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5.2010

東遊記2010 (6) - 金閣銀沙

 
九月二十四日‧星期五‧陰晴交迭‧29℃


文述及﹐本來今天便要離開京都往奈良遊玩﹐只是京都的景點還沒有看全﹐奈良的旅館恰巧又沒有著落﹐多留一天的結果﹐就是更能時間充裕地認識﹐還沒有緣會面的京都。

說來玄妙我們把很多京都的重要景點都留到今天﹐除了由於昨天天氣稍欠理想外﹐也不無「近鄉情怯」的心理。有期望就難免會擔憂失望。遠道而來﹐如被某些外在因素使飲譽天下的京都景緻添上瑕玭﹐會令人不勝惋惜。總算托賴﹐這天我們暢遊金閣寺﹑龍安寺﹑銀閣寺等名勝﹐鏡頭下捕捉到的畫面總算一如期望﹐留下極美好的回憶﹐足以回味多年。 

一早起來T終於訂好從成田飛到北京的機票。日航的單程機票需要每人二千多元加幣(!)﹐T找到高麗航空的機票﹐中途在首爾轉機﹐八百多元加幣一張﹐怎麼說都比日航和中航便宜。

在酒店的大堂吃了自助早餐﹐又再抖擻上路。
 

從酒店往西走約四五分鐘﹐便找到了公車站。金閣寺是京都名勝﹐數輛公車都以金閣寺為終站。公車的班次頗為頻密﹐不出十分鐘﹐204號車便依時到站。環顧車廂﹐不少乘客也是前往相同目的地的遊人。雖然今天是星期五﹐然而旅遊熱點就是旅遊熱點﹐恐怕周末假日時遊人更多。

網上資料﹐金閣寺正名為鹿苑寺﹐自1394年足利義滿將軍接管「北山第」後﹐大興土木﹐建築「舍利殿」作為他參禪的佛閣。雖說參禪敬佛理應四大皆空﹐然而足利將舍利殿修築得金璧輝煌﹐燦爛耀目﹐「金閣寺」之名便不脛而走。數百年來鹿苑寺幾歷戰局動盪﹐址內的建築物都遭到焚燬,只有舍利殿逃過災劫。然而於1950年﹐舍利殿因一名21歲的見習僧人林承賢放火自焚而付諸一炬,連放在殿中供奉的國寶、足利義滿像也一同化為灰燼。

目前的舍利殿是1955年時重建﹐殿身外壁的金箔裝飾足有五層之厚﹐輝煌更勝從前。
 

金閣寺一般入場費為¥800﹐門票是一道長長的平安符﹐有別於其他古剎印刷精美﹐但缺少了傳統氛圍的門票。來到了金閣寺剛剛過了早上十時﹐然而已遇上京都中學的參拜團。雖說日本的中學生已算十分守秩序﹐然而年青人並非木石﹐沿途說說笑笑在所難免。人數眾多也必然浩浩蕩蕩﹐把清幽寂靜的環境弄得影浪澎湃。甫入場址﹐工作人員已開始指揮交通﹐疏導人流。大夥兒往左邊的空地靠攏﹐前面豁然開朗的空間﹐古松盈盈疊翠﹐鏡湖池水紋不動﹐倒照著金輝奪目的舍利殿﹐構圖一如明信片。遊人頓時如著了迷﹐各自佔據有利位置﹐手機/攝影機的快門開關聲此起彼落﹐鎂光燈如煙火璀璨﹐貪婪地把眼前壯麗的景觀捕捉下來。不少遊人依著彼此默許的次序﹐禮貌地走近欄干﹐等候在鏡湖池舍利殿前留影的良機。一如其他名勝﹐遊人互相幫助拍照﹐將心比心﹐沒有爭先恐後﹐沒有推撞爭執。

正當遊人把所有可以掌握的攝影角度都運行用過後﹐那些中學生突然從書包裡拿出作業簿紛紛向身旁紅鬚綠眼的外地遊人下手﹗原來這些中學生並不是來金閣寺觀光那麼純粹﹐他們到此的主要目的﹐竟然是學習英語。聽見他們一字一字步步為營地提問簡單的語句﹐如「What is your name?」﹑「Where do you come from?」﹐然後聽著遊人慢慢地回覆﹕「My name is Susan and this is my friend Helen. We come from the Netherlands。」學生便勤快地把答案記下﹐不容有失﹐十分有趣。金閣寺前的空地霎時變了露天的英語會話教室﹐真是始料不及。
  

金閣寺的舍利殿的確是寺院最吸引人的地方。雖然這時四周翠木如蓋﹐還沒有換上流金滴焰的秋衣﹐然而眼前風光的亮麗已是無懈可擊。隨著人群往後山走了一圈﹐山樹流水雖充滿自然妙韻﹐然而我們心中仍是浮動著一團令人目眩神馳的金光。是以我們走出了金閣寺後﹐馬上決定再進寺一次。神符門票只有發票日期﹐就是說一天之內入場都適用。第二次進寺的時候學生少了﹐陽光也慢慢從雲端透現﹐我們拿著照相機像從頭開始再狂拍一次﹐不枉到此一遊的清興。直到我們不再依戀眼前這座金殿和四周的景色﹐覺得再無所求﹐悠然地繼續行程。
 

雖然旅遊天書和路標指示言之鑿鑿﹐均說龍安寺和金閣寺相距不遠。但真要徒步卻差不多走上半個小時的路程。也許﹐前往未知的路途總要比盡興的歸途漫長。位於大雲山上﹐聽來甚有氣勢﹐龍安寺彷彿寺中都是身負絕藝的武林高手。龍安寺的一般入場費為¥500。進入本堂前﹐遊人先要繞著一個濃蔭幽僻的鏡容池﹐這時池面上長著碧綠色的香荷﹐荷中綻盛開著粉紅色的花朵﹐池邊一道巨大的木梯直攀上古松的枝椏﹐天地裡彷彿充滿了倩人推解的禪機。

網上資料﹐龍安寺是由室町時代應仁之亂東軍大將細川勝元於1450年創建的禪宗古寺。本堂於1499年所建﹐相傳寺中的石庭也出於同年。石庭可說是枯山水庭園的佼佼者﹐庭園以矮牆圍繞﹐長方形的地面中只有耙梳得極整齊的白砂﹐白砂上依三、五、七的奇數組合擺設了十五顆形相特異的石頭﹐配置形式源於「母虎攜子渡河」的故事,所以又稱為「虎負子渡之庭」。據說石庭中的十五顆奇石因佈置的角度﹐不管遊人從哪一個方向觀看﹐都只能看到十二至十四顆枯石不等﹐無法盡窺全豹。是以本堂的長廊上坐滿了遊人﹐無不專心致志端詳石庭的奇局﹐嘗試領略個中的奧秘。凡夫俗子如我﹐不知怎地一看到人多的地方就不想多留﹐是以在長廊上拍攝了一些石庭枯山水的景緻﹐便繼續遊覽﹐沒有儕身枯石參禪的行列。 


雖然將京都的景點相互比較是沒有什麼意義﹐然而無可否認﹐金閣寺鏡湖池舍利殿名成天下﹐主殿巍峨聳峙﹐金璧輝煌是頗具「帝王霸氣」﹐勢道很容易把別的景緻壓將下去。幸而龍安寺的景觀勝在多元化﹐方丈堂古樸恢弘﹐堂前看似枯山瘠水、簡拙無奇的石庭﹐佈局自有玄機﹐匠心獨蘊。寺外的鏡容湖八面翠荷﹐水天一接﹐縱使今天遊覽金閣寺在先﹐儼然珠玉在前﹐龍安寺卻自有它驕人的優點和風格﹐並沒讓人覺得有絲毫遜色。

遊罷龍安寺﹐乘公共汽車﹐直往是日旅程的第三站銀閣寺。來到銀閣寺橋的時候已是下午二時多。我們錯過了午飯時間﹐結果還是以冰淇淋果腹算數。銀閣寺的佔地不大﹐殿堂之間的距離頗近﹐有種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玲瓏感。


銀閣寺的一般入場費為¥800。主殿的建築風格雖然師法金閣寺的舍利殿﹐當然沒有五層金箔的奢華裝飾﹐予人風骨樸素之感。有種說法認為起初建造者計劃使用銀箔,但後來由於政府財政窘迫,沒有按計劃完成。也有別的說法,由於銀閣是足利義政的隱居之地,因此起初就希望使用木材原色,而沒貼上銀箔。兩種說法不一而足﹐銀閣非銀卻是事實。

銀閣寺著名的景點並非主殿﹐而是堂前的「銀沙灘」和「向月台」兩處沙礫造型。「銀沙灘」高及半膝﹐說是沙灘其實是以銀灰色石礫深淺相間地堆製成的立體彫塑。「向月台」則是一個平頂的錐形立體沙山﹐和「銀沙灘」一脈相承﹐兩景從不同的角度﹐組合出不同的構圖﹐說不出的耐人尋味。
  

今天的收穫極為豐富﹐「金閣銀沙﹐龍安石庭」教人大開眼界。正自想著京都還有什麼名勝還沒有親臨體驗﹐想起円山公園後的知恩院。為了爭取時間﹐放棄沿著「哲學之道」南走﹐毅然乘坐公車到八坂神社。穿過朱紅色的鳥居﹐重捨昨日的足跡﹐來到暮色漸降的円山公園。從公園的拱橋上溯﹐終於來到知恩院。


云云七千多所淨土宗的寺院遍佈日本﹐華頂山知恩院是淨土宗的總寺。進院的時候﹐大閘漸漸關上﹐距離日休的時份不遠。乘著難得的機會﹐在幾乎錯過的情況下匆匆認識知恩院。餘暉晚照裡﹐簷角翼然的知恩院益見龐然宏大﹐氣勢沛然。


不知為何﹐對於時代感斐然、吃喝玩樂應有盡有的京都駅情有獨鍾﹐遊畢知恩院和円山公園﹐再乘坐公共汽車重遊火車站。在火車站歇息片刻﹐我們在地下食城的「杵屋」享用晚飯。店裡懸掛的一面牌匾高書: 杵屋的烏冬以精選小麥粉﹐由師傅親手幹製﹐保證優質新鮮。我們叫了店裡的招牌「七福烏冬」﹐單就漂亮的瓷碗已有小孩子合抱那麼大﹐木勺長著﹐上湯烏冬﹐色香味俱全﹐令人拍案叫好。


晚膳後在京都駅漫步﹐拍攝附近燈火繽紛的夜景。火車站裡有很多比較僻靜的地方﹐不乏一雙一雙仍穿著中學校服的年輕愛侶偷偷地相偎相依。想想也是﹐年青人談戀愛﹐無處容身﹐既不能任意在家裡談心﹐又不能天天花費上電影院上卡拉OK﹐京都駅這些樓階座位頓時成了戀人們增進感情的勝地。幸而火車站的保安人員不時巡邏出沒﹐這些愛侶雖然卿卿我我摟摟抱抱﹐還沒至於肆無忌憚無惡不作。


京都駅有一道駕空飛渡的走廊﹐名為Skywalk。T對於高度﹐一向不太感冒﹐是以夜裡只有我獨個兒摸索天行道。乘用行人電梯逐步上升的時候﹐看見地面各物越見渺小﹐夜風吹拂﹐隱隱有奔月離心的錯覺。然而到了天行道駕空走廊﹐只看得見前方﹐地下的參照對比已沒有乘用行人電梯時強烈。再者天行道建造得極為穩實﹐密不透風﹐便如平地走路一般﹐反而沒有什麼好驚心動魄的地方。

然而奉勸「高處不勝寒」的朋友﹐還是不必好奇深究這個位於京都駅最高點的建築特色。

東遊記2010

2 comments:

naruto said...

我最愛呢種Skywalk,好有“危險”feel,正

best actor said...

naruto:

無畏高﹐所以唔會話睇到腳軟。我有個舊同學連落樓梯都要人扶﹐因為佢唔可以見到同地面o既對比﹐行山都要走 tree line。但好奇怪﹐佢對 free falling 又無恐懼﹐跳降傘竟然無問題。

我呢﹐貼埋錢都唔會去跳傘o甘勇o既。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