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2011

漂流廚房 之 明蝦沙律 / 青口薯條

年過後常以沙律當晚飯。尤以明蝦沙律成為我們的新寵兒﹐因為貪求在超市取材夠容易﹕如凍蝦﹑草莓﹑覆盆子﹑小蕃茄﹑Mesclun 菜葉﹐得來全不費功夫。下班後匆匆做晚飯﹐這個比較容易。

將凍蝦去殼灼熟﹐拌進菜葉和時新莓類水果﹐甜甜酸酸容易入口。東遊回來後﹐我們迷上了キュ—ピ—深煎芝麻醬﹐雖然鹽份有點高(1湯匙8%)﹐然而味道正好﹐令人泥足深陷不能自拔。


另一味菜也以容易掛帥﹐乃是去年提及布魯塞爾著名的菜式﹕青口薯條。我們的冰箱裡總有一盒青口鎮宅﹐只需一包凍薯條﹐便可配成這道菜。

青口的煮法千變萬化。圖中的青口煮法比較簡單﹐白灼過後加以胡椒蒜鹽﹐清清淡淡。喜歡口味濃烈一點的﹐可以買一包干燒明蝦醬料把青口炒熟。

烘薯條的方式十分方便﹐根據包裝上的步驟﹐把烘爐預熱至450℉﹐烤大約十分鐘﹐取出來替薯條翻身一次﹐放回去再烘六分鐘便成事。

英國人吃薯條喜歡醮醋﹐但不是我的一杯茶。我比較低俗﹐吃薯條不用蕃茄醬﹐不如不吃。雖然薯條比較熱氣﹐偶一為之﹐無傷大雅吧。

2.20.2011

東遊記2010 (10) - 富士追蹤


九月二十九日‧星期三‧晴時須看富士山‧26℃

日苦雨綿綿﹐終於等到晴空再現。本來想著今天去雷門淺草寺湊熱鬧﹐只是T說萬里迢迢來到日本﹐不曾窺睹富士山雄峻的真面目﹐彷彿有點說不過去。想來也是﹐於是連翻天書找到眺覽富士山的理想地方﹐乃是位於神奈川縣西南部,距離東京約一百公里的「湯鄉」箱根。於是成為了是日的目的地。

因為只有一天時間﹐沒有閒暇享受箱根溫泉最基本的「一泊三食」(即住宿一夜﹑午晚早三頓和式膳食的度假套餐)﹐可說行色匆匆。饒是如此﹐早去晚返的一天遊﹐心情像坐了一圈過山車﹐湖光山色明媚動人﹐決非時間金錢可以衡量。
   

去過箱根的遊人都知道這段旅程堪稱「海陸空」兼備﹐單就涉及的交通工具﹐已不只是火車公車那末尋常﹐經驗頗為獨特。大清早我們從池袋出發﹐乘山手線至東京駅。換取了東海道新幹線的車票﹐乘搭九時二十六分的班次﹐於十時零一分抵達小田原。小田原從江戶時代起已是藩城下的小鎮﹐也是遊覽箱根的出發點之一。小田原駅比我想像中現代化﹐玻璃的A架尖頂如飛機場的候機處﹐有別於宮島之行所遇的傳統鄉鎮火車站。從小田原﹐遊客須乘箱根登山鐵道線至強羅﹐單程成人票各¥1,020。

途中﹐火車在山路上「之」字型地前後轉軌兩次﹐感覺新鮮有趣。


這段山路時而深藏在蒼翠的山林中﹐偶而豁然開朗。晴朗的天色下﹐益見山色翠嫩欲滴﹐河水眩目亮藍。

到了強羅﹐發生了一段小插曲。我的透明塑膠小zip loc 袋原來飽受磨損早已破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從強羅至早雲山那段登山鐵道鋼索線的車票已失掉。幸而跟站務員解釋﹐他看見我們二人傻乎乎的尚算可靠 ﹐於是發了臨時票給我們﹐好讓登山旅程得以繼續。這一點和楓葉國的民風有點相似﹐都是奉行honour system﹐我們十分感激。

箱根登山電車鋼索線從強羅至早雲山途經四站﹐感覺有點像乘坐纜車登扯旗山訪老襯亭。坐在我們前面的一名本地遊客坐在司機旁﹐把攝錄器裝好在欄干上﹐拍下了整段登山的路程﹐非常專業。


乘纜車至早雲山﹐是時候轉乘箱根ロープウェイ架空旅遊吊車至桃源台。成人雙程票各¥ 2,340﹐然而中途可以在各站下車遊覽。全段吊車路程需時約二十四分鐘。前文提及T對於高度有點抗拒﹐登車前有一丁點戰戰兢兢。然而箱根吊車較海洋公園的吊車乘客量大﹐防震的功能也相對地完善﹐不久T便克服了吊車的環境﹐漸漸被四周蒼翠遼闊的景色所吸引﹐甚至站起來拍照﹐如履平地﹐沒有半點顧忌。


當吊車接近大涌谷﹐山勢頓改﹐本來翠綠的山林變得一片枯赤貧瘠﹐彷彿在進行著石礦建築工程﹐山岩中冒起氤氳的白煙﹐氣氛迷離。

大涌谷是火山谷﹐盛產溫泉。谷上的排氣道不絕地排放出刺鼻的硫磺氣體﹐相隔甚遠的吊車車廂中仍能感辨得到。當吊車越過山谷﹐御煙穿雲﹐火山的自然力量﹐令人嘖嘖稱奇。因為行程緊迫我們沒有餘閒在大涌谷多留﹐只好繼續前進﹐來到桃源台。


桃源台是一個很特別的中途站﹐因為從吊車下來便馬上抵達蘆之湖的碼頭﹐是轉乘觀光船至箱根的起點。箱根的觀光船共有三艘﹐來回箱根町港﹐ 元箱根港﹐桃源台港三個港口 。觀光船均被塑造成主題公園海盜船的模樣﹐以紅藍黃三色以資識別。觀光船的成人雙程票為¥1,780。個人認為這些觀光船的造型驟眼看來還可以﹐近看則有點媚俗﹐彷彿和蘆之湖水天相接的美麗景色有點格格不入。

甲板上站滿了遊人﹐照相機牢制在手﹐目光深邃動作明快地四出搜獵壯麗的畫面。湖上的風帶來了涼意﹐幸而我們帶備了風衣﹐感覺寫意。在臨風暢遊蘆之湖的途中﹐Ipod 響起了陳奕迅的《富士山下》。雖然眼前沒有富士山﹐然而情境巧妙地緊扣和應。說不出是驚喜是啟迪還是感觸。

來到元箱根已差不多下午一點鐘。我們匆匆下船﹐找尋祭祠五臟廟的地方。在港口不遠處﹐我們找到一所餐館﹐點了他們的招牌ほん陣烏冬和梳巴。回家後﹐我曾問T在日本吃過的哪一頓最難忘。元箱根的午膳赫然是其中一頓。也許我們都餓瘋了﹐熱暖的上湯彈牙的麵條﹐窩心不已。


午膳過後﹐我們乘觀光船繼續行程﹐來到箱根町。這次主要旅遊的景點是成川美術館。根據官方網站的資料﹐美術館於1988年四月啟館﹐藏品以現代日本畫為主,多達四千餘件。其中以曾獲文化勳章的畫家山本丘人的一百五十餘幅代表作為核心,同時收藏有平山郁夫的四十餘幅作品(包括素描)。美術館的入場費為¥1,200。我們不是對藝術那麼充滿熱愛的人﹐來到成川美術館的主要原因﹐全為了館中的觀景閣。據聞當天氣晴朗﹐萬里無雲的日子﹐透過觀景閣全長五十多米的玻璃窗﹐可以看到富士山!

不錯﹐這天天氣晴朗﹐不像前兩天那末雨灑不停。然而天晴不一定等於無雲。我們在觀景閣遠眺﹐箱根町山後的天空一片白茫茫﹐富士山定必潛身雲霧背後。儘管長途跋涉而來﹐富士山始終和我們緣慳一面。


成川美術館的藝術收藏品﹐有別於上野國立博物館的國寶。雖然精品年事不久﹐卻表現了近代的日本藝術面貌﹐尤其將西洋藝術元素﹐如素描粉彩等技巧﹐和日本的山水人物題材結合﹐孕育出獨有的風格﹐前所未見。觀景閣上的展台﹐陳列了一系列內外精奇瑰麗的玻璃萬花筒﹐把藝術和動感連結﹐千態萬狀﹐目不暇給。

館外也陳設了不少大型的展品﹐襯托著秀美的箱根町和蘆之湖景色﹐縱使無法一睹富士山的風采﹐也不能說惆悵而回。 雲靄深處﹐富士山就在前面。

逛累了﹐我們在館內的咖啡室「季節風」喝過一杯下午茶﹐暮色漸漸降臨﹐也是踏上歸途的時候。


箱根町比宮島現代化﹐然而同樣予人與世無爭﹐寧謐幽靜的感覺﹐令人自然而然地放鬆了繃緊的神經﹐投入一覽無遺的湖光山色裡。在港口等待最後一班觀光船﹐看見本地人在湖上泛舟垂釣﹐背景是橘紅色的水上鳥居和蔥綠蓊然的山林﹐令人忘卻許多塵世的紛擾。


歸途上蘆之湖更見平靜﹐暮色夕照裡﹐山林都悠然鍍上了一抹金光﹐彷如秋色初臨。我們默默地在觀光船上飽覽著一切﹐分秒彷彿慢了下來﹐一剎成為了永恆。

我們回到桃源台港﹐有點回到紅塵的錯覺。乘架空吊車﹐越過大涌谷﹐硫磺霧氣也像充滿了倦意。在吊車裡﹐不知為何心念甫動﹐驀然回首﹐發現富士山正在暮色裡浮現﹐雄峻參天的身影﹐在雲霧裡更見挺拔壯偉!
 

本來我們已打好了輸數﹐接受了緣慳一面的事實。詎料在歸程的途上﹐富士山竟然在我們背後出現。要不是心有所感﹐最後一次轉身顧盼﹐也許就這樣擦肩而過了﹐也許真的不可不信緣。我和T相望一眼﹐只感到這次箱根之旅﹐甚至是次東遊﹐都算無憾了。


乘坐箱根登山鋼索線和鐵道線回到小田原﹐再乘東海道新幹線回東京。歸時休放燭花紅,待踏馬蹄清夜月﹐追蹤富士山也告一段落。

東遊記2010

2.17.2011

陌生

  • 是每一種陌生的感覺都是負面的。外地旅遊﹐一切都是陌生的。然而也因為陌生而營造了新鮮感。人不一定厭舊﹐但多多少少免不了貪新。

  • 人生是一場歷煉。然而經歷太多﹐對冷暖世情一點都不陌生﹐也是一種遺憾。

  • 在另一種語言裡﹐陌生可以是外星人﹐也可以是古怪。

  • 一些舊情人連陌生人都不如﹔路左擦身而過﹐裝作看不見﹐頭也不點。

  • 年月流曳﹐人和鏡中的自己變得很陌生。

2.13.2011

絕塞鷹揚

部名為《The Eagle》的電影由Rosemary Sutcliff的名著《The Eagle of the Ninth》改編而成﹐小說從1954年出版至今﹐已屆差不多五十七個寒暑。小說本為風行一時的大不列顛青少年讀物﹐怪不得星期五入場看電影的時候﹐觀眾的年齡層面廣泛﹐因為很多人自幼便對情節耳熟能詳﹐期盼故事躍升至大銀幕久矣。

吸引我購票入場的賣點﹐不礙為《帝國驕雄》式的古羅馬紅袍銅甲古裝背景和軍隊鎮駐尚屬蠻荒的不列顛島的故事。當然﹐得悉當紮動作男小生Channing Tatutm 和從《Billy Elliot》長大成人的Jamie Bell 二子擔綱演出﹐也令我提升了入場的興趣。


電影大綱如下﹕Marcus Aquila (Tatum飾) 是軍人世家出身﹐父親當年率領羅馬第九軍團遠征大不列顛神秘莫測的北疆﹐然而為數五千人的軍團悉數遇伏﹐象徵著羅馬帝國榮耀的銅鷹令旗流落異地﹐令舉國蒙羞﹐勇帝哈德良(Hadrian)下令築建北陸長城﹐自此將羅馬領土和蠻荒世界隔絕。Marcus 一直對父親的命運和銅鷹令旗的下落耿耿於懷﹐於是成為將領後﹐自動申請調配至不列顛這個落後的邊塞﹐希望能解開第九軍團覆沒之謎。在悍衛城塞及拯救人質的過程中﹐Marcus 身受重傷﹐於是被送到他叔父的居所療傷。在機緣巧合下﹐Marcus 救了奴隸Esca (Bell飾)的性命。自此奴僕賣命跟隨主子﹐甚至並騎勇闖北陸長城外的領域﹐決意尋回第九軍團的銅鷹令旗。


說穿了這是一部青年遊歷配上了古羅馬背景的動作片。喜歡主僕二人在長城外的一段對話﹐那是關於銅鷹旗令的意義。在Marcus眼中﹐銅旗是帝國的光輝﹐軍事成功﹐名留青史的佐證。大好男兒生在世上﹐就是要幹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縱使馬革裹屍﹐也與有榮焉。Esca只看出了銅旗背後代表了軍國霸權主義種種焚城殺戳的殘暴劣行﹐一次又一次刺痛了他家破人亡、遺民血淚的傷疤。這也是為什麼導演Kevin Macdonald 堅持一眾羅馬軍人說著美國口音的英語﹐藉此借古諷今。


在羅馬統治的範圍裡﹐Marcus是主﹐Esca是奴。來到城外﹐原著民族成為了大多數﹐危機四伏。Esca 為了保護主子及自己的性命﹐只好推說Marcus是自己的奴僕。於是二人的身份突然易轉﹐也讓行伍出身貴為將領的Marcus體會到失去自由﹐為人奴役的苦處。


這是一部荷里活電影﹐故事的結尾不問可知。值得一讚是兩名年青的男主角﹐要不是Tatum和Bell的演技和交流﹐故事比較鬆散的環節會令整部電影變得潰不成軍。Tatum的演技較前進步﹐掌握感情戲份比《Avatar》的Sam Worthington 更精練﹐成為第一男主角﹐已不必再倚靠一身肌肉或一張臉蛋。Bell從《Billy Elliot》嶄露頭角後﹐一直默默轉型﹐從童星蛻變成年青演員。這部電影可說是Bell重投主流之作。名模出身的Tatum 在這部電影裡沒有一顯身材的機會﹐反而Bell 卻呈示了健身的新成果﹐當年在英國對衡郡獨個兒在運動場內練舞的瘦小孩童﹐今天已成為了馳騁絕域的英雄。

這部電影除了電腦特技畫面不多外﹐一個比較重要的女角色也沒有﹐除了部落裡的婦孺﹐可說是清一色的男性世界。以這類型的片種相互比較﹐《The Eagle》不算拍得格外出色﹐節湊可以更緊湊﹐場面可以更大氣。然而兩名主角不慍不火﹐用心用意的演出﹐和《Twilight》系列裡的「木人巷」相比﹐簡直拋離了好幾百哩。

說起古羅馬帝國﹐悠然想起剛剛來楓葉國的時候在中學唸西洋史。那時候做presentation 沒有電腦﹐演說羅馬延綿萬里的戰爭時﹐地圖都是自己一筆一筆手繪上色的﹐還為海岸線山脈峰巒打陰影﹐營造出比較立體的視覺效果。還要借助龐然悶熱的投射器﹐把地圖投映在白幕上放大。現在﹐什麼都可以在網上找到﹐小學生都使用powerpoint 來做習作﹐還會嵌入youtube片段﹐我們的世代在這一輩小孩子眼中﹐同樣如羅馬帝國的遺跡般遙遠荒涼。

2.11.2011

100張專輯 (05)

05 《La Luna》
Sarah Brightman
種類: 古典/流行 crossover
年份: 2002

次接觸莎拉·布萊曼 Sarah Brightman 是1987年的《歌聲魅影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百老匯原聲專輯。《Think of Me》是女主角姬斯汀第一次開腔演唱的歌曲﹐如平地一聲雷﹐技驚四座。尤其歌曲後段展現女主角的音域﹐大玩花腔之餘﹐還引吭飆升了兩個八度﹐如出谷夜鶯﹐驚為天人。這也是我對布萊曼的第一個印象。

1993年布萊曼推出流行專輯《Dive》﹐找來了New Age監製Frank Peterson 操刀﹐重新翻唱了Gregorian的《Once in a lifetime》 (也就是關淑怡的《戀一世的愛》)。布萊曼離開音樂劇生涯後第一個事業高峰﹐是1996年和Andrea Bocelli合唱的《Time to say goodbye》﹐單曲國際銷量高達1,200萬張。1998年推出了《Eden》﹐古典和流行音樂的融匯鍥合更上層樓﹐包括了Puccini的《Nessun Dorma》。

到了2002年的《La Luna》﹐我覺得是至今布萊曼拿捏古典和流行元素最恰到好處、選曲最雅俗共賞的一張專輯。形象和歌路來得正路雍容、高貴大方﹐不像日後的專輯如《Harem》和《Symphony》那末鋌而走險﹐邪花入宅。

《La Luna》是一張概念專輯﹐月亮是主旨。古今中外世人仰望著皎皎的朗月﹐編織出無數神話。月亮代表了溫柔的雌性、偉大的母性﹐盈缺多變的面貌﹐引人遐想。無邊的黑夜裡萬籟無聲﹐清冷如水的月亮散發著溶溶聖潔的光芒。這種充滿神秘奧妙的氛圍貫穿整張專輯﹐讓人墮入一個絕俗出塵的時空。

我買的是北美版名義上有十五軌(另加一首hidden track﹐ 合共16首歌)。歐洲原版只有十三軌﹐現已絕版。這張專輯的歌曲可分作三大類﹐流行歌曲﹑經典歌曲﹑及古典cross-over。

流行歌曲包括翻唱了Dido的《Here with Me》、《Winter in July》、《This Love》、《He Doesn't See Me》。因為歌曲所需的音域有限﹐發揮不了布萊曼古典唱腔的特點﹐是以遊刃有餘的同時﹐卻沒有帶來太大驚喜。

經典歌曲方面﹐布萊曼重新演繹了《Scarborough Fair》﹐將New Age 元素注入了耳熟能詳的民謠﹐境界如幻似真。《Gloomy Sunday》本是Billie Holiday的名曲﹐落到布萊曼手上﹐高亢脆亮的歌聲沾上了爵士味道﹐抽離卻又入世﹐如嬝嬝的輕煙不可捉摸。Hidden track 是《Moon River》﹐布萊曼捏拿得巧至毫巔﹐月光長河裡我們共渡﹐不枉人世一遊。

專輯裡比較搶耳的作品都屬於古典cross-over 一類﹐如《Solo Con Te》改編自韓德爾的《Dank sei Dir, Herr》、《La Luna》來自德弗札克的歌劇《Rusalka》及Ennio Morricone 的《La Califfa》。透過這些高難度的作品﹐布萊曼的唱功盡顯無遺。也許有人會說cross-over有失正統﹐難登古典歌劇的殿堂。然而我對過於正統的古典歌劇興趣不大﹐就算布萊曼不是 Renée Fleming﹐我也不介意。

選來的是莎拉·布萊曼改編自貝多芬第七交響樂的《Figlio Perduto》。這首作品讓她稱心自如地發揮她流行和古典並具的唱腔﹐真聲假音女高音同步相互和應﹐技巧煞是漂亮。《The King's Speech》裡也取用了貝多芬第七交響樂作為佐治六世二戰民告時的背景音樂﹐令我不禁想起這首作品。



previous (06)
next (04)

06. 《Implode》 - 周國賢 / 07. 《Salute》 - 張國榮 / 08. 《Hello & Goodbye》 - 蔡健雅 / 09. 《超時空要塞 マクロス》 - 飯島真理 / 藤原誠 / 10. 《壞女孩》 - 梅艷芳 / 11. 《紫釵記》 - 仙鳳鳴劇團 / 12. 《A Night at the Opera》 - Queen / 13. 《鄺美雲》 - 鄺美雲 / 14. 《Viva la vida》 - Coldplay / 15. 《劉美君》 - 劉美君 / 16. 《江湖浪子》 - 麥潔文 / 17. 《Xanadu》 - Olivia Newton-John, Electric Light Orchestra / 18. 《陪著你走》 - 盧冠廷 / 19. 《大家樂》 - 溫拿&黃霑 / 20. 《真實》 - 張惠妹 / 21. 《Whitney Houston》 - Whitney Houston / 22. 《Travelogue 1 遊樂》 - 林一峰 / 23. 《Love Actually》 - Various Artists / 24. 《Long Vacation》 - Cagnet / 25. 《祝福》 - 葉蒨文 / 26. 《All for Love》 - Various Artists / 27. 《讓自己快樂》 - 杜德偉 / 28. 《The Fame》 - Lady Gaga / 29. 《徐小鳳全新歌集一》 - 徐小鳳 / 30. 《William Shakespeare's Romeo + Juliet》 - Various Artists / 31. 《Step One》 - Steps / 32. 《永遠》 - 辛曉琪 / 33. 《Songs from Ally McBeal》 - Vonda Shepard / 34. 《最愛》 - 林子祥 / 35. 《MTV Unplugged》 - Mariah Carey / 36. 《The Love Album ~ Asian Delux Edition》 - Westlife / 37. 《Les Misérables ~ 10th Anniversary Concert》 - Various Artists / 38. 《天空》 - 王靖雯 / 39. 《太陽》 - 陳綺貞 / 40. 《搭錯車》 - 蘇芮 /41. 《藏愛的女人 ~ Love of My Life》 - 齊豫 / 42. 《世界變得很美》 - 草蜢 / 43. 《Ray of Light》 - Madonna / 44. 《See for Cass》 - 彭羚 / 45. 《百強‘84》 - 陳百強 / 46. 《Rhythm Nation 1814》 - Janet Jackson / 47. 《葬心》 - 小蟲/黃鶯鶯 / 48. 《My Best Friend's Wedding》 - Various Artists / 49. 《故事的角色》 - 王傑 / 50. 《Life Thru A Lens》 - Robbie Williams / 51. 《The Adventures of Priscilla, Queen of the Desert》 - Various Artists / 52. 《無非想快樂》 - 藍奕邦 / 53. 《Le fabuleux destin d'Amélie Poulain》 - Yann Tiersen / 54. 《雪狼湖》 - 群星 / 55. 《Falling Into You》 - Céline Dion / 56. 《天天都相見》 - 葉德嫻 / 57. 《Secrets》 - Toni Braxton / 58. 《Oh! Gal》 - 蘇永康 / 59. 《Mezzanine》 - Massive Attack / 60. 《一千零一夜》 - 李克勤 / 61. 《反叛》 - 陳慧嫻 / 62. 《Talk On Corners》 - The Corrs / 63. 《是這樣的》 - 梅艷芳 / 64. 《Beautiful Thing》 - The Mamas & Papas/John Altman / 65. 《火熱動感》 - 華納群星 / 66. 《梁祝下世傳奇》 - 何韻詩 / 67. 《Midnight in the Garden of Good and Evil》 - Various Artists / 68. 《愛愛愛》 - 方大同 / 69. 《到此一遊》 - 楊千嬅 / 70. 《Fumbling towards Ecstacy》 - Sarah McLachlan / 71. 《Brokeback Mountain》 - Gustavo Santaolalla / 72. 《傳說》 - Raidas / 73. 《愛的根源》 - 譚詠麟 / 74. 《Savage Garden》 - Savage Garden / 75. 《寓言》 - 王菲 / 76. 《Soul of the Tango》 - YoYo Ma / 77. 《射鵰英雄傳》 - 羅文 甄妮 / 78. 《Listen to Eason》 - 陳奕迅 / 79. 《Jagged Little Pill》 - Alanis Morrisette / 80. 《寬容》 - 張信哲 / 81. 《林姍姍》 - 林姍姍 / 82. 《Notre Dame de Paris》 - Original Cast / 83. 《淡淡幽情》 - 鄧麗君 / 84. 《Silk Road》 - 喜多郎 / 85. 《少年遊》 - 優客李林 / 86. 《廣播道 Fans 殺人事件》 - 軟硬天師 / 87. 《為妳鍾情》 - 張國榮 / 88. 《Il Postino 》 - Luis Enriquez Bacalov / 89. 《戀一世的愛》 - 關淑怡 / 90. 《慢.慢愛》 - 余憲忠 / 91. 《Goddamned》 - Jay Brannan / 92. 《天空の城ラピュタ》 - 久石讓 / 93. 《消息》 - 張宇 / 94. 《愈夜愈美麗》 - 黃耀明 / 95. 《Bilingual》 - Pet Shop Boys / 96. 《關懷》 - 葉蒨文 / 97. 《Yentl》 - Barbra Streisand / 98. 《Listen Without Prejudice, Vol.1》 - George Michael / 99. 《讓我歡喜讓我憂》 - 周華健 / 100. 《Open Up》 - 林憶蓮

2.05.2011

東遊記2010 (9) - 上野博物館

 
九月二十八日‧星期二‧雨‧22℃


氣報告說今天又要下一天雨﹐頗為沒勁。鑑於昨天在雨中閒逛又濕又累﹐我們決定把淺草寺的行程押後﹐乘著雨天從事一些室內觀光活動﹐隨機應變。室內觀光當然以遊逛博物館為主﹐而最多博物館聚集的地方是上野公園。

一早起來我們路過星巴克買了一杯venti 抹茶荳奶拿鐵﹐如一泓碧綠泡沫﹐濃濃的稠稠的喝在口裡又熱又腥﹐味道迥然不同。T覺得像在喝液體蝸牛﹐我覺得味道曖昧而過癮。

池袋駅上的東武百貨第八層﹐正舉行北海道食品展﹐熱鬧非凡。我們今天特別仔細地走遍每一個攤檔﹐飽覽北海道海鮮刺身壽司﹐如一場天人交戰的耐力大測試。因為一早起來不能吃太多﹐我們只在North Plain Farm 買下兩瓶牛奶布丁﹐算是對自己的五臟廟交足了差。


乘山手線在上野駅下車﹐雖然車站在公園旁﹐然而滂沱大雨突然攔路﹐我們只好躲進公園裡的上野清水觀音寺。除了我們二人在寺中避雨外﹐還有一對洋人情侶。我們各據一隅﹐點頭示好。觀音寺的面積不大﹐T在寺中八卦了半晌﹐把我帶到觀音像前。原來上野清水觀音寺的觀音主治健康﹐能治百病。T說﹕我們為患病的爸爸媽媽祝願吧。祈福時十分誠心。還入鄉隨俗地摸摸觀音像的足座﹐沾些福氣。

雨勢稍緩﹐我們撐著傘在雨中前進。穿過公園我們來到國立西洋美術館。館外有一些宏立的玄色彫像。我們拍過照片便算﹐沒有內進這個美術館的意欲。


再往前走﹐來到了一列舊火車旁﹐不遠處還有一尾碩大無朋的鯨魚彫像騰空而起﹐我們知道來到了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這座博物館歷史悠久﹐自1871年成立﹐屢次易名﹐如教育博物館﹐東京博物館﹐東京科學博物館﹐國立科學博物館﹐和從2007年起定名的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此館陳列了和日本有關的化石、天文氣候、農務地質科學的資料及無數的動植物標本。因為天雨關係我們不急著出外﹐卻又遇上避免不了的學校團體旅行﹐博物館裡到處都是求知欲旺盛的小學生﹐如像困獸之鬥。


我們不再是小學生﹐是以對天地萬物今古科學只抱著走馬看花不求甚解的態度﹐拍飽了照片﹐離開科學博物館﹐到達東京國立博物館。東博在1872年開放,由本館、表慶館、東洋館、平成館、法隆寺寶物館五館組成。法隆寺寶物館的館址十分現代化﹐由谷口吉生設計,看來像一所minimalist風格的豪華大宅。


法隆寺的進貢寶物繁多包括奈良時代的法隆寺獻物帳﹐唐代的細字法華經﹐飛鳥時代的金銅灌頂幡、鵲尾形柄香爐、金銀鍍龍首水瓶、黑漆七絃琴等﹐還有不少年事古遠手工精巧的佛像和渡牒法器。


東博的館址為世熟悉﹐因為是電視電影常見的外景場地。


遊訪當天東洋館正被重建﹐要待明年才重開。東博的收藏品超過十萬件﹐包括佛畫、大和繪、室町水墨畫、太刀、武士革冑、漢文古籍、和服、屏風……應有盡有﹐價值連城。


忘然置身於無數珍寶之中﹐渾然不覺時間流曳﹐直至場館關閉才不捨地離開。


憑天書指引﹐我拉著T來到上野駅對面﹐樓高四層的Yamashiroya。楓葉國的玩具店不比日本的吸引﹐不論玩具的種類趣味創新﹐都不可同日而語。我在玩具店如入寶山﹐然而因為行李空位有限﹐好玩的東西也買之不盡﹐是以只挑了一點容易寄存的小玩意﹐聊具意義。火影的手信也是在此覓得﹐還見到快獸呢。


逛完玩具店﹐我們在暮色漸濃的鬧市裡隨著下班的人流遊覽雜價攤天堂アメ橫。這兩條大街羅列了400多所店鋪﹐貨品有食物衣物飾物﹐令人想起旺角灣仔廟街等地。逛了一陣子﹐腹如雷響﹐我們回到池袋Sunshine City 位於Namjatown 的「餃子stadium」 吃......餃子。雖然此館以「超過100種餃子」作招徠﹐又以街邊大排檔的形式運作﹐餃子的價格殊不平宜﹐味道沒有想像中美味﹐遺憾地慕名而來失望而回。進Namjatown 又要付入場費﹐「餃子stadium」找來找去又找了半天﹐當晚不禁有點面黑。連下了兩天悶雨﹐感覺疲乏。幸而明天天晴﹐我們決定追蹤富士山。

東遊記2010

2.03.2011

春風吹

(攝於北京前門KFC家鄉雞﹐10.2010)

年的農曆新年氣氛不太濃烈﹐也許大年初一是星期四﹐我們在北寒之地還要冒雪上班﹐加上家事纏身﹐陰晴不定﹐也沒有什麼餘暇理會是否爆竹一聲除舊﹐桃符萬戶更新。

前數天乘公車回家的時候﹐憶起兒時在香港過春節的片段﹐都是七、八十年代的陳年事兒。

記得那時候家裡也會擺放一些年花﹐如菊花、薔薇、銀柳。家裡可沒有每年逛花市必買年花的習慣﹐也許父母一不營商二不著重堪輿風水﹐行運與否不在乎插些什麼花﹐於是對桃花桔子等沒有什麼偏愛。再者受歡迎的年花都售價不菲﹐咱們小康之家更不會質然破費於花期有限的植物上。然而家裡必種蟹爪水仙﹐全因外公每年購下不少﹐還親自操刀為這些花頭進行開枝散葉的切割手術。據聞外公把最好的花球都贈給母親﹐十分偏心。喜歡月牙船似的玻璃盤裡﹐數株碧莖白冠的水仙婷婷玉立﹐像其貌不揚的洋蔥頭長出倩影楚楚的古代美人﹐兀自在客廳中散發著清雅沁人的幽香。我喜歡在玻璃盤裡偷偷撿出濕潤光滑的石卵放在手中磨娑把玩﹐像掏寶一樣珍愛。

小時候家裡沒有什麼零食﹐新年的全盒也不見得格外吸引。當然紅瓜子是年盒缺少不了的應節食物﹐廣東人煞有介事地說﹕「抓銀﹐抓銀」﹐好不開門見山。母親嚴禁我們吃瓜子﹐因為不想我們咬壞了牙齒。結果呢﹐到現在我還是不太懂得怎樣吃瓜子﹐到人家裡只象徵式地咬一兩顆﹐最後通常都是咬不開殼子﹐放棄告終。家裡的全盒除了瓜子外﹐還有年年有餘的瑞士糖。童年時家裡唯一存備的糖果﹐便是瑞士糖﹐總覺得它是一種沒有什麼性格﹐過於老實的糖果。只覺賣相﹑味道﹑口感﹐都及不上日本進口那些波波硬糖那末玲瓏誘人。再者一盒瑞士糖的數量總是超逾需求﹐有吃之不盡的膩意﹐在小孩子眼中自然有失矜貴。全盒裡偶有巧克力金幣﹐然而吃得出那不是十分美味的牛奶巧克力﹐也見過擺放了魚皮花生﹐然而很容易變得不新鮮。家裡差不多沒有糖蓮子或糖蓮藕的傳統零食﹐也許太硬太甜﹐製法不明﹐贏不到母親的信任。

雖然全盒裡的零食不太吸引﹐然而客人到寒舍拜年﹐還真老實不客氣地要求品嚐母親的兩大應節手藝﹕一是滷水茶葉蛋﹐二是花雕醉雞。每次看見親友舔著手指回味無窮﹐可知母親的絕活貴精不貴多。

父母不太喜歡油炸的食物﹐是以沒有過年炸煎堆炸油角的作風。外祖母則有年初一開油鍋炸元寶的習慣。長輩拜神﹐是以緊守開油鍋時說話小心﹐圖取口彩的風俗。那時候我剛上小學一年級吧﹐外祖母問我們數名孫兒乘電車還是公車回家﹐我年紀最小卻搶先回答﹕「救傷車﹗」廚房的姨母和表姊頓時失控暴笑﹐外祖母連聲﹕「睬!睬!睬!」三十多年後童言無忌的趣事仍然教人津津樂道。

過年當然少不了賀年廣告﹐如當時名嘈一時的「飛機大炮」﹑「兩梳蕉」﹑「萬X路舞獅賀歲」等等。有興趣回味當時經典的廣告可以參閱紀文鳳所著的《點只廣告咁簡單》。那時候沒有出外看賀歲電影的習慣﹐因為父母覺得港產電影很多鄙俗無文﹐只有教壞小孩子的份兒。真是水清無魚的最佳寫照。

到了楓葉國﹐春節變得乏善可陳。1991年的春節印象頗深﹐因為是《夢了瘋了倦了》的面世。恰好二十年前。

敬祝 愉快 身體健康

2.01.2011

突然十年便過去

然十年便過去 
方知歲月冷漠似水
就算筆跡不會變 
紙張不會皺
偏偏想笑 
竟會得到灰暗情緒
默然從頭讀過去 
一句一句太乾脆
  ——  《給自己的信》

像我這永沒法解釋的蒼白 
像永遠蓋著撲克
像永遠在轉圈圈的筆劃 
一生不過揣測
  ——  《愛彌留》

出版社把周耀輝的《梳頭記》(1990) 和《道德男人》(1996) 重編﹐加了新寫的一篇長文《紙上染了藍》作序,成了《突然十年便過去》。我離開香港的時候﹐《梳頭記》還沒有面世﹐輾轉多年都沒有機會拜讀。據聞兩本作品在香港的流量已渺﹐重新編集出版也是時候了﹐免得周的粉絲踏破鐵鞋望梅輕嘆。

獲得這本書﹐承蒙Linus 仗義眷顧。雖然他一早已擁用《梳頭記》和《道德男人》﹐然而為了新的自序﹐不欲失諸交臂﹐馬上坐言起行。去年夏天已收到寄來的書籍。放在床邊﹐一篇一篇的看﹐很快便喫完。因為忙著班上瑣事和安排九月的東遊﹐一直也沒有機會寫閱後感。幸而周的筆觸細膩流暢﹐如白蘭盛放後餘香縈繞不散。半年後寫起仍然記憶猶新﹐不是那種看完了沒有任何感覺、淡淡然不痛不癢或水仙自戀的文字。

周的文字的確是藍色的。不管文章的題材是圍繞異國過年、感情糾纏、摯友聚舊﹐遠遠近近都有一種深深淺淺的憂鬱。有些人的文字是矯情虛偽的﹐看後令人滿嘴難受﹔周的文字沒有半點造作﹐就像朋友夜闌人靜摸著酒杯底和你說句心底話﹐也許不一定動聽不一定自圓其說﹐然而當中的執著、躊躇、矛盾、感觸無疑有感而發﹐絕非為賦新詞強說愁。

閱畢《突然十年便過去》﹐感覺彷彿對周加深了一層認識﹐可以想像到《愛在瘟疫蔓延時》從何而來。很佩服他這樣不設防地讓陽光照射進自己回憶的角落﹐透過準繩的筆觸﹐一字一字公諸於世。以下是順手拈來的一些例子﹐言簡意賅可堪玩味﹕
  • 所謂的美德難道都是殘缺﹐都需要拋棄才能成就的。

  • 慢慢﹐也就明白文字言語無非求個明白。若找不到明白的人﹐你識的字便沒有意義﹔若有一個明白的人在﹐你所說的什麼就有了意義。

  • 我想生活的意義也許就是這樣﹐就是找到這樣的一個人。

  • 恐懼通常都在再見舊朋友之前﹐怕的也不是發覺大家都變了﹐變是無可避免的﹐怕只怕見到的舊朋友變得糢糊起來。

  • 倘若人世間有罪﹐大抵這便是人的墮落。不過﹐正如人其他諸般的墮落﹐這也是為何人之所以生﹐人之所以活。

  • 只是後來我才發覺一個人擁有許多福份的時候﹐便往往以為可以馳騁翱翔﹔而當馳騁翱翔的時候﹐卻往往連自己也摔傷了。

  • 梁山伯遲來三日﹐祝英台成為了馬家娘。股民遲了出貨便變成了大閘蟹。也是瞬間的事﹐也就天淵之別﹐於是令人惋惜。

  • 我想起電影《今夜星光燦爛》的一幕。林青霞參加她妹妹的婚禮後發覺車鑰匙竟鎖在車內﹐她一個人走回教堂﹐熱鬧過後的教堂顯得格外冷清。林漫無目的走到讓人懺悔的小室。掀開幔子﹐她跪下來﹐輕輕呼喚好友的名字﹐然後她說:「此刻若果你在我身邊﹐那多好呢。」
周曾猶豫將這部文集取名《突然十年便過去》是否合適﹐畢竟這些文章出版已超過十年。然而編輯說不打緊﹐十年﹐已不是一個實數﹐是一個代名詞。十年代表了——青春。

想一想﹐誰能閱後不無感觸?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