和她母親「辯論」﹐堅持「綠茶雪糕」只是綠色雪糕﹐不可能是綠茶造的﹐因為 "tea drink, no tea ice-cream, it is green ice-cream!" 母親頓時被女兒的綠茶邏輯﹐氣得哭笑不得。
* 綠茶的邏輯
* 紅豆的綺思
* 冷奴の花
* 檸茶的道理
上回京期返加﹐在王府井的天福茗茶買了一些碧螺春作手信﹐分贈家人友好。在場目睹不少人購茶等閒上數千元近萬元人民幣﹐證明茶莊生意財路廣闊。自己喝茶從來沒有講究﹐也沒有絲毫茶藝常識﹐動輒海吞鯨飲﹐茶涼照喝可也﹐是以自己沒有備留手信一份﹐無謂浪費。我們在家除了喝茶包﹐也喝玄米茶﹐隨手一撮茶葉﹐在開水下冒起一片米香﹐是我們飯後和朋友聊天必備之物。在網上蹓躂﹐發現可口可樂在日本推出了綠茶味的可樂。最近自己偶爾會喝一瓶 Diet Lime Coke﹐倘若綠茶可樂進口楓葉國﹐也會貪新鮮地買來嚐試。
在網上做了一個「你是哪一類茶」的心理測驗。撇除討好顧客的語言外﹐原來自己也屬於綠茶一族﹐而且還是茉莉花茶﹕
You have an affinity for that is stylish, sophisticated and elegant. Your tranquil and serene demeanour serves as a beacon of calm. And your sense of etiquette is impeccable. All these factors make Jasmine Green Tea your signature drink, The alluring taste of understated elegance, perfectly complements your refined sense of sophistication.說起綠茶﹐當然無法避免提及綠茶雪糕。雖然雪糕裡含有的綠荼成份﹐絕對有限﹐只是清淡軟滑的綠茶雪糕在飯後享用﹐滋味無窮﹐非其他一般味道的雪糕可以媲美。
我那位年滿兩歲的姨甥女﹐昨天才和她母親「辯論」﹐堅持「綠茶雪糕」只是綠色雪糕﹐不可能是綠茶造的﹐因為 "tea drink, no tea ice-cream, it is green ice-cream!" 母親頓時被女兒的綠茶邏輯﹐氣得哭笑不得。
* 綠茶的邏輯
* 紅豆的綺思
* 冷奴の花
* 檸茶的道理
8.14.2009
有一天
今期兩周一聚的主題是「有一天」。
文章須以「有一天」開頭﹐再加指定字句 「… 才恍然大悟, 原來 … 」。想來想去﹐竟然想起很多年前《稻草人手記》裡的一篇文章。當中沒有指定的字句﹐然而卻和今期的主題天衣無縫。故事雖然老生常談 + melodramatic﹐然而我喜歡。今期作弊﹐借用成名作者的文章濫竽充數。
守望的天使. 三毛
耶誕節前幾日,鄰居的孩子拿了一個硬紙做成的天使來送我。
“這是假的,世界上沒有天使,只好用紙做。”湯米把手臂扳住我的短木門,在花園外跟我談話。
“其實,天使這種東西是有的,我就有兩個。”我對孩子夾夾眼睛認真的說。
“在哪裡?”湯米疑惑好奇的仰起頭來問我。
“現在是看不見了,如果你早認識我幾年,我還跟他們住在一起呢!”我拉拉孩子的頭髮。
“在哪裡?他們現在在哪裡?”湯米熱烈的追問著。
“在那邊,那顆星的下面住著他們。”
“真的,你沒騙我?”
“真的。”
“如果是天使,你怎麼會離開他們呢?我看還是騙人的。”
“那時候我不知道,不明白,不覺得這兩個天使在守護著我,連夜間也不合眼的守護著呢!”
“哪有跟天使在一起過日子還不知不覺的人?”
“太多了,大部分都像我一樣的不曉得哪!”
“都是小孩子嗎?天使為什麼要守著小孩呢?”
“因為上帝分小孩子給天使們之前,先悄悄的把天使的心裝到孩子身上去了,孩子還沒分到,天使們一聽到他們孩子心跳的聲音,都感動得哭了起來。”
“天使是悲傷的嗎?你說他們哭著?”
“他們常常流淚的,因為太愛他們守護著的孩子,所以往往流了一生的眼淚,流著淚還不能擦啊,因為翅磅要護著孩子。即使是一秒鐘也捨不得放下來找手帕,怕孩子吹了風淋了雨要生病。”
“你胡說的,哪有那麼笨的天使。”湯米聽得笑了起來,很開心的把自己掛在木柵上晃來晃去。
“有一天,被守護著的孩子總算長大了,孩子對天使說——要走了。又對天使們說——請你們不要跟著來,這是很討人嫌的。”
“天使怎麼說?”湯米問著。
“天使嗎?彼此對望了一眼,什麼都不說,他們把身邊最好最珍貴的東西都給了要走的孩子,這孩子把包袱一背,頭也不回的走了。”
“天使關上門哭著是吧?”
“天使們那裡來得及哭,他們連忙飛到高一點的地方去看孩子,孩子越走越快,越走越遠,天使們都老了,還是掙扎著拚命向上飛,想再看孩子最後一眼。孩子變成了一個小黑點,漸漸的小黑點也看不到了,這時候,兩個天使才慢慢的飛回家去,關上門,熄了燈,在黑暗中靜靜的流下淚來。”
“小孩到哪裡去了?”湯米問。
“去哪裡都不要緊,可憐的是兩個老天使,他們失去了孩子,也失去了心,翅膀下沒有了要他們庇護的東西,終於可以休息休息了。可是撐了那麼久的翅膀,已經僵了,硬了,再也放不下來了。”
“走掉的孩子呢?難道真不想念守護他的天使嗎?”
“啊!刮風、下雨的時候,他自然會想到有翅膀的好處,也會想念得哭一陣呢!”
“你是說,那個孩子只想念翅膀的好處,並不真想念那兩個天使本身啊?”
為著湯米的這句問話,我呆住了好久好久,捏著他做的紙天使,望著黃昏的海面說不出話來。
“後來也會真想天使的。”我慢慢的說。
“什麼時候?”
“當孩子知道。他永遠回不去了的那一天開始,他會日日夜夜的想念著老天使們了啊!”
“為什麼回不去了?”
“因為離家的孩子,突然在一個早晨醒來,發現自己也長了翅膀,自己也正在變成天使了。”
“有了翅膀還不好,可以飛回去了!”
“這種守望的天使是不會飛的,他們的翅膀是用來遮風蔽雨的,不會飛了。”
“翅膀下面是什麼?新天使的工作是不是不一樣啊?”
“一樣的,翅膀下面是一個小房子,是家,是新來的小孩。是愛,也是眼淚。”
“做這種天使很苦!”湯米嚴肅的下了結論。
“是很苦,可是他們以為這是最最幸福的工作。”
湯米動也不動的盯住我,又問:“你說,你真的有兩個這樣的天使?”
“真的。”我對他肯定的點點頭。
“你為什麼不去跟他們在一起?”
“我以前說過,這種天使們,要回不去了,一個人的眼睛才亮了,發覺原來他們是天使,以前是不知道的啊!”
“不懂你在說什麼!”湯米聳聳肩。
“你有一天大了就會懂,現在不可能讓你知道的。有一天,你爸爸,媽媽——”
湯米突然打斷了我的話,他大聲的說:“我爸爸白天在銀行上班,晚上在學校教書,從來不在家,不跟我們玩;我媽媽一天到晚在洗衣煮飯掃地,又總是在罵我們這些小孩,我的爸爸媽媽一點意思也沒有。”
說到這兒,湯米的母親站在遠遠的家門。高呼著:“湯米,回來吃晚飯,你在哪裡?”
“你看,嚕不嚕蘇,一天到晚找我吃飯,吃飯,討厭透了。”
湯米從木柵門上跳下來,對我點點頭,往家的方向跑去,嘴裡說著:“如果我也有你所說的那兩個天使就好了,我是不會有這種好運氣的。”
湯米,你現在不知道,你將來知道的時候,已經太晚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同題作品﹐請參閱 兩周一聚。
文章須以「有一天」開頭﹐再加指定字句 「… 才恍然大悟, 原來 … 」。想來想去﹐竟然想起很多年前《稻草人手記》裡的一篇文章。當中沒有指定的字句﹐然而卻和今期的主題天衣無縫。故事雖然老生常談 + melodramatic﹐然而我喜歡。今期作弊﹐借用成名作者的文章濫竽充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守望的天使. 三毛
耶誕節前幾日,鄰居的孩子拿了一個硬紙做成的天使來送我。
“這是假的,世界上沒有天使,只好用紙做。”湯米把手臂扳住我的短木門,在花園外跟我談話。
“其實,天使這種東西是有的,我就有兩個。”我對孩子夾夾眼睛認真的說。
“在哪裡?”湯米疑惑好奇的仰起頭來問我。
“現在是看不見了,如果你早認識我幾年,我還跟他們住在一起呢!”我拉拉孩子的頭髮。
“在哪裡?他們現在在哪裡?”湯米熱烈的追問著。
“在那邊,那顆星的下面住著他們。”
“真的,你沒騙我?”
“真的。”
“如果是天使,你怎麼會離開他們呢?我看還是騙人的。”
“那時候我不知道,不明白,不覺得這兩個天使在守護著我,連夜間也不合眼的守護著呢!”
“哪有跟天使在一起過日子還不知不覺的人?”
“太多了,大部分都像我一樣的不曉得哪!”
“都是小孩子嗎?天使為什麼要守著小孩呢?”
“因為上帝分小孩子給天使們之前,先悄悄的把天使的心裝到孩子身上去了,孩子還沒分到,天使們一聽到他們孩子心跳的聲音,都感動得哭了起來。”
“天使是悲傷的嗎?你說他們哭著?”
“他們常常流淚的,因為太愛他們守護著的孩子,所以往往流了一生的眼淚,流著淚還不能擦啊,因為翅磅要護著孩子。即使是一秒鐘也捨不得放下來找手帕,怕孩子吹了風淋了雨要生病。”
“你胡說的,哪有那麼笨的天使。”湯米聽得笑了起來,很開心的把自己掛在木柵上晃來晃去。
“有一天,被守護著的孩子總算長大了,孩子對天使說——要走了。又對天使們說——請你們不要跟著來,這是很討人嫌的。”
“天使怎麼說?”湯米問著。
“天使嗎?彼此對望了一眼,什麼都不說,他們把身邊最好最珍貴的東西都給了要走的孩子,這孩子把包袱一背,頭也不回的走了。”
“天使關上門哭著是吧?”
“天使們那裡來得及哭,他們連忙飛到高一點的地方去看孩子,孩子越走越快,越走越遠,天使們都老了,還是掙扎著拚命向上飛,想再看孩子最後一眼。孩子變成了一個小黑點,漸漸的小黑點也看不到了,這時候,兩個天使才慢慢的飛回家去,關上門,熄了燈,在黑暗中靜靜的流下淚來。”
“小孩到哪裡去了?”湯米問。
“去哪裡都不要緊,可憐的是兩個老天使,他們失去了孩子,也失去了心,翅膀下沒有了要他們庇護的東西,終於可以休息休息了。可是撐了那麼久的翅膀,已經僵了,硬了,再也放不下來了。”
“走掉的孩子呢?難道真不想念守護他的天使嗎?”
“啊!刮風、下雨的時候,他自然會想到有翅膀的好處,也會想念得哭一陣呢!”
“你是說,那個孩子只想念翅膀的好處,並不真想念那兩個天使本身啊?”
為著湯米的這句問話,我呆住了好久好久,捏著他做的紙天使,望著黃昏的海面說不出話來。
“後來也會真想天使的。”我慢慢的說。
“什麼時候?”
“當孩子知道。他永遠回不去了的那一天開始,他會日日夜夜的想念著老天使們了啊!”
“為什麼回不去了?”
“因為離家的孩子,突然在一個早晨醒來,發現自己也長了翅膀,自己也正在變成天使了。”
“有了翅膀還不好,可以飛回去了!”
“這種守望的天使是不會飛的,他們的翅膀是用來遮風蔽雨的,不會飛了。”
“翅膀下面是什麼?新天使的工作是不是不一樣啊?”
“一樣的,翅膀下面是一個小房子,是家,是新來的小孩。是愛,也是眼淚。”
“做這種天使很苦!”湯米嚴肅的下了結論。
“是很苦,可是他們以為這是最最幸福的工作。”
湯米動也不動的盯住我,又問:“你說,你真的有兩個這樣的天使?”
“真的。”我對他肯定的點點頭。
“你為什麼不去跟他們在一起?”
“我以前說過,這種天使們,要回不去了,一個人的眼睛才亮了,發覺原來他們是天使,以前是不知道的啊!”
“不懂你在說什麼!”湯米聳聳肩。
“你有一天大了就會懂,現在不可能讓你知道的。有一天,你爸爸,媽媽——”
湯米突然打斷了我的話,他大聲的說:“我爸爸白天在銀行上班,晚上在學校教書,從來不在家,不跟我們玩;我媽媽一天到晚在洗衣煮飯掃地,又總是在罵我們這些小孩,我的爸爸媽媽一點意思也沒有。”
說到這兒,湯米的母親站在遠遠的家門。高呼著:“湯米,回來吃晚飯,你在哪裡?”
“你看,嚕不嚕蘇,一天到晚找我吃飯,吃飯,討厭透了。”
湯米從木柵門上跳下來,對我點點頭,往家的方向跑去,嘴裡說著:“如果我也有你所說的那兩個天使就好了,我是不會有這種好運氣的。”
湯米,你現在不知道,你將來知道的時候,已經太晚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同題作品﹐請參閱 兩周一聚。
8.13.2009
愛的迷戀
去年十一月在不少獨立/同志電影節中引人注目的音樂劇 《Were The Word Mine》﹐終在六月九日於北美正式出版DVD。把這部電影放在Amazon 的購物車中幾近兩個月﹐上星期才有心不怕遲地和一眾新鮮出爐的藍光影碟 (如《The Watchmen》等) 敲鎚出貨。昨天打開信箱﹐郵件驀然抵達﹐急不及待﹐馬上和T坐在客廳中仔細欣賞。
《Were the World Mine》 有它成功及不盡完美的地方。飾演兩名主角的年青演員Tanner Cohen 及 Nathaniel David Becker 演唱俱佳﹐恰如其份地擔起故事的主軸﹐使人關心他們的結局。雖然配角的水準參差﹐然而整體演出效果不俗﹐喜劇的元素也酣暢地發揮﹐雖不致令人捧腹﹐卻不失輕鬆幽默。劇本的創意值得一讚﹐很多地方借用了 Timothy 的內心世界演化成歌舞場面﹐充滿了幻想力﹐卻又和角色的性格吻合。音樂和舞蹈編排方面別具心思﹐尤其歌詞大多借用 《仲夏夜之夢》的台詞﹐借古喻今﹐卻又推陳出新。雖然有不少外景﹐然而整部電影彷彿一齣舞台音樂劇﹐很多地方都要借憑觀眾的想像力﹐信服與否﹐全賴觀眾是否投入。化妝和服飾方面成本有限﹐但因故事的背景以中學戲劇演出為主﹐反而流露了青春拙陋的素質。然而一如其他獨立製作﹐資源有限﹐不能以荷里活數以千萬計的製作成本作比較﹐很多地方只能略具意思﹐需要觀眾大大降低訴求。故事到了末段也有點傖促﹐只是整體而言算是較特別的劇種﹐演出尚算出色﹐在不少獨立電影節贏取了觀眾推選的獎項殊榮。
《Were The World Mine》由獨立製片人Tom Gustafson 自編自導。故事曾以短片形式 《Fairies》 在2003年度電影節公映﹐受到不少讚賞。製作團隊於是加碼炮製﹐成為 full feature 的 《Were The World Mine》﹐不管在選角﹑演繹﹑音樂﹑化妝服飾及製作等方方面面﹐都較短片成熟進步。
《Fairies》 也好﹐ 《Were The World Mine》 也好﹐故事來自莎翁的《仲夏夜之夢》。聰慧內向的 Timothy 一直對校內的欖球隊明星球員 Jonathan 懷有好感。 儘管 Jonathan 條件優秀﹐性格良善﹐奈何已有女友﹐Timothy 滿腔的傾慕只能隱藏心底。加上小鎮民風保守﹐校內某些頑劣學生又常借故欺負﹐令Timothy 恨不得早日畢業﹐遠走高飛。 受到英文老師極力鼓勵﹐Timothy 參與了高年級生的年度戲劇製作 《仲夏夜之夢》﹐以悅耳的歌聲打動老師﹐成功被選為劇中的要角 Puck﹐和 Jonathan 飾演的 Lysander 有不少的接觸。某天在家中唸記台詞﹐Timothy 洞悉劇本中莫測高深的緣機﹐於是根據詩歌字裡行間的指示依法煉成一朵「情花」。
一如劇中 Puck 的法力﹐只要情花的汁液沾染凡人的眼睛﹐「受害者」將會無法自拔地愛上第一眼看見的人。不論男女﹐無一倖免。一次戲劇排練﹐Timothy 以花汁灑在 Jonathan 的臉上﹐從此 Jonathan 深深迷戀 Timothy﹐惹來同台其他同學訕笑。 Timothy 把心一橫﹐師法邱比特的惡作劇﹐使在場同學也一嚐戀愛的滋味﹐令他們紛紛成雙成對起來。為了讓小鎮理解愛的真諦﹐本應不分性別﹐Timothy 於是令大部份的居民一覺醒來﹐相互戀愛﹐令整個小鎮沐浴在愛河中﹐一發不可收拾﹐惹出諧趣的場面。很多家長受不了自己的兒女和同班同學火速熱戀﹐紛紛向校長大興問罪之師。英文老師在樹林中找到午後熟睡的 Timothy 和 Jonathan﹐提醒 Timothy 的惡作劇應到此為止。趁著話劇上演當晚﹐小鎮居民雲聚學校禮堂﹐劇末Timothy 不捨地向台上的 Jonathan 悄悄「道別」﹐以情花的力量灑下一場細雨﹐ 解除眾人身上的魔咒。究竟 Timothy 最後是否孤單一人﹐獨自承受夢醒時份的重量﹐則要在這裡賣個關子。
一如劇中 Puck 的法力﹐只要情花的汁液沾染凡人的眼睛﹐「受害者」將會無法自拔地愛上第一眼看見的人。不論男女﹐無一倖免。一次戲劇排練﹐Timothy 以花汁灑在 Jonathan 的臉上﹐從此 Jonathan 深深迷戀 Timothy﹐惹來同台其他同學訕笑。 Timothy 把心一橫﹐師法邱比特的惡作劇﹐使在場同學也一嚐戀愛的滋味﹐令他們紛紛成雙成對起來。為了讓小鎮理解愛的真諦﹐本應不分性別﹐Timothy 於是令大部份的居民一覺醒來﹐相互戀愛﹐令整個小鎮沐浴在愛河中﹐一發不可收拾﹐惹出諧趣的場面。很多家長受不了自己的兒女和同班同學火速熱戀﹐紛紛向校長大興問罪之師。英文老師在樹林中找到午後熟睡的 Timothy 和 Jonathan﹐提醒 Timothy 的惡作劇應到此為止。趁著話劇上演當晚﹐小鎮居民雲聚學校禮堂﹐劇末Timothy 不捨地向台上的 Jonathan 悄悄「道別」﹐以情花的力量灑下一場細雨﹐ 解除眾人身上的魔咒。究竟 Timothy 最後是否孤單一人﹐獨自承受夢醒時份的重量﹐則要在這裡賣個關子。
《Were the World Mine》 有它成功及不盡完美的地方。飾演兩名主角的年青演員Tanner Cohen 及 Nathaniel David Becker 演唱俱佳﹐恰如其份地擔起故事的主軸﹐使人關心他們的結局。雖然配角的水準參差﹐然而整體演出效果不俗﹐喜劇的元素也酣暢地發揮﹐雖不致令人捧腹﹐卻不失輕鬆幽默。劇本的創意值得一讚﹐很多地方借用了 Timothy 的內心世界演化成歌舞場面﹐充滿了幻想力﹐卻又和角色的性格吻合。音樂和舞蹈編排方面別具心思﹐尤其歌詞大多借用 《仲夏夜之夢》的台詞﹐借古喻今﹐卻又推陳出新。雖然有不少外景﹐然而整部電影彷彿一齣舞台音樂劇﹐很多地方都要借憑觀眾的想像力﹐信服與否﹐全賴觀眾是否投入。化妝和服飾方面成本有限﹐但因故事的背景以中學戲劇演出為主﹐反而流露了青春拙陋的素質。然而一如其他獨立製作﹐資源有限﹐不能以荷里活數以千萬計的製作成本作比較﹐很多地方只能略具意思﹐需要觀眾大大降低訴求。故事到了末段也有點傖促﹐只是整體而言算是較特別的劇種﹐演出尚算出色﹐在不少獨立電影節贏取了觀眾推選的獎項殊榮。
「被我最愛一個﹐愛著的不是我」﹐赫然是感情世界裡常見的遺憾。倘若有辦法改變﹐相信不少人也會像主角般甘願一試﹐管它魔法是否會有消失無蹤的一天。
在八月中旬一睹這部改編自《仲夏夜之夢》的作品﹐也算十分應時。
8.10.2009
不可代替
曾說過這個夏天是閱讀閒書的良機﹐果然不負己望﹐終於把 Stephen McCauley 的小說《Alternatives to Sex》從頭至尾啃完。雖說是McCauley 的最新作品﹐但出版於2006年﹐呆在我的書架上也快兩年﹐說來羞愧不已。
一如其他讀者﹐我看書也講求 brand loyalty。要是喜歡一名作家的風格﹐便會把他/她別的著作也追看下去。McCauley 亦然﹐﹐喜歡他源自《The Object of My Affection》﹐故事曾被搬上大銀幕﹐由Jennifer Anniston 及 Paul Rudd 擔綱主演。雖然小說比電影精彩得多﹐但McCauley 的小說素來沒有起伏澎湃的情節﹐是以不易改編﹐可以理解。繼後的《Easy Way Out》及《Man of the House》均保持了McCauley 一貫幽默的筆觸。跳過了《True Enough》還沒有購買﹐《Alternatives to Sex》已是我書架上第四本McCauley 的小說。
這部小說的背景發生於9/11後的波士頓﹐字裡行間滲入了當時很多美國人處身徬徨亂世﹐居危思安的心態﹐也對於George W Bush 的伊戰論作出了諷刺。故事的主角 William Collins 是一名年屆不惑的地產經紀﹐因曾形骸放浪﹐於是和自己約法三章﹐保持獨身﹐不再與任何人發生肉體關係。而每當寂寞難耐﹐William 往往寄情於家居清潔﹐執著處跡近OCD﹐令人側目。透過他匪夷所思的生活圈子﹕地產公司的同事﹐客戶﹐退休的母親﹐情人知己……﹐William 從渾渾噩噩的日子慢慢醒覺過來﹐明白人生中什麼物事最不能代替﹐必須積極爭取。
誠然﹐故事的結構十分鬆散﹐節奏緩慢﹐中心思想也稍欠新意。只是McCauley 行文流暢﹐字字珠璣﹐極富幽默感﹐讓人慢慢咀嚼﹐回味生甘﹐加上沒有涯岸自高﹐沒有以文載道的重擔﹐看得人心曠神怡。故事的終結﹐曾有讀者認為「到喉唔到肺」。我覺得要表達的都表達了﹐也就不必「畫公仔畫出腸」。
這部小說雖然輕鬆有趣﹐赫然不是McCauley 最優秀的作品。
炎炎夏日裡用作逍閒之用﹐尚算可以﹐只要不去深究小說的文學價值就好。
一如其他讀者﹐我看書也講求 brand loyalty。要是喜歡一名作家的風格﹐便會把他/她別的著作也追看下去。McCauley 亦然﹐﹐喜歡他源自《The Object of My Affection》﹐故事曾被搬上大銀幕﹐由Jennifer Anniston 及 Paul Rudd 擔綱主演。雖然小說比電影精彩得多﹐但McCauley 的小說素來沒有起伏澎湃的情節﹐是以不易改編﹐可以理解。繼後的《Easy Way Out》及《Man of the House》均保持了McCauley 一貫幽默的筆觸。跳過了《True Enough》還沒有購買﹐《Alternatives to Sex》已是我書架上第四本McCauley 的小說。
這部小說的背景發生於9/11後的波士頓﹐字裡行間滲入了當時很多美國人處身徬徨亂世﹐居危思安的心態﹐也對於George W Bush 的伊戰論作出了諷刺。故事的主角 William Collins 是一名年屆不惑的地產經紀﹐因曾形骸放浪﹐於是和自己約法三章﹐保持獨身﹐不再與任何人發生肉體關係。而每當寂寞難耐﹐William 往往寄情於家居清潔﹐執著處跡近OCD﹐令人側目。透過他匪夷所思的生活圈子﹕地產公司的同事﹐客戶﹐退休的母親﹐情人知己……﹐William 從渾渾噩噩的日子慢慢醒覺過來﹐明白人生中什麼物事最不能代替﹐必須積極爭取。
誠然﹐故事的結構十分鬆散﹐節奏緩慢﹐中心思想也稍欠新意。只是McCauley 行文流暢﹐字字珠璣﹐極富幽默感﹐讓人慢慢咀嚼﹐回味生甘﹐加上沒有涯岸自高﹐沒有以文載道的重擔﹐看得人心曠神怡。故事的終結﹐曾有讀者認為「到喉唔到肺」。我覺得要表達的都表達了﹐也就不必「畫公仔畫出腸」。
這部小說雖然輕鬆有趣﹐赫然不是McCauley 最優秀的作品。
炎炎夏日裡用作逍閒之用﹐尚算可以﹐只要不去深究小說的文學價值就好。
8.07.2009
袖珍
大約五歲的時候父親從英國帶來一雙袖口紐扣作為禮物﹐自此便對這種飾物產生莫名的喜愛。
根據網上資料﹐袖口紐扣 (cufflinks) 可以上溯中世紀。1684年首次在 London Gazette 的報道中出現。因袖口紐扣需要配上複式捲袖 (French cuffs) 的襯衣﹐風格顯得過於嚴肅保守﹐除了一些比較老氣的銀行家商家議員仍然配戴外﹐在七十年代實事求事﹐以效率掛帥的世界﹐袖口紐扣已不太流行。當時我年紀還小﹐上課穿校服﹐下課踢足球和打籃球﹐收到這份禮物﹐不啻得物無所用。只是仍然禁不住常常打開錦盒﹐欣賞這雙Stratton of England 出品的紐扣﹐尤其古董單車(Penny-farthing )的輪軸﹐細緻入微﹐手工精巧﹐三十年來都沒有變樣 (右圖)。那時候常常幻想這雙紐扣在袖面上將會是什麼模樣﹐現在偶爾配戴上班﹐珍而重之﹐卻無疑如願以償。
上世紀末第一次去英國倫敦的時候﹐自然少不了到 Knightsbridge 的 Harrods 百貨店一遊。那時候沒有像第二次遊覽時﹐在地庫的食肆狂掃手信﹐然而卻忍不住手買下這雙袖口紐扣 (左圖)。常常開玩笑說﹐這雙紐扣最適宜在打麻將時配戴﹐因為造型像足「一筒」﹐做清一色筒子時﹐必定事半功倍。
曾幾何時﹐踏入而立之年﹐不認不認還須認﹐終於長大成人。當年朋儕都相互送贈禮物來緩衝一下歲月流曳的沖擊﹐其中一份禮物包括這雙袖口紐扣(右圖)。從 Robert Tateossian的設計可見﹐紐扣的外形以簡約流線為主﹐蘋果綠的彩石鑲嵌在銀器裡﹐醒目趨時﹐也容易配搭衣物﹐也是我日常戴用較多的一雙袖口紐扣。
去年加洲陽光之旅﹐在San Diego 的Kenneth Cole 專門店看到這一雙Reaction 系列的紐扣(左圖)。猶豫了好一陣子﹐結果被T 游說成功﹐買了下來。喜歡晶瑩的燈泡和藏在裡面的烏絲﹐別有韻味。這雙紐扣彷彿為了在辦公室 brainstorming 而製﹐無形的燈泡在頭頂一亮﹐福至心靈﹐便有精彩的點子。當然﹐這也不過是wishful thinking 而已。
家中最特別的一雙袖口紐扣﹐是姐姐找銀匠製造的﹐兩枚紐扣分別是自己的中文名字。漢字在西方社會極受歡迎﹐很多洋人都選擇一些比較合適自己性格的漢字來作紋身的圖案。有時候在辦公室配戴這雙紐扣﹐都會引來同事投以好奇的眼光。至於那一雙袖口紐扣嘛﹐就不好意思在這裡曝光了。
自己的「收藏」不多﹐自制的力量尚算托賴。總覺得在生活上增添一些小細節﹐替平凡帶來一點趣味﹐無可厚非。
根據網上資料﹐袖口紐扣 (cufflinks) 可以上溯中世紀。1684年首次在 London Gazette 的報道中出現。因袖口紐扣需要配上複式捲袖 (French cuffs) 的襯衣﹐風格顯得過於嚴肅保守﹐除了一些比較老氣的銀行家商家議員仍然配戴外﹐在七十年代實事求事﹐以效率掛帥的世界﹐袖口紐扣已不太流行。當時我年紀還小﹐上課穿校服﹐下課踢足球和打籃球﹐收到這份禮物﹐不啻得物無所用。只是仍然禁不住常常打開錦盒﹐欣賞這雙Stratton of England 出品的紐扣﹐尤其古董單車(Penny-farthing )的輪軸﹐細緻入微﹐手工精巧﹐三十年來都沒有變樣 (右圖)。那時候常常幻想這雙紐扣在袖面上將會是什麼模樣﹐現在偶爾配戴上班﹐珍而重之﹐卻無疑如願以償。
上世紀末第一次去英國倫敦的時候﹐自然少不了到 Knightsbridge 的 Harrods 百貨店一遊。那時候沒有像第二次遊覽時﹐在地庫的食肆狂掃手信﹐然而卻忍不住手買下這雙袖口紐扣 (左圖)。常常開玩笑說﹐這雙紐扣最適宜在打麻將時配戴﹐因為造型像足「一筒」﹐做清一色筒子時﹐必定事半功倍。
曾幾何時﹐踏入而立之年﹐不認不認還須認﹐終於長大成人。當年朋儕都相互送贈禮物來緩衝一下歲月流曳的沖擊﹐其中一份禮物包括這雙袖口紐扣(右圖)。從 Robert Tateossian的設計可見﹐紐扣的外形以簡約流線為主﹐蘋果綠的彩石鑲嵌在銀器裡﹐醒目趨時﹐也容易配搭衣物﹐也是我日常戴用較多的一雙袖口紐扣。
去年加洲陽光之旅﹐在San Diego 的Kenneth Cole 專門店看到這一雙Reaction 系列的紐扣(左圖)。猶豫了好一陣子﹐結果被T 游說成功﹐買了下來。喜歡晶瑩的燈泡和藏在裡面的烏絲﹐別有韻味。這雙紐扣彷彿為了在辦公室 brainstorming 而製﹐無形的燈泡在頭頂一亮﹐福至心靈﹐便有精彩的點子。當然﹐這也不過是wishful thinking 而已。
家中最特別的一雙袖口紐扣﹐是姐姐找銀匠製造的﹐兩枚紐扣分別是自己的中文名字。漢字在西方社會極受歡迎﹐很多洋人都選擇一些比較合適自己性格的漢字來作紋身的圖案。有時候在辦公室配戴這雙紐扣﹐都會引來同事投以好奇的眼光。至於那一雙袖口紐扣嘛﹐就不好意思在這裡曝光了。
自己的「收藏」不多﹐自制的力量尚算托賴。總覺得在生活上增添一些小細節﹐替平凡帶來一點趣味﹐無可厚非。
8.04.2009
叛變
期待以久的《Harry Potter and the Half-Blood Prince》在夏季的黃金檔期上畫﹐本來考慮首天公映時去湊熱鬧(那天T 剛好休假)﹐但俗務纏身﹐結果再三延期﹐到了兩星期前才有機會來到這段魔法旅程的第六站。
2004年電影第三集《Harry Potter and the Prisoner of the Azkaban》面世的時候﹐這套系列的小說還沒有完結﹐哈利的命運﹐吉凶叵測。很多粉絲都在電影裡找尋結局的端倪。到了電影第六集﹐小說的結局早已塵埃落定﹐粉絲們只留心導演及編劇如何將原素材濃縮改編﹐在短短的兩個多小時內﹐把精彩紛陳的故事娓娓交代。
個人認為導演David Yates 和編劇 Steven Kloves 照顧了死忠讀者的需要﹐雖然故事有所刪改﹐然而筆削春秋也無可厚非。例如末段鐘樓一節﹐哈利沒有穿上「隱身袍」﹐而是匿藏一隅﹐觀看事件始末發展﹐全是為了增強劇情張力。情形就像郭靖和黃蓉在牛家村密室療傷一般﹐師承傳統舞台劇的導演手法﹐讓觀眾有一種身歷其境﹐卻萌生無法逆轉事實的無助感。
因為T 沒有看過原著﹐所以從他的角度﹐及離場後他提出的問題﹐更能客觀地評價導演及編劇的詮釋改編是否成功。電影開始的時候是充滿特技的動作畫面﹐先聲奪人。接著校長 Dumbledore 和 Harry 的數段旅程﹐讓觀眾緩步相隨﹐把碎片逐一拼合也把 Horcrux 的秘密帶出﹐將如何對付大反派 Voldermort 的方法漸漸披露。到了後段 Dumbledore 和 Harry 深入巖穴﹐速度卻又比我的想像稍快﹐不管是 Dumbledore 如何飲鴆犯險﹐或最後施法幫助二人脫困﹐彷彿有點驚鴻一瞥﹐不及小說來得驚心動魄。至於鐘樓上的高潮部份﹐我認為電影已極忠於原著﹐而事後情節輕輕帶過﹐沒有大打煽情牌﹐我覺得是導演和編劇的自制及理智的決定。至於 Half-blood Prince 的真正身份是誰﹐只在片末以一句對白輕輕帶過﹐沒有如何解釋「混血」及「王子」別具心思的意義。倘若沒有看過原著﹐難免會出現錯愕及不解的地方。
2004年電影第三集《Harry Potter and the Prisoner of the Azkaban》面世的時候﹐這套系列的小說還沒有完結﹐哈利的命運﹐吉凶叵測。很多粉絲都在電影裡找尋結局的端倪。到了電影第六集﹐小說的結局早已塵埃落定﹐粉絲們只留心導演及編劇如何將原素材濃縮改編﹐在短短的兩個多小時內﹐把精彩紛陳的故事娓娓交代。
個人認為導演David Yates 和編劇 Steven Kloves 照顧了死忠讀者的需要﹐雖然故事有所刪改﹐然而筆削春秋也無可厚非。例如末段鐘樓一節﹐哈利沒有穿上「隱身袍」﹐而是匿藏一隅﹐觀看事件始末發展﹐全是為了增強劇情張力。情形就像郭靖和黃蓉在牛家村密室療傷一般﹐師承傳統舞台劇的導演手法﹐讓觀眾有一種身歷其境﹐卻萌生無法逆轉事實的無助感。
因為T 沒有看過原著﹐所以從他的角度﹐及離場後他提出的問題﹐更能客觀地評價導演及編劇的詮釋改編是否成功。電影開始的時候是充滿特技的動作畫面﹐先聲奪人。接著校長 Dumbledore 和 Harry 的數段旅程﹐讓觀眾緩步相隨﹐把碎片逐一拼合也把 Horcrux 的秘密帶出﹐將如何對付大反派 Voldermort 的方法漸漸披露。到了後段 Dumbledore 和 Harry 深入巖穴﹐速度卻又比我的想像稍快﹐不管是 Dumbledore 如何飲鴆犯險﹐或最後施法幫助二人脫困﹐彷彿有點驚鴻一瞥﹐不及小說來得驚心動魄。至於鐘樓上的高潮部份﹐我認為電影已極忠於原著﹐而事後情節輕輕帶過﹐沒有大打煽情牌﹐我覺得是導演和編劇的自制及理智的決定。至於 Half-blood Prince 的真正身份是誰﹐只在片末以一句對白輕輕帶過﹐沒有如何解釋「混血」及「王子」別具心思的意義。倘若沒有看過原著﹐難免會出現錯愕及不解的地方。
這部電影出色的地方在於導演及美指將環境及氣氛捏拿得精準無誤。雖然故事漸趨幽深﹐然而卻不致成為恐怖片。甚至巖穴裡波濤雲譎的場面﹐保持著電影第五集一貫的風格。電影花了一些篇幅描述進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如何哀綠綺思﹐對荳芽初開的愛情滿載幻想及憧憬。除了提供喜劇元素外﹐也讓比較年長的觀眾驀然回首﹐細味某年某月那一些風花雪月的事﹐引人會心微笑。
小說的第六集面世後﹐讀者對於Professor Snape 孰正孰邪﹐及Dumblebore 對他的信任是否值得相榷出現了極大的爭議。英國資深演員 Alan Rickman 飾演這個角色多年﹐對Snape的外形性格行為﹐演繹得活靈活現。在群星閃耀的有限空間裡﹐Rickman 的演出異常奪目﹐值得一讚。
第六集裡除了Snape 的戲份增加﹐Draco Malfoy 也從陰影裡走出來﹐成為了故事的主要成員之一。飾演 Malfoy 的年青演員Tom Felton 也在觀眾眼前長大﹐益顯成熟俊朗。Harry 和 Malfoy 彷彿硬幣的兩面﹐各自扮演自己無法挑選的角色﹐只能一往無前直至最後。Felton 的演技恰如其份﹐把Malfoy 的角色演繹得比以前立體得多。
本輯的驚喜﹐來自飾演Professor Slughorn 的 Jim Broadbent。不管是飾演《Brigitte Jones's Diary》的父親﹐《Moulin Rouge》的班主﹐或《Iris》的丈夫﹐Broadbent 的演技都是那麼出神入化。一向對於小說裡Slughorn 這個角色有點抗拒﹐覺得他小眉小眼﹐怯弱怕事。難得Broadbent 將角色演得頗為可愛﹐令我對於這個角色作出改觀。
傳聞第七集將會分成上下兩部公映﹐很多事情需要交代﹐將會大考導演及編劇的功力。我們會再到電影院重溫一次《Harry Potter and the Half-Blood Prince》﹐希望可以趕上IMAX版本落畫之前。
"Severus, please....."
傳聞第七集將會分成上下兩部公映﹐很多事情需要交代﹐將會大考導演及編劇的功力。我們會再到電影院重溫一次《Harry Potter and the Half-Blood Prince》﹐希望可以趕上IMAX版本落畫之前。
"Severus, please....."
8.02.2009
大話小說
有一名同事﹐他的弟弟在警隊任職﹐常常參與盤問疑犯錄取口供的工作。在盤問的過程裡﹐他說很多犯人在交談及身體語言上都不自覺地露出破綻。有一些甚至和盤托出﹐認罪讖悔。
同事的弟弟處理盤問過程時﹐建基於兩項原則 (或曰人類的天性)。一﹐自穴居文明開始﹐人類一直喜歡說故事﹐只要一方願聽﹐自有一方願談﹐視乎如何誘導。二﹐不管犯人多麼狡獪凶殘﹐說真話仍是人類與生俱內的本能。是以不管犯人如何掩飾﹐輕則流露於眉梢眼角﹐重則前言不對後語﹐很多時候自己拆穿一手編製的謊言。
某些法律對於「說謊」的定義﹐有頗為廣泛的詮釋﹐除了虛構情節﹐還包括隱瞞事實。換言之﹐喧之於口或略過不提的﹐都可以是「謊言」。不知道是不是性格使然﹐我是那一種認為在任何環境下可以不用說謊來解決問題﹐盡量不要說謊的人。一方面是自己欠缺急才﹐另一方面覺得沒有必要。當然﹐希望聆聽事實﹐自己也需要有接受事實的勇氣及量度。倘若事無大小﹐不由分說﹐自己先跳起來﹐也不難理解為何身邊人不敢直言真相。
對於謊言的過濾和分析﹐自己還沒有到達「立竿見影」﹐一語道破的境界。說得好聽一點是「君子可欺以方」。不過「難得糊塗」也是一種恩賜。倘若連最親近的人都不能彼此以誠相待﹐那就很沒意思了。
T一貫地氣定神閒﹐笑說﹕「我沒有戴眼鏡﹐這麼遠怎看得清楚﹖」除了是事實﹐言下之意﹐這是什麼問題﹖
事後T跟我說起﹐換了是我﹐也許會說一句﹕「哇﹐她跟你媽媽長得一模一樣。」
是謊話﹐但絕對活該。
同事的弟弟處理盤問過程時﹐建基於兩項原則 (或曰人類的天性)。一﹐自穴居文明開始﹐人類一直喜歡說故事﹐只要一方願聽﹐自有一方願談﹐視乎如何誘導。二﹐不管犯人多麼狡獪凶殘﹐說真話仍是人類與生俱內的本能。是以不管犯人如何掩飾﹐輕則流露於眉梢眼角﹐重則前言不對後語﹐很多時候自己拆穿一手編製的謊言。
某些法律對於「說謊」的定義﹐有頗為廣泛的詮釋﹐除了虛構情節﹐還包括隱瞞事實。換言之﹐喧之於口或略過不提的﹐都可以是「謊言」。不知道是不是性格使然﹐我是那一種認為在任何環境下可以不用說謊來解決問題﹐盡量不要說謊的人。一方面是自己欠缺急才﹐另一方面覺得沒有必要。當然﹐希望聆聽事實﹐自己也需要有接受事實的勇氣及量度。倘若事無大小﹐不由分說﹐自己先跳起來﹐也不難理解為何身邊人不敢直言真相。
對於謊言的過濾和分析﹐自己還沒有到達「立竿見影」﹐一語道破的境界。說得好聽一點是「君子可欺以方」。不過「難得糊塗」也是一種恩賜。倘若連最親近的人都不能彼此以誠相待﹐那就很沒意思了。
當然有一些時候﹐傷人的話難免出自溫柔的嘴:
T的一名朋友剛剛交了女友﹐某天雙雙在球場上出現。
中場休息﹐T的朋友唐突地詢問﹕「你覺得我女朋友長得怎樣﹖」真是考煞哲者。
中場休息﹐T的朋友唐突地詢問﹕「你覺得我女朋友長得怎樣﹖」真是考煞哲者。
T一貫地氣定神閒﹐笑說﹕「我沒有戴眼鏡﹐這麼遠怎看得清楚﹖」除了是事實﹐言下之意﹐這是什麼問題﹖
事後T跟我說起﹐換了是我﹐也許會說一句﹕「哇﹐她跟你媽媽長得一模一樣。」
是謊話﹐但絕對活該。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